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网管经历的回顾--学友、朋友

    我与网管大叔的战争只是我职业发展生涯的一个插曲,但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骨子里的不愿被人看不起,使我一直在很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此我愿意放弃很多休息时间,包括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间。同部门的机房管理员小王(虽然比我大一岁,还是这样称呼比较合适),也是一个与我同样经历的管理员。她的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对口,也是因为这个网管大叔的臭脾气不愿意对她的工作给予一点指点,无奈与气愤之余,自学成才,最终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而这个结果,也同样离不开我的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基于同样的背景,类似的经历,同样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们的友谊多了一些基础。

    转到这个工作岗位之前,我除了维护的计算机,可以调动的资源很少,前文中大家也注意到了,连一块备用的硬盘都没有。所以,很多之前参加过培训,有过涉猎的技术内容,没有实践的条件。而她管理的机房是当时部门甚至整个单位唯一的机房,课程内容较多,所以一个人维护起来有些困难。因为当时还在使用DOS,系统中毒或学生误操作而出现的问题,需要重新装系统,要使用软件盘一台一台的操作。平时她也比较认真、努力,为了保证机房计算机的完好率,常常会加班。而我当时业余时间已经完成了在北大青鸟的学习,经常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看看书,做一下PC的故障检测,而她所管理机房的准备间则是最好的地方(办公室人比较多,刚去的时候,我没有自己独立使用的计算机,这个岗位调整落差还是比较大的)。

    来而无往非礼,得人方便,予人方便。因此,下班后,我一般也会帮她处理一些白天没有来得及处理的硬件或软件故障。因为是教学用机,没有重要数据的牵绊,做起来不受什么影响。因此,过去那些格式化、分区,重装系统这些操作让我练了个滚瓜烂熟,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当时她还是2000级一个计算机专业班级的班主任,业余时间的事也要比我多一些,有了我的帮助,她轻松了许多,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关心那些弟弟妹妹级的学生们。也就在这个阶段(大概是2002年上半年),她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大男孩,性格有些内向,但为人诚恳,有责任心。由于个人感情原因,有些消沉,影响了学习。在小王做他的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他的潜质,经过引导,使他重新振作,投入积极的学习中来。

   做为引导的一部分,他成为了小王机房的义务维护员,协助我们一起管理维护机房。课堂上他会学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是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部都练习熟练。对于计算机维护这项工作来说,经验要比技能更重要一些。通过大量的实践,不仅会消化掉理论知识,让操作技能更熟练,也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这项工作的核心价值,也是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与网管大叔的冲突经历,以及他的真诚,我们对这个大男孩非常友好,也非常耐心。幸运的是,他也很聪明、好学,有些灵性。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维护工作,让他快速、快乐的成长起来。小王的意图不仅是让他从过去的经历中摆脱出来,而是做为一个单位的新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张能够成长为一个出色的IT技术人员,这一点,我们达成了共识。

   很快,小张的出色表现使他在我们的同事中,以及他的同学中间脱颖而出。PC硬件的识别、故障的排查,系统部署的方法及疑难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总之,所有这个机房里碰到的问题他都接触了遍,开始只是照猫画虎,后来,就是解决一个个对他甚至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的难题了。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让他独自上手。因此,常常会在课后的机房里看到他的身影,甚至偶尔会看到他彻夜不眠,要知道,那个时候无论是宿舍的条件还是他个人的家庭条件,都无法让他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PC机。所以,机房成了其他同学可望而不及的诱人的资源,可是他得到了充分的拥有。

   这一优越感,没有让他得意忘形,在小王的及时引导下,他充分利用着机房的资源,上网搜集资料,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慢慢的,大家发现,只要想找到他,机房是首先要去的。他的生活圈子变成了宿舍、教室、机房、食堂四点一线,与我的机房、宿舍、食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小王及领导的同意下,我争取到了之前无盘工作站系统中服务器专用的PIII800双U的服务器做为我专用的计算机,这在当时的单位也是高配了,很多人都比较羡慕的。于是,机房的教师专用机成为了小张的专用机。后来一间机房设备落后,没能及时更新,我们俩便第一次共同拥有了一间大大的“独立办公室”,宽敞的房间,大大的桌面,很是惬意。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共同进步着,分享所知,研讨问题,共享使用网络资源,光盘资源。我在青鸟培训其间学到的知识,也无偿的向他共享,不过他对编程没有感觉,我当时也没入门,所以,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就是PC软、硬件信息与技巧。当时的技术氛围,比的是谁知道的工具软件多,技能多,有点像现在的网游,这在大家心里就有了一个高手的位置。因此,当时我们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这个角度,没有能够更加系统、完整的梳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用心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预防故障发生。每天想的是这招那式,一直在核心技术与能力之外转圈圈。这在后来的日子里以及今天,使我吃尽了苦头,好在如今努力还不算晚。

   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楚了,大体上有怎么用曲别针测试电源好坏,如何破解CMOS密码(放电法及DEBUG法),怎么样将ghost文件分包保存(600MB)。还有,如何刻录光盘,如何刻录系统盘;fdisk /mbr的妙用,各类分区、格式化工具,如何安装多操作系统,DM怎么用,如何用PQ进行无损分区调整,如何在DOS下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因为其中的大部分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

