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不易留人更難 創業團隊要闖哪些關?

嘉賓簡介:馬曉宇,環信CTO,18年的老程序員, 先後從事過 IC設計軟件,短信網關、電信網管、中間件、手機操作系統和手機App的研發。從2004年開始從事開源軟件的開發,參與了Apache,Eclipse,Symbian fundation等開源社區。在創辦環信之前,先後在Symbian、Nokia、微軟等公司工作。
公司簡介:環信即時通訊雲是移動即時通訊能力的雲計算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臺即服務) 平臺服務商。環信將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即時通訊能力,如單聊、羣聊、發語音、發圖片、發位置、實時音頻、實時視頻等,通過雲端開放的Rest API 和客戶端SDK 包的方式提供給開發者和企業。讓App內置聊天功能和以前網頁中嵌入分享功能一樣簡單。環信全面支持Android、iOS、Web等多種平臺,在流量、電量、長連接、語音、位置、安全等能力做了極致的優化,讓移動開發者擺脫繁重的移動IM通訊底層開發,極大限度地縮短產品開發週期,極短的時間內讓App擁有移動IM能力。
現場速記:
馬曉宇:大家好,我是環信的馬曉宇 Johnson, 很高興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
18年的老程序員,先後做過IC軟件,電信系統,中間件,手機系統等;重度開源參與者,從2004年從事開源軟件開發,參與了Apache,Eclipse,Symbian Foundation 等社區。創辦環信前,在Iona,Nokia,Symbian,Microsoft 等公司工作,2001到2004年在美國工作,見證了第一次的互聯網泡沫。

個人是從何時開始的創業之旅,請分享下創業心得。

馬曉宇:2013年初看到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結合我們在服務器端的長期積累,開始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BaaS平臺,到最後聚焦在IM雲平臺創立環信。我們做的是面向企業的SaaS,確切的說是toD,對企業的SaaS服務.

體會是兩個:

  • 一是市場巨大:這兩年在環信平臺上,我們見證了新興移動互聯網app的爆發式增長,有些客戶已經開始準備IPO,更多的公司經過各輪融資得到了快速發展。20%+的app都有付費能力,另外,大量的傳統企業,像國美,鏈家等也開始使用我們的saas 服務,市場”錢景”廣闊。

  • 第二個體會是過程刺激。心臟不好的沒法做企業SaaS。尤其是像我們的IM 雲服務和移動客服產品,都是和客戶的業務系統緊耦合的,是他們服務的關鍵一環。對穩定性要求比人力資源評測,後臺數據分析等服務要求高的多。從上線以來,用戶每月增長100%造成的容量壓力;PaaS 服務商的宕機;DDoS***;DNS 域名污染,甚至線上運維錯誤操作。


介紹下環信目前的情況以及團隊構成。在創業方向上環信是如何選擇的呢?

馬曉宇:環信平臺2014年5月上線,目前服務2萬多App,日活幾千多萬,每天消息超過1億條。公司現有100人,其中研發團隊50多人。分爲:移動端,IM後臺,運維,音視頻,大數據,移動客服幾個team。
起步是做移動互聯網的BaaS(backend as service),在上面又做了企業IM產品,但發展不順利,13年年底幾個創始人閉門開會,決定聚焦在 IM 雲服務。在即時通訊雲發展起來之後,發現很多我們的客戶都有移動客服的需求,去年年底開始開發移動客服saas 服務。

您怎麼看移動即時通訊平臺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馬曉宇:兩個趨勢:融合通信和連接平臺。即時通訊從只提供發送短信,圖片到實時語音,實時視頻。雖然現在還有牌照限制,最逐漸終會取代傳統的移動網絡。基於此技術的公共平臺,現在是微信和Facebook主推的業務。不光是一個IM服務,而是用來連接生活的方方面面。

環信的創新產品及重點項目有哪些?產品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下一步重點發展方向是什麼?

馬曉宇:環信是第一個即時通訊雲平臺。但我們認爲,接入IM,提供即時通訊服務只是第一步。我們在定義一個社交模型,通過定量定性分析,來幫助客戶增加用戶黏性,更好的做社交。同時我們也在重點推薦移動客服平臺的開發。

我們是開放的即時通訊雲平臺,支持千萬級併發。環信下一步重點在IM方面是提供增值服務,包括反垃圾,數據挖掘等。同時,我們也在重點開發移動客服雲服務。

環信在開發移動即時通訊平臺中經歷過哪些經驗教訓?

