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二)

售前工程師的成長---一個老員工的經驗之談(二)
一、             守時是個好習慣,遲到永遠是無道理的
守時是個好的個人習慣,有時能體現一個人待人接物的風格。記不得哪個名人說的“不尊重時間,就是在浪費生命”。作爲售前技術人員來說,守時還有一些特殊的意義,主要的是在傳遞一個概念,你尊重你的客戶。
但說到嚴重性,也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有一次我參加政府部門的一次招標,客戶要求早上9:00到,招標書中註明了9:15以後不準再進入會場。北京的上班高峯經常堵,我怕時間來不及,頭天晚上就放在車上,早上從家裏直接趕過來的。到9:00的時候,投標的11個公司都到了,但一個公司的投標書是另一個同事從公司裏帶來,路上很堵,還在路上。到9:20終於到了,那個銷售滿頭大汗,在門口,被招標監理公司的人員攔住了。
“已經過時間了,不能再進了”
“路上實在是太堵了,就幾分鐘,您就通融一下,爲了這個標,我們十幾個人員忙了一個星期,辛苦都在這了,您就給我們一個機會”,銷售都要哭了。
“這個…”門口的工作人員有些爲難。
“就幾分鐘,要不…”甲方的一個人員也過來了,旁邊是這次招標的主任。
“這個恐怕不行”,主任也不敢貿然說。
各公司投標的人員都在看着,心理都很替他們惋惜,誤點的是家很有實力的公司,少一個競爭對手,當然很高興,但也殘忍了。
“要不問問大家的意見”,還是主任老練,不願擔責任。
“大家看看,遲到了不足五分鐘,我們也還沒開始,若是大家認爲可以,就讓他們進來。”
各公司的人都不說話,該說什麼呢?天知道。
等了幾分鐘,沒人表態,主任看着甲方的領導,領導也沒說話,主任只好硬着頭皮說:
“爲了公平,遲到了只能按規定辦,請你們離場吧”
看着那個銷售搬着重重的標書往外走,每個人的心裏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並非是時間跟錢掛鉤才重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很重要。有一次,我去拜訪一個客戶,客戶很不好約,找他的人實在太多。一天他答應見我,但是要在早上8點,他們8:30才上班,要知道他們單位在離市區有一定距離的偏遠地方,天知道爲何要這麼早。爲了準時到,我特地早起,按時到了他的辦公室,但他並沒有到,我只好在門外等着,進大門時,連門衛都驚訝地看了我半天。
8點25分,他出現在門口,看見我很驚訝。
“你幾時到的”
“知道您忙,我特地早些來,您看我先給簡單介紹一下…”我當然不敢有怨言,也不能說我等了很久了。
“哎呀,很是抱歉,我馬上有個會,要不你在我辦公室等我一會兒”,他邊開門邊有些抱歉地跟我商量。
“當然。”
近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幾次真的想走了,這分明是躲着我嗎,只是覺得自己就這麼離開他辦公室有些不禮貌。
“實在抱歉,這個會長了一些,讓你久等了。現在我把其它的事都放下,給你半個小時”,他一進門,徑直到我面前坐下來,看着我。
我有些意外,立即打起精神,半小時總比沒有強,就按半小時的思路,有條理地介紹起產品技術來。他聽得很認真,半個小時過去了,可沒有打斷我的意思。
“王處長,時間到了,主要的內容我都介紹完了,但還有一些我們的技術特點,您看…”我對時間是注意的,半個小時是約定好的。
他看了一下表,笑了:“今天破例,你剛纔說的哪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沒了約束,我詳細地介紹起來。
我們談得很不錯,第二次見他,就基本定了我們的方案。後來在一次聊天時說起了那次見面,他笑了:
“其實我沒想到你那天會按時到,以爲推一下就免了,有不少人都是這樣就打發的。門衛跟我說你是不到8點就來了,很守時。不過那天的會議確實是臨時通知的,後來給你時間講,你確實很守時,是你對時間的態度,讓我覺得你這人可靠,人可靠,你說的就應該可靠,你的承諾纔可信。若買東西前就不守時,買了東西還能指望得到及時的服務嗎!”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別人的。不管怎麼說,守時都是沒有錯誤的,尊重別人,就是尊重你自己。
