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蛋疼的“端管云&云管端”

 文章来源于转载,如作者有版权疑问,可联系[email protected],我将尽快给予删除。

1.3 蛋疼的“端管云&云管端”

每个人,都习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未知的世界。面对云计算,电信业的人,提出了“端管云”或者“云管端”的说法,是一种非常“本位”主义的说法,比较接近NK的主体思想。

其中,管是最容易理解的,主要就是运营商的管道,也就是提供信息传输能力——无论是交换机、路由器、还是无线基站、有线接入,确实都是管道,这也是电信业的立足之本。通信消费,这是一个万亿美金的大产业,注定这个管道不可忽视。

而所谓的“端”,其核心是最终用户进行“信息消费”的物理门户+软件门户——目前的大趋势是,物理门户主要属于制造业,比如手机、数据卡,而软件门户主要表现为操作系统,无论是苹果、还是芒果、机器人,本质都是OS,OS之上才是各种业务。

而最不知所云的就是“云”了,和端、管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不知所云。因为,云,宽泛的来说只是一种“模式”,不一定是电信的,IT的,互联网的。如果站在电信行业,45度角来看待云,狭义的定义云,还要包含电信设备的云化、电信业务的云化、电信业自身IT设施的云改造等……

所以,把管和端结合起来,本身就忽略了OS+物理接入门户的实质,但是还算紧密相关,把云也拉进来,就混淆的一塌糊涂了。

这种混乱的本质,源自电信业的困惑和恐惧。恐惧之处在于三点:

第一,这个行业正在停止增长,欧洲先行停止了增长,一些大T就去寻求跨国经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然后是美国,长期增长放缓,只能2G,3G,4G这样去升级,看似热闹,但是增收不增利;目前更可怕的是,拉美、中国、东南亚、中东、甚至印度这些次新兴国家的市场也在快去趋于饱和。成熟产业的发展方向,未必是马上衰退,但是成长红利必然会大肆减少,毛利下降,主要靠成本控制、市场购并对冲。

第二,在原来的产业链当中,电信运营商处于行业的核心,靠的是资本密集(投资巨大,包括牌照),技术密集(具体技术方案复杂,且系统性复杂),还有控制能力密集(能通过管道控制客户),所以每个国家最终都是寡头垄断,这是行业还能保持一定毛利的关键。但是,目前,这“三位一体”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因为,新的竞争者,主要是互联网,它们最的威胁,在乎它们控制了终端OS,控制了互联网的门户,应用商店的门户——在产业链上谁更接近客户和掌控客户,谁就有定价权;反之,以前的运营商好像是高速公路拥有者,除了一个收费站之外,发现用户在进入这个高速之前,还有若干互联网的收费站。这些竞争者,本质上也是运营商,而且是轻资产的应用运营商,这对传统运营商有极大的冲击。

最后,更重要的是,看到危险不可怕、可怕是并没有解决之道。运营商转型提了很多年,包括从3重播放、到3G、到3网融合……这些和3杠上的转型,本质都是“补充性”扩张,也就是说是对原有业务的修补,并没有创作很大的新市场蛋糕。3G代表的无线互联网,固然算是一个新的蛋糕,但是,自己的收费站前面却有更多的收费站……转型,何处转?谈何容易,沃达丰的360搞了很多年,BT的IT搞了很多年,ATT的企业客户市场搞了很多年,FT的融合网络搞了很多年,中移动的互联网转型搞了很多年……但是,它们创造了多大的增量市场呢?

所以,目前谈什么云、管、端,谈什么移动互联网,谈什么LTE,都是一样的蛋疼的事情,运营商依然处于电信产业链的核心,运营商不能转型成功,附着在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也注定面临抉择——与运营商绑定一起转,还是只身投入IT业、互联网二次创业?

那么,运营商到底何去何从,或者说运营商为代表的电信业何去何从呢?那么,新市场、或者说所谓的蓝海在哪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