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il的成功之道

2009年的旧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4月1日愚人节发布的Gmail虽然还在β状态,但已经是google的又一个标志性成功案例。

电子邮箱是互联网中最早的、最成熟的应用了。98年第一次“触网”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了一个263的邮箱。进入如此成熟的领域既要有慧眼也要有胆魄,google正是这样稀有的玩家。

如何在成熟的领域获得成功?创新!

  • 信息爆炸

接触Gmail已经是2005年10月。一个在公司实习的研究生发了邀请函给我,向我大力推荐。当时的我既有263这样使用多年的私人邮箱,又有公司邮箱,对这个号称2G的新邮箱并没有多大的兴趣。2个多月后我才第一次真正使用,因为我发现了它的一个好用处:备份邮件。公司邮箱容量有限,我又是哪种什么东西都不舍的删的人,所以就把Gmail邮箱作为备份库,将其它邮件自动转发到这里。

当Gmail中的邮件数量变大后,好处慢慢的显现了:快速查找邮件、个人标识符、标签、同主题归类显示,……这些功能都围绕着一个问题:邮件太多了!

  • 口碑

体会到Gmail的贴心功能后,自己也经常做起了Gmail的义务宣传员。Gmail初期的“邀请信”加入方式,正是利用类似传销的口碑效应来发展用户。

口碑效应发展的用户要比普通的广告宣传发展的用户对产品的认识、了解要深入得多。“上线”是有了亲身的成功体验的人,现身说法。同时新用户一般是熟识的朋友、同学、同事、家人,介绍的通常较详细,有时甚至手把手的教。

邀请信的方式初期发展会慢些,甚至有些慕名而来的人会因为没有邀请信而被拒之门外。但正是这种紧俏的心理反而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好奇心。曾几何时,邀请信也成为了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而这种“传染病”式的发展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实会像病毒一样产生爆炸式的增长。

口碑的方式也存在缺点,比如对产品的了解受“上线”对产品的了解的影响大。向我介绍的研究生和我对邮箱的使用习惯不同,当时并没有打动我。他只强调了大容量和标签,而我当时已经有了1G的263邮箱;他在学校、公司、宿舍用不同的电脑,所以习惯用web方式使用邮箱,而我用foxmail通过pop3方式,当年gmail不支持pop3,同时用几个邮箱是很麻烦的。

  • 融合搜索

对邮件的搜索是gmail与其它邮箱重要的区别,也是最难被复制的功能。当你想找一封2年前的邮件,或是想通过模糊的印象找某个事情相关的邮件时,google强大的搜索功能就有了露脸的机会了。

过滤器将常用的搜索固化下来。利用过滤器,分类方式也发生了革命,采用了标签而不是在其它邮箱中使用的目录树。标签的分类方式比目录树要灵活、方便许多,不仅可以对同一封邮件设置多种分类,而且分类的改变调整也变得简单。当然,过滤器不仅能够用于标签,还可以自动转发等等。有人甚至将系统查错日志邮件转发到Gmail,来利用Gmail的过滤器进行系统的维护。

  • 便捷的使用

除去与搜索的融合,Gmail提供了不少“小功能”,给予使用者方便。

比如个人标识符,在发送到我的地址(不是邮寄名单)的邮件旁显示单箭头 ( ? ),在只发送给我的邮件旁显示双箭头 ( ? )。这样能够不打开邮件就估计一下邮件的重要程度。对于只发给自己一个人的邮件通常较为重要,自己只是多个收件人中的一个则可能是需要关注,而群发的邮件就是不重要的邮件了。

再比如同主题归类显示,将同一件事相关的邮件只显示为一条。查看邮件内容时,同主题的邮件按时间顺序放在一起显示。这样很方便对同一件事情的邮件对照、关联。而传统的邮箱只能自己翻到前面一封一封邮件的找相关的邮件去查看。

在金融街做项目时,由于不能使用foxmail必须使用web方式收发邮件,Gmail再一次由辅助邮箱变成了主邮箱了。利用自定义"发件人:"地址的功能,使发送的邮件看起来像是从公司邮箱发出,连发送工作邮件都全由Gmail完成了。Gmail对我几乎所有的邮箱(sina的邮箱不能自动转发,无法在Gmail中使用)接管,实现了邮箱“统一”。

如何保持用户的持续的满意度?不断创新!

Google通过搜索这个绝技和体贴,硬是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公共免费电子邮箱领域杀出血路、建立霸业。现在我周围的人已经大部分都有了Gmail,有些人甚至成为了Gmail的死忠。但靠上述那些亮点一招鲜的吃遍天下,想达到现在的高度也是不可能的。用户满意一次容易,甚至满意一年都可能容易地做到。但用户会对旧的功能审美疲劳,麻木或认为那些是理所应当的。如何做才能让用户持续地满意呢?仅仅不断的扩充邮箱容量?

Google的答案:不断创新。

标签很方便,但标签加上颜色是不是会更醒目,用户是不是会更容易地区分不同类别的邮件?

一边写邮件,一边聊天是不是对一些邮件达人有吸引力?

邮件是病毒的重要传播源,下载附件前查一下毒是不是会安心许多?

web方式的邮箱有个烦恼,就是附件要下载了才能看内容。如果在线就能看word、ppt、pdf文件是不是很方便?

一种界面背景和颜色搭配是不是看着厌倦了?二三十种背景供你选择,浅色的、深色的,活泼的、庄重的,unix迷可以选黑绿搭配的终端机风格,甚至用户还可以自定义颜色,是不是更生动了?

没有连接网络时想查以前的邮件怎么办?IMAP、pop3?可以,但这样Gmail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同样的界面,用浏览器离线访问的主意不错吧?

为让这些不断扩充的功能更日常化,Gmail干脆推出了实验室,不断推出新功能。不仅给用户几十种大大小小的新功能,而且给用户树立了一个Gmail在不断前进的形象。我甚至怀疑google将把Gmail一直β下去。因为Gmail好像不是在完善自己,而更像是在不断探索。

Gmail的野心

Gmail仅仅是一个邮箱吗?

在Gmail本身的推陈出新的同时,Gmail邮箱悄悄的成为了google庞大的网络帝国的通行证。做过企业集成系统的人都知道,一个用户的唯一标识对于企业来讲是多么重要。

Gmail提高了用户的粘着性,而google的其它应用反过来加强了Gmail的地位。

搜索无法绑住用户,一旦出现其它选项,用户将迅速的转移。搜索就像快速消费品,用户的转换成本很低。而google的目标恐怕是一站式购物中心。Gmail就是这个购物中心的“一卡通”。Picasa 网络相册Google日历BloggerGoogle Doc站点都是以Gmail邮箱为登录用户。强大的应用为Gmail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应用和Gmail相互扩展、相互***。在Gmail中加个日历的侧边栏,邮件中直接看picasa照片、Youtube视频,很难分辨是应用扩展了Gmail还是Gmail扩展了应用。

Gmail将google强大却分散的应用们整合在了一起。与搜索不同,这个一站式购物中心天生具有排他性。面对这样一个将会史无前例的庞大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帝国,我们该欢呼还是悲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