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il的成功之道

2009年的舊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4月1日愚人節發佈的Gmail雖然還在β狀態,但已經是google的又一個標誌性成功案例。

電子郵箱是互聯網中最早的、最成熟的應用了。98年第一次“觸網”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了一個263的郵箱。進入如此成熟的領域既要有慧眼也要有膽魄,google正是這樣稀有的玩家。

如何在成熟的領域獲得成功?創新!

  • 信息爆炸

接觸Gmail已經是2005年10月。一個在公司實習的研究生髮了邀請函給我,向我大力推薦。當時的我既有263這樣使用多年的私人郵箱,又有公司郵箱,對這個號稱2G的新郵箱並沒有多大的興趣。2個多月後我才第一次真正使用,因爲我發現了它的一個好用處:備份郵件。公司郵箱容量有限,我又是哪種什麼東西都不捨的刪的人,所以就把Gmail郵箱作爲備份庫,將其它郵件自動轉發到這裏。

當Gmail中的郵件數量變大後,好處慢慢的顯現了:快速查找郵件、個人標識符、標籤、同主題歸類顯示,……這些功能都圍繞着一個問題:郵件太多了!

  • 口碑

體會到Gmail的貼心功能後,自己也經常做起了Gmail的義務宣傳員。Gmail初期的“邀請信”加入方式,正是利用類似傳銷的口碑效應來發展用戶。

口碑效應發展的用戶要比普通的廣告宣傳發展的用戶對產品的認識、瞭解要深入得多。“上線”是有了親身的成功體驗的人,現身說法。同時新用戶一般是熟識的朋友、同學、同事、家人,介紹的通常較詳細,有時甚至手把手的教。

邀請信的方式初期發展會慢些,甚至有些慕名而來的人會因爲沒有邀請信而被拒之門外。但正是這種緊俏的心理反而引起了很多網民的好奇心。曾幾何時,邀請信也成爲了一種可以買賣的商品。而這種“傳染病”式的發展在達到一定規模後,其實會像病毒一樣產生爆炸式的增長。

口碑的方式也存在缺點,比如對產品的瞭解受“上線”對產品的瞭解的影響大。向我介紹的研究生和我對郵箱的使用習慣不同,當時並沒有打動我。他只強調了大容量和標籤,而我當時已經有了1G的263郵箱;他在學校、公司、宿舍用不同的電腦,所以習慣用web方式使用郵箱,而我用foxmail通過pop3方式,當年gmail不支持pop3,同時用幾個郵箱是很麻煩的。

  • 融合搜索

對郵件的搜索是gmail與其它郵箱重要的區別,也是最難被複制的功能。當你想找一封2年前的郵件,或是想通過模糊的印象找某個事情相關的郵件時,google強大的搜索功能就有了露臉的機會了。

過濾器將常用的搜索固化下來。利用過濾器,分類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採用了標籤而不是在其它郵箱中使用的目錄樹。標籤的分類方式比目錄樹要靈活、方便許多,不僅可以對同一封郵件設置多種分類,而且分類的改變調整也變得簡單。當然,過濾器不僅能夠用於標籤,還可以自動轉發等等。有人甚至將系統查錯日誌郵件轉發到Gmail,來利用Gmail的過濾器進行系統的維護。

  • 便捷的使用

除去與搜索的融合,Gmail提供了不少“小功能”,給予使用者方便。

比如個人標識符,在發送到我的地址(不是郵寄名單)的郵件旁顯示單箭頭 ( ? ),在只發送給我的郵件旁顯示雙箭頭 ( ? )。這樣能夠不打開郵件就估計一下郵件的重要程度。對於只發給自己一個人的郵件通常較爲重要,自己只是多個收件人中的一個則可能是需要關注,而羣發的郵件就是不重要的郵件了。

再比如同主題歸類顯示,將同一件事相關的郵件只顯示爲一條。查看郵件內容時,同主題的郵件按時間順序放在一起顯示。這樣很方便對同一件事情的郵件對照、關聯。而傳統的郵箱只能自己翻到前面一封一封郵件的找相關的郵件去查看。

在金融街做項目時,由於不能使用foxmail必須使用web方式收發郵件,Gmail再一次由輔助郵箱變成了主郵箱了。利用自定義"發件人:"地址的功能,使發送的郵件看起來像是從公司郵箱發出,連發送工作郵件都全由Gmail完成了。Gmail對我幾乎所有的郵箱(sina的郵箱不能自動轉發,無法在Gmail中使用)接管,實現了郵箱“統一”。

如何保持用戶的持續的滿意度?不斷創新!

Google通過搜索這個絕技和體貼,硬是在大家都認爲不可能的公共免費電子郵箱領域殺出血路、建立霸業。現在我周圍的人已經大部分都有了Gmail,有些人甚至成爲了Gmail的死忠。但靠上述那些亮點一招鮮的吃遍天下,想達到現在的高度也是不可能的。用戶滿意一次容易,甚至滿意一年都可能容易地做到。但用戶會對舊的功能審美疲勞,麻木或認爲那些是理所應當的。如何做才能讓用戶持續地滿意呢?僅僅不斷的擴充郵箱容量?

Google的答案:不斷創新。

標籤很方便,但標籤加上顏色是不是會更醒目,用戶是不是會更容易地區分不同類別的郵件?

一邊寫郵件,一邊聊天是不是對一些郵件達人有吸引力?

郵件是病毒的重要傳播源,下載附件前查一下毒是不是會安心許多?

web方式的郵箱有個煩惱,就是附件要下載了才能看內容。如果在線就能看word、ppt、pdf文件是不是很方便?

一種界面背景和顏色搭配是不是看着厭倦了?二三十種背景供你選擇,淺色的、深色的,活潑的、莊重的,unix迷可以選黑綠搭配的終端機風格,甚至用戶還可以自定義顏色,是不是更生動了?

沒有連接網絡時想查以前的郵件怎麼辦?IMAP、pop3?可以,但這樣Gmail的優勢將蕩然無存。同樣的界面,用瀏覽器離線訪問的主意不錯吧?

爲讓這些不斷擴充的功能更日常化,Gmail乾脆推出了實驗室,不斷推出新功能。不僅給用戶幾十種大大小小的新功能,而且給用戶樹立了一個Gmail在不斷前進的形象。我甚至懷疑google將把Gmail一直β下去。因爲Gmail好像不是在完善自己,而更像是在不斷探索。

Gmail的野心

Gmail僅僅是一個郵箱嗎?

在Gmail本身的推陳出新的同時,Gmail郵箱悄悄的成爲了google龐大的網絡帝國的通行證。做過企業集成系統的人都知道,一個用戶的唯一標識對於企業來講是多麼重要。

Gmail提高了用戶的粘着性,而google的其它應用反過來加強了Gmail的地位。

搜索無法綁住用戶,一旦出現其它選項,用戶將迅速的轉移。搜索就像快速消費品,用戶的轉換成本很低。而google的目標恐怕是一站式購物中心。Gmail就是這個購物中心的“一卡通”。Picasa 網絡相冊Google日曆BloggerGoogle Doc站點都是以Gmail郵箱爲登錄用戶。強大的應用爲Gmail帶來了更多的用戶,應用和Gmail相互擴展、相互***。在Gmail中加個日曆的側邊欄,郵件中直接看picasa照片、Youtube視頻,很難分辨是應用擴展了Gmail還是Gmail擴展了應用。

Gmail將google強大卻分散的應用們整合在了一起。與搜索不同,這個一站式購物中心天生具有排他性。面對這樣一個將會史無前例的龐大和無所不在的網絡帝國,我們該歡呼還是悲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