二、           與客戶交流的目的不是技術演講,讓客戶開口很重要,要給自己傾聽的機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技術交流就是給客戶講座,按照自己準備的思路給講解明白就行了,其實這只是技術交流的第一個階段---讓客戶瞭解你能做什麼,接下來的第二階段是客戶想做什麼,也就是了解客戶的需求,只有這個環節清楚、明確,第三階段的技術方案纔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然而技術人員大多有一個傾向,說得多、聽得少,更別說創造機會讓自己傾聽了。在銷售技巧培訓與人際交流培訓中,如何傾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對於銷售來說,傾聽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客戶究竟有多少錢來做這件事,“沒錢早說話”是銷售人員的經典信條,否則大家都是白忙活。
並非滔滔不絕者才顯得有學問,技術交流是找到雙方關心的關鍵點。一次,我們應邀到一個政府的網絡中心技術交流,客戶很熱情,售前工程師演講的很不錯,把我們公司的理念、技術、產品、服務都表達的很到位。讓客戶提問題時,客戶問了有關產品參數的小問題,售前回答得很細緻。交流完,客戶要求我們提供一個技術解決方案。
在回來的技術銷售溝通會上,我問:
“這個方案,客戶有什麼要求嗎?客戶要解決什麼問題?”
“客戶是辦公網絡的改造,目前有…”售前把客戶的網絡現狀描述了一番。
“網絡改造後的建設要達到什麼新的目標嗎?有什麼客戶疑難的問題這次要解決?比如:可能有新的業務模式嗎?支持到什麼業務規模?安全有什麼需求?”
“我問客戶了,客戶只是說按新建設來,具體的…”
“客戶是真沒有想法,還是有想法沒有說出來,是很不一樣的。交流中應該引導客戶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越透徹越好”
“…”售前人員覺得有些委屈。
我們並沒有貿然地做方案,而是讓銷售與客戶單獨溝通了一次,情況還真的有些不同:客戶目前的辦公網上防火牆基本沒有用,所以網絡上病毒很多,各種BT下載佔了很多網絡帶寬,結果有一天公文下發系統幾乎癱瘓,大領導非常生氣,對中心的幾個領導點名批評,限期拿出解決方案。另外,各部門的服務器分散管理,維護量很大,一直是該中心的老大難問題。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網絡設計時增加了網絡帶寬控制設備與防病毒管理系統,並提出數據集中管理的建議。客戶非常高興,在給提交方案的幾家公司中,只有我們的方案替客戶考慮的詳細,所以在網絡建設方面全部接受了我們的建議。
售前人員的技術交流要肩負瞭解客戶需求的任務,尤其是客戶目前面臨的技術問題,當然讓客戶“如實”相告需要技巧與方法,但在技術交流的過程中讓客戶多開口,問題才能多暴露。技術交流是相互瞭解,不是演講比賽,多獲得有用的信息是交流的真正目的。

三、    售前工程師不要只注重推廣思路,技術基本功要紮實
在IT公司裏有一種傾向,就是售前工程師只負責做方案、寫標書、客戶交流,而設備調試、故障處理、甚至測試都給售後的工程師,尤其是在某些大公司。這種做法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IT企業的產品更新快,新產品較多,工程師的學習壓力大,工作的分工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售前交流要求工程師要“活”,瞭解同類產品的宣傳特點;售後調試要求工程師要“穩”,關注每個產品的細節;嚴格意義上講,Cisco公司的CCIE應該是售後工程師,因爲它追求的最高考評是故障解決。當然很多公司嚴格區分也有自己的打算,新產品推出之前,總會有各種不完善的地方,行話講是Bug,若一個工程師非常瞭解產品自身的缺陷,尤其可能是重大的問題時,他在與客戶交流時,往往“情緒低落”,因爲在客戶接受你的產品前,判斷客戶是否能使用到你有缺陷的地方是不容易的;“無知者無畏”,若售前工程師瞭解的少,可能交流的效果更好些。當然,公司在有把握快速完善自己的產品的基礎上才這樣做的,否則是拿自己的品牌在開玩笑了。
但我個人認爲,售前工程師對技術的細節也要注意,尤其是技術概念方面,技術基本功的積累是個人功底的體現,很多“低級”的錯誤會直接影響客戶對你技術的認可。
有一次參加運營商的交流,7個廠家的輪流講,客戶中有技術的高手,CCIE就有兩個。我們的工程師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到我們的交換機的優勢是ASIC的交換技術,能達到“線速度”,也就是滿負荷狀態。客戶突然問:
“你們帶寬的單位是什麼?”