   后来,由於单位的网络发展缓慢,没有实践环境与条件。我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我继续做着成为一名程序员的梦,在VB、VC++、JAVA,甚至是PHP、ASP之间游移者,偶尔溜号研究研究linux、数据库、windows 域,甚至当时根本用不到的UML,慢慢我成为了同事心目中的“IT万事通”,这也让我的虚荣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在后来的日子里让我尝尽了苦果。而他则专心于photoshop的应用,一来当时想考个证好去找工作,二来也只有这类方向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强化,第三也是因为这个比较直观。我们技术交流的交集没有变化,只有偶尔需要集中装机房时,我们要集中进行体力与能力的考验。常常要在两到三天内完成四十多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部署及软件安装。当时的系统大部分还是windows 98SE与windows 2000专业版并存,安装photoshop、CAD、3D、office、VB、trubo C、压缩软件等一系列软件,机房的数量也有了增加,由原来的两个变成后来的四个,管理员也由原来小王一个,变成了三个。都是同事,其他两个还是校友,有一个也是表妹的同班同学。对于小张同学,我与小王的共识是,想让他的眼界再开阔一些,希望其他机房也能够给他的多一些积累经验的机会。于是,有空的时候,我和他常常会帮一帮这两个同事。

     小张毕业前,小王管理的机房经历了三个,从最早的586升级为无盘,到赛扬1.8,再到后来的方正品牌(配置记不太清了,应该是赛扬2.4),配置越来越高,维护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效率也略有提升。从一台台安装DOS,到使用ghost一台台进行硬盘对拷到恢复映像,再到使用带有网络克隆功能的保护卡,这个变化还是很大的。特别到最后方正品牌时,用这个网络克隆功能的保护卡,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虽然当时传送一次系统要等待5-6个小时,甚至8小时,但是也要比一台台对拷或恢复要节省很多体力。再加上增加了保护功能,也减少了平时维护的工作量,这让我们很惬意。

   印象最深的是维护赛扬1.8配置的计算机时,那一批计算机使用的主板是当时不太知名的,兼容性比较差(单位没钱呀)。我们一台台ghost完后,启动一看,会有十多台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黑屏,操作系统启动错误,缺少系统文件,细节真的记不清了。于是我们一台台诊断,不行,只要一台台手动安装。如此一折腾就是一个晚上,因为第二天就要用了。所以,我与小张就要呆在机房里通宵,我们都努力的干着,互相鼓励,支撑到把活干完,快乐多过痛苦。

   但做为一个技术工作者,没有在这个时候嗅到技术升级的味道,反而停下来享受快乐时光,这让我不久之后便尝到了苦果。其他机房就没有这么好的方便条件了,还是需要一台台的GHOST。此时,需要维护的计算机数量已经接近80台了。考虑到还需要应付工作,我就很少再参与机房的维护工作了,小张因为要应付学习任务,还要经常帮一些同事解决计算机的问题,于是那两个同事只要另找帮手了。两个比小张大一个年级的小伙子,承担了一些工作。他们的钻研精神让我很是佩服,也让我觉得很没面子。

   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但要过个半年多。有一次帮表妹同学维护机房,还在用老办法ghost,无意中听好说起一种通过网络ghost的技术方式,这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落伍了。那天工作结束后,我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发现了ghost还有一个服务端程序,可以向客户端以广播方式传送镜像数据。于是我在稍后的一个时间里,叫上小张,去那个同事的机房做测试。

   细节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我配置好这个程序,测试客户能否登录时,遇到了各种问题。先是无法启用客户端的网络连接向导,查询资料是没有连接上网络。我又尝试加载网卡驱动,在这步遇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在DOS环境下加载驱动。一番查找资料,了解到DOS环境下还有一个lan manager客户端系统环境。好不容易找到尝试安装,但是又回到网卡驱动不匹配,仍然要自己加载驱动。这个时期,我的本职工作多起来了,少有机会去做测试了,于是就再没有进行下去。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并非自己的本职工作,时间又不允许,所以也就没有压力,自然也少了动力。总之,还是人性的弱点使然,这个错误的选择很快让我吃到的苦头。

   领导看到我与小张的价值,机房管理员反映什么技术问题,就常让我们去帮忙解决一下。于是,这成了我本职工作之外的一份工作内容。我这个人又面子矮,求我帮忙也不好意思拒绝,当时也有一个想法,当前你不行时人家给你提供条件练手,如今行了帮帮人家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有一段时间,维护其他两个机房时,常常要体力与精力的双重消耗,很是痛苦。也是当时还比较年轻,还能够承受这样的劳动量,现在回想起来,太傻了。再后来,同事看我确实没有时间帮忙,也就不再找我了。因为我自己需要维护的计算机数量已经提高到近100台,这个时间大概是2003年下半年。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发现当时自己傻的够可以的了。我记得当时已经有部分用户的配置达到了P4 CPU,于是我就给安装了windows xp系统,好像还在用标准安装盘一个个安装呢,256MB的内存,不快也不慢。因为单位的计算机更新速度很慢,特别是办公用户,我记得当时还有十几个人在使用P3时期的计算机。因此,我一个人在维护XP、2000、98三个版本的操作系统。

   时间如流水,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对于这个阶段的内容,我的记忆比较模糊,当时很想帮助小张成为一个专业人士,可是当时自己还是半个外行,现在想来,很是可笑。如今小张有房有车,工作繁忙,每日奔波为生活和未来努力着。我也每日繁忙,但是在瞎忙,虽然还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着,但是路途还是那么的长。想来,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没有把握住机会,如果没有一味的埋怨事业单位的缓慢生活节奏影响了自己的进步,而是埋头前进,恐怕如今也不会差距太远。

   每个人界定成功的标准都有所不同,但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环境中,金钱与地位是实实在在的标尺,想要成功就要具有实实在在的实力。未来的日子里,我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赚钱的能力。追上小张,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成功。

   最后,希望博管不要推荐我这篇博文,实在写得不够完整。权当是那段岁月的一个快照吧,今后我再修改补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