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七大事業羣替代子公司制

在私有化一個多月之後,阿里巴巴集團再次調整架構,七大事業羣正式亮相。其中,阿里的B2B業務被分拆爲阿里國際業務和阿里小企業業務,與淘寶、一淘、天貓、聚划算、阿里雲等組成七個事業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集團CBBS市場體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雲一年前拋下的“one company”概念也隨之清晰起來。

 

一年前已開始分拆步伐

 

事實上,一年前的淘寶率先分拆就已爲昨日的七大事業羣埋下伏筆。2011年6月,淘寶與其孵化的一淘、天貓實現拆分,隨後網購平臺聚划算也在2011年10月脫離“母體”淘寶開始獨立運營。當時從阿里內部傳出的消息已顯示,淘寶分拆意在將來與B2B業務的打通。

 

今年6月20日,經歷了一波三折的阿里B2B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摘牌,其實現私有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減少業務轉型的壓力。在退市僅一個多月後,分拆方案就正式亮相,此次獨立的阿里國際業務和阿里小企業業務就脫胎於B2B公司。

 

在七大事業羣中還包含阿里雲,其作爲中國最大的商業數據存儲、運算、分享平臺,作用是數據支撐幾大事業羣的發展。

 

從此次分拆模式上看,阿里嘗試將原先對立的B、C市場融合起來,讓淘寶跟B2B真正對接,形成電子商務大市場體系,並通過S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整合電子商務價值鏈

 

“淘寶的未來肯定不僅僅是網絡零售。現在把電子商務等同於網絡零售,實際上網絡零售只是整個經濟的孤島,電子商務會把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逐步串起來,逐步***到整條供應鏈。”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坦言,早在一兩年前就已經對B2B業務有了比較清晰的規劃,要與淘寶打通,把供應鏈環節逐步電子化、在線化。“B2B是從右邊往左邊走,淘寶從左邊往右邊走,兩個接在一起。”

 

從曾鳴的描述不難看出,阿里巴巴正在進行的融合是在已經存在的幾大市場內形成體系,並建立一系列機制、組織保障,貫通底層架構,從而形成阿里系內部的生態系統。這也接上了馬雲在2012年初提出的任務:打通全集團“三大系統”,業務系統、組織文化系統、運營管理系統。

 

因此,雖然被分拆爲七個事業羣,但阿里內部正在按照馬雲所設想的“onecompany”進行融合。最近兩個月,阿里連續任命CRO邵曉鋒和CDO陸兆禧兩大高管,而阿里員工也透露,公司的技術底層、賬戶體系、數據標準等等底層架構搭建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全集團人才流通”等信號也越來越明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