“100M,就是滿帶寬”
“我問的是單位”
“單位?是bps吧,每秒波特”
“波特?”
“啊”,工程師被突然一問,有些緊張,“比特,是比特bit”
“波特與比特有區別嗎?”
“這…”
“他們不一樣嗎?”客戶突然有了興趣,繼續追問。
“一樣…”工程師有些含糊。
“波特與比特還是要弄清楚的啊…”
客戶沒有接着說下去。但工程師已經暈了,兩分種後,結束了交流。
做通訊的人都明白,在兩相調製時,波特與比特的數值是一樣的,平時很少注意,也算是通訊的基本概念。我們不能怪客戶的“刁難”,技術的基本功需要我們要紮實到如數家珍的程度,否則給人的印象會很差,別說是廠家的技術專家了,連工程師的身份也會被“降級”。
四、        學着“靠近”客戶,讓你們交流的更方便
人說談對象的兩個人會變得越來越像,就是有夫妻像,也許相象的人容易交流到一起的緣故吧。
同客戶靠近,有各種方式。就說見你的客戶應該怎麼穿着吧,有時對你的交流會很有幫助。技術人員一般不注意自己的穿着,IBM公司要求的西裝領帶基本成爲很多IT公司的統一要求,但我有一些其他是看法。雖然穿着正式是對客戶的尊敬,在你不瞭解情況時,先正式一定是沒錯的,但見客戶也需要考慮場合。
有一次我與銷售人員在週五下午見一個客戶,就近期的工作進行溝通,並試圖多聯絡一下感情。在客戶單位門口,我就發現問題了,一向正式的銷售穿着休閒裝就來了,等到了客戶辦公室,發現客戶也裝得很隨意,有運動服的,有休閒裝的,就我一人西裝領帶,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客戶,反而有些拘謹,總覺得很彆扭。
很快就明白了原因,客戶每週下午五點都可以去運動,爲了方便穿着也很隨便,當然週末的工作起來也很愉快。快到五點時,客戶就坐不住了,銷售也同他們一起玩,我這身穿着只好先回去了,本來可以與客戶多聯絡一下感情的機會就這樣一閃而過了。
靠近客戶關鍵是與客戶有“共同語言”,除了技術還有一些“共同”的愛好,對相互的交流是很有益處的。有一次,銷售說一個客戶很“格路”,是位總工程師,不容易接近,我就去見了這個客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之後,發現客戶不善言辭,很少開口,這對了解客戶的思路很麻煩,就準備找些輕鬆的話題,正好發現他的桌子上放着一盒圍棋,是上等的“雲子”,就隨口說道:
“李總,您喜歡圍棋?”
“無聊的時候喜歡自己擺擺”,李處長顯然不只是一般的喜歡,我有感覺。
“是啊”,我對圍棋也瞭解一點兒,“前兩天中日圍棋擂臺賽,常昊的那局您看了嗎,我覺得輸得太冤。”
“是冤,尤其是…”李處長來了精神。
我們一直聊到他們下班,後來乾脆下了幾盤。
能讓客戶接受你,就要設法“靠近”客戶,共同語言是讓你與客戶在溝通中相互瞭解,所以要學會“創造”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很多銷售技巧的培訓中說,爲了客戶的“愛好”,銷售們在業餘時間拼命地補課,爲了是成爲客戶愛好的同盟者,售前工程師不同於售後技術人員,是因爲售前技術人員需要“愛好廣泛”,這樣與客戶溝通的渠道就多了。
但接近客戶的方式各不相同,不用一味學習別人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擅長,仔細觀察你與客戶的共同之處就行了。客戶也是正常的人,有感情、有家庭的“普通”人,所以客戶對“朋友”的選擇也不是等齊劃一的一個要求。
與人交流是最複雜的事情,也是最簡單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