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培訓市場的一些情況

  1. 目前來說,考試考證書,和對應之的培訓,仍然是比較佔據主流的,在教育市場,這個佔據不少。

  2. 考培分兩塊,一塊是學生,一塊是老師。學生來源,一般由做這塊的企業自己的銷售團隊去擴展,各種廣告去找學生;老師來源,主要來自各大院校或者來自企業實踐者。

  3. 有些老師是自由講師,不隸屬於任何一家企業,只是負責講課,他們會被培訓諮詢企業邀請,去某個地方講某些課程。

  4. 有些搞評估認證的評估師,也是自由之身,可以同時和幾家企業簽約,有業務了,就去搞評估。

  5. 如果有些人想要轉行當 講師、諮詢師、評估師,必須多做一些準備,這塊市場還是說牛人佔據了主要資源,普通人只能分比較少的肉湯喝。

  6. 越是大牌的老師,越是課程多,獲得的資源多,天天飛來飛去,全國甚至全世界跑來跑去。

  7. 面向公衆大羣體的,我們可以統一叫他們講師;面向企業小羣體的,我們可以統一叫他們諮詢師。

  8. 不管是哪種老師,都是按照課程收費的,每節課多少錢,越有名越貴。

  9. 任何人都得選擇自己的一個專業,成爲某方面的專家,PMP或者CMMI,或者英語,或者會計,得成爲大牛級別的人,如果這些人同時還有企業實踐的經歷,那就是更棒。

  10. 各種老師也是一個大的羣體,有專門針對如何做老師的的培訓,叫做TTT培訓。

  11. 老師也有初級中級高級的分層,最開始可以從志願者開始,然後是助教,然後開始講小課,然後講大課,普通人想嘗試下的話,可以先從志願者開始。

  12.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老師,都需要準備講義,準備應對學生問答,準備文檔,準備演講PPT。

  13. 不習慣在公衆場合露面的人,一開始講肯定會緊張,多嘗試,多實踐,多觀察學員、聽衆、企業員工的反饋,慢慢就能習慣這種陣勢。

  14. 各種老師都有相關的資格認證,做老師本身需要一些資格證書。

  15. 市場上打拼的老師,和學校裏的那種老師,是不一樣的,市場上的老師都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會只是講完拉倒,會比較關注實際效果,因爲畢竟不是鐵飯碗。

  16. 在市場的學生生源,往往不多,不像是高中大學,生源固定,所以往往得是2,3個月湊一幫學生,而且每個地方的生源都不多,所以老師可能常常需要出差到外地,畢竟某個地方的學生容量是有限的。

  17. 講課是需要技巧的,多少時間講多少內容,中間是否設計互動,如何應對學生的質問,,如何把控課程節奏,如何及時把思維攏回來,如果防止干擾,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研究的。

  18. 各種老師某種程度上都是學者,學者需要和市場契合好,纔有好的商業模式。

  19. 諮詢師或者評估師,或者高級講師,一般對學歷要求較高,這個屬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慣例。

  20. 大企業,大項目,大金額,複雜項目的實踐經歷,會爲老師本身增色不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