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醫生下載破億,移動醫療還有多遠?

今年1月,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藥電商分會發布的《2014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移動醫療APP已達2000多款。另據易觀智庫統計,去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30.1億元,同比增長52%。預測到201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進入高速發展期。

 

據移動醫療圈推出的《2015Q2移動醫療市場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Q2,移動醫療用戶達到1.2億人,對比Q1,增長約33%,佔移動互聯網用戶的15%。移動醫療APP用戶量同樣在增長,截止Q2春雨醫生下載破億,高達10769.95萬次,家庭醫生及快速問醫生緊隨其後,分別是6391.63和4950.31萬次。

 

多行業,高頻繁的進駐和投資,使得移動醫療更加如火如荼。然而就目前來看,移動醫療離市場化,離全民普及認可還比較遙遠。“經過調查,61%的人羣聽說過在線醫療,而使用過的用戶只佔27.2%。”一方面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和不斷增長的用戶規模,另一方面是用戶使用頻率低。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後,暴露了目前移動醫療APP市場發展所面臨的普遍困境。

 

政策環境

目前醫療監管機構還沒有對移動醫療進行專門的監管,更沒有相關的法律進行規範。一方面,雖然國家衛生部醫政司早在13年就發佈了《關於擴大醫師多點執業試點範圍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醫師可以申請多點執業,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醫師對讓東家知道自己在外執業存在顧慮。另一方面,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也必然導致移動診療範圍上的侷限,在移動醫療APP上,醫生還不被允許給患者開處方。再者,移動醫療沒有被納入醫保範圍,也打擊了大部分患者的積極性。因此,移動醫療,必然會像互聯網金融,O2O打車一樣,在發展中監督,需要接受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

 

硬件設備

移動醫療的特點是對包含傳感器和醫療器械在內的硬件設備依賴高,現在很多智能穿戴設備都還達不到移動醫療技術的需求,這也導致了移動醫療APP產品的侷限性,雖然移動醫療市場熱火朝天,但目前移動化應用大多仍侷限在預約掛號、問診諮詢、資訊文獻上。

 

平臺支撐

除了政策及醫療設備上的客觀因素,就APP平臺本身而言,也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首先,平臺內容價值不高,儘管平臺包含了各種醫學資料,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也沒有信心對最常見的疾病去做自診。大量的資料,給不了病人好的指導,反而浪費了時間。其次,醫患溝通困難,APP的目的是拉近患者與醫生,患者與醫院的距離,目前大部分APP也只是嵌入了像華爲CaaS開放平臺驗證碼API和語音通話SDK,以達到支持預約掛號和語音通話的目的,這與患者期望還是相差甚遠。再次,線上線下結合不暢,移動醫療APP不只是承載導診和掛號分流的功能,線下醫患對接和病歷共享也是亟待解決的事情。

 

當然,移動醫療還處在變革的初期,智能穿戴設備,醫療機器人技術和移動醫療服務模式都處在發展中,移動設備已經滿足了人們在各個方面的需要,在健康方面,相信也必不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