馬曉宇:最主要是經驗教訓是用戶爆發性增長和平臺容量的矛盾,和由此推動的平臺架構快速演進和擴容。從去年6月上線以來,每月用戶量環比增長100%,推動平臺快速演進。一年時間,後臺架構演化到第6個版本。

從教訓角度來看,架構演化是無法一步到位的,一個比較實際的措施是壓力測試。應該儘早的,經常性的做系統的壓力測試,並且要保持比線上環境高几倍的壓力。

請您談談環信與開源技術的淵源,環信技術中都涉及哪些開源技術?

馬曉宇:環信的三個創始人都是開源社區的重度參與者,我們的平臺也用到了大量優先的開源軟件,從Kafka 消息隊列,Storm 實時處理,到Spark 大數據挖掘。我們在開源方面的目標是在即時通信領域,結合我們的海量用戶,打造一個開源的基礎軟件項目,並逐漸成爲一個流行的開源項目,回饋技術社區。

技術團隊是什麼樣的氛圍?工作模式是怎樣的?

馬曉宇:總結一下就是壓力、樂觀、坦誠。創業團隊事比人多,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技術挑戰。雖然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但大家每天工作氣氛是樂觀而幽默的。我們研發團隊50多人,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我是CTO,但每天主要大部分時間也是寫程序。基本是工程師文化,沒有KPI,講究code wins。

舉幾個具體了例子:有些同事一般下午纔出現在公司,有的同事喜歡跑步,一看天氣好,就去奧森跑步去了,當然跑完再繼續工作。

我們希望打造自組織的高效團隊。下半年開始週三,週六work from home。希望到明年,team 更加成熟,實現有些同事期待在海南、普吉島等地remote 辦公,每年會北京開兩次會。

在培養技術人才方面,環信有哪些舉措?

馬曉宇:我們有三個措施:

  • 第一內部交流:再忙也要做每週的技術分享,而且要高質量的,充分準備的。這個對年輕工程師幫助很大;

  • 第二外部交流。我們自己主辦 技術沙龍meetup. 也鼓勵技術人員多參加各種會議和線下活動,和同行交流,和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交流,這個有助於核心工程師的技術提高;這塊其實一直有人提醒我,小心優秀的工程師被挖走。但幫助他們更優秀,在社區更認同是我的責任,如果留不來了,也是我工作中的不足了。

  • 第三是梯隊培養:對重點的苗子,要越級使用,給比較大的技術挑戰和壓力,同時由技術負責人對他重點給予相關的指導和幫助。對年輕工程師,我們允許失敗,但不允許犯同一個錯誤。


現在創業公司大批量招人,在招聘過程中您遇到過怎樣的瓶頸嗎?如何找到優秀的技術人才,有什麼好的建議?

馬曉宇:招聘上我們走了一些彎路。

現在總結看,通過社招,通過獵頭效果都不夠好。團隊本身就人手緊張,每週安排幾個面試,但沒有收穫,比較浪費時間。我總結通過內部推薦、介紹和線下交流長期跟進最有效。

比如我們移動端團隊,就是symbian,nokai 同事逐漸互相推薦來的。對出色的技術人才,要長期跟進。最近我們有兩個都是跟進了1年多,有了機會,邀請加盟的。

另外,我們看好的候選人,都是優秀的技術人才,很容易得到 BAT的offer。這種情況下,就要靠工作內容、技術挑戰打動他們,一起打造一個業界領先的SaaS平臺。還有一個細節的地方是:JD中對要求和崗位責任描述要儘量清楚。每個崗位需要寫一個專門的JD。

創業團隊該如何留住人?(換血問題)

馬曉宇:工作的吸引力主要有三點,不同工程師內心排序不同。

  • 第一是待遇。兄弟們沒日沒夜的跟你幹幾年,工資要above market rate。即便沒時間花,但給家裏有個交待。期權更要多給,公司如果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團隊每天的拼搏和貢獻的積累,而不是因爲創始人或投資人。

  • 第二是發展。員工在環信的這2,3年技術水平等能不能有比較大的發展,跟上甚至超過公司的發展速度。我們是要求技術團隊每人都得有一個6個月的發展目標,根據此目標,我和 team lead 來具體看怎麼安排相關工作,並經常給予指導。

  • 第三是快樂。個人覺得最重要。團隊成員每天能不能高興的來上班,enjoy 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另外,我一直儘量創造輕鬆幽默的工作氛圍,team內部提倡簡單直接的溝通方式。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換血”也無法避免。

不少創業公司都有類似問題,起步階段創始人和各個team技術比較強,但整個團隊技術水平和經驗比較欠缺。

環信2年前從車庫咖啡起步,那時候還沒有高大上的創業大街。水平不錯的應聘者一來,一看是在一個咖啡館辦公,一般轉身就走。再加上經費有限,那個階段,我們只能招到大專畢業,甚至培訓班畢業的員工。這樣的團隊結構,只能把產品做出來。

公司發展起來後,對人員標準的目標變成要能做出技術領先的產品,並且能服務世界各地的用戶,能用英語和海外開發者流利交流。爲了解決人才瓶頸,最近一年我們逐漸對開發團隊進行了“換血”。比如移動端team,開發的主力變成了 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畢業工作10多年的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爲主力。這樣的中間力量才能支撐我們今後2,3年的快速發展。

在團隊逐漸調整過程中,早期的技術人員也沒用流失,而是在更合適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崗位成長。還是我們移動端的例子,核心的sdk core部分是幾位10多年經驗的Linux C++背景的同事負責,其他工程師負責在此基礎上開發Android,iOS sdk 和App,也做的很出色。

創業團隊如何創造條件來更好的協調工作和家庭?

馬曉宇:環信團隊平均年齡30多歲,很有幾個40幾歲的老程序員。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更好的協調工作和家庭是決定大家每天能不能來公司開心工作的關鍵。

我們的經驗有幾點

事業要獲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讓家裏人理解我們做的事情,感受到整個團隊的拼搏,也能看到我們未來3年的目標和可期待的收穫。我多次給核心技術團隊的家人們打電話,一打就是1,2個小時,主要是讓他們理解外人開來一羣酷愛編程的瘋子每天在乾的事情,彙報我們的發展和我們的目標。

切實關心團隊的家庭。家庭遇到什麼具體問題,我們能怎麼幫助。比如父親病重,可以安排回老家遠程工作1,2個月,邊工作邊照顧家人;買房首付不夠,我們幫助借些錢週轉;雖然平時我們沒時間照顧小孩,環信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孩子開家長會什麼的,倒是爸爸去的比較多。

推行work from home。我們是一週6天工作,但週六在家辦公。下半年開始進一步推進週三也在家辦公。一方面能節省路上的時間,另一方面能讓大家在家的時間多一些,幫幫忙。

要招聘合適創業團隊的員工。我們自己的經驗看,女生有小孩的,不適合創業公司的開發崗位。但能在銷售、市場、人事等崗位做得很好。不過這些都是對團隊來說的。做爲創始人,根本無法協調工作和家庭了。我每天晚上11,12點下班,除了週日,都見不到小孩。

互動環節:
 

  • 最近騰訊雲也推出了即時通訊產品,環信的產品和他們產品對比,有哪些不同


馬曉宇:對,阿里去年年底開始搞openim,騰訊雲最近也推出了類似服務,我們的區別主要開放和專注。他們的產品是雲平臺下面的一個小team 在搞,我們是一個整個公司focus 在上面。
 

  • 請問一下沒有KPI,那麼你們怎麼做績效考覈或者說激勵的呢


馬曉宇:我們每月會統計代碼提交,但那是做爲reference。team 每個人的效率和output,其實不需要領導打分,大家都知道。獎勵是 team lead 給input,由管理層商量。
 

  • 環信做爲im平臺,會切入移動辦公類的工具或系統開發嗎,類似阿里釘釘之類的。

 馬曉宇:不會,我們只做平臺,不做產品。我們希望借鑑開源團隊的管理方式。每個人完成的feature,做的技術分享,checkin 的代碼質量,其實team 都在看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