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項目管理散記》第二章(駕輕就熟—— 成熟軟件背後的四

   駕輕就熟的意思是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很熟悉,做起來容易。對馬而言,駕輕車,則其足以負荷車輛重量;走熟路,則行走路上的崎嶇險夷盡在掌握。在ERP實施中,“駕輕”是對實施顧問而言的,“就熟”是對產品而言的。大多數客戶在選型ERP中都隱約或籠統地有一個信條:要選擇成熟的產品。問題是,“成熟”兩個字背後的含義非常深廣,籠統說說容易,要真正對“成熟”有一個全面的描述卻比較難。我覺得,對想選擇ERP的客戶而言,談成熟產品,離不開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

1. 功能

首先是功能的成熟。諸如ERP之類的大型綜合管理軟件,其功能的成熟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因爲在軟件研發過程中,研發人員對客戶管理實際需求進行了歸納和建模,但其歸納和建模的過程有一定的片面性,既不能代表客戶需求的全部,又很難囊括不同類別的應用模型,甚至有很多功能是根據研發人員所假設的客戶需求做的開發。因此,剛發版的軟件拿到企業中實際去用,必然會有很多不適應。所以,我認爲好的應用軟件不是研發人員開發出來的,而是客戶用出來的。應用軟件只有在應用過程中結合客戶實際反覆修改完善,才能臻於成熟。因此,一款軟件從發版到真正成熟需要一段時間。這個與客戶切磋琢磨的過程不能短,越是複雜的應用軟件越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打造好的應用軟件如同釀酒,窖藏時間越長,釀出來的酒越好。如SAP這樣的老牌知名ERP軟件提供商,其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正是在不同行業、不同業務領域中幾十年的經驗積累。

功能成熟是客戶的基本需求,也最容易被客戶感知到。遺憾的是,在選型過程中,客戶往往把功能需求泛化。比如客戶通常會問:系統支持不支持庫存多種計價方式?幾家供應商都回答:支持。於是,客戶就想當然地認爲:在這個功能點上幾家都能滿足。把需求籠統到這種程度來比較功能我認爲是沒什麼意義的,因爲這種比較方式只能比較功能的有無,不能比較功能的成熟與否。換句話說,沒法考察ERP產品與客戶長時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打造工藝過程。我甚至認爲,在應用軟件這個特殊的領域,不同供應商的產品間並沒有完全的可比性。但現實生活中,因客戶採購的制度、習慣等原因,又不得不把大相徑庭的兩個產品放在一起比,而比的過程又極其籠統粗糙,最後得出“千里馬和一般馬都是馬,都能用”的結論。不同的是,千里馬貴,一般馬便宜,於是當然選便宜的,演變出IT界劣幣驅逐良幣的格局。所以對功能深入考察,堅持理性的合理投資是ERP選型過程中頭等重要的事情。一旦因選型不慎造成項目失敗,客戶的損失可就大了,購買軟件和實施的損失僅僅是冰山之一角,客戶配套的軟硬件投資、人員投入損失要大得多。如果算上項目失敗給客戶方相關人員的心理陰影和機會成本那就更大了。至今,我們偶爾還能覺察到20世紀90年代那些過早上ERP的國營大廠的經營管理者在經歷了項目失敗後所殘留的防禦心理。

2. 性能

性能的問題是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就像年輕人容易忽視健康問題一樣。客戶最先關注並且重點關注的是功能,往往費了很大的力氣來解決功能問題,蠻以爲從此可以一勞永逸了。但始料未及的是,隨着客戶使用時間的推移,數據越積累越多;隨着客戶業務的發展,併發用戶越來越多;隨着應用的逐步深入,客戶對應用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大;隨着客戶業務的對外擴張,對系統的開放性有了新的要求……這時候,客戶會發現性能問題悄悄地從幕後走向前臺,上升爲主要矛盾,成爲困擾客戶的主要問題,諸如系統的開放性、可靠性、效率、易用性等方面的問題紛至沓來。

所以,在選型的開始就要考慮這些問題。以開放性爲例,現在的應用軟件提供商都非常注重統一平臺的打造。比如用友,花費大量的力氣打造一個應用平臺,U9、NC都是如此,平臺上定義了統一的接口標準,其作用就像兼容機的主板,不同的應用模塊遵循接口標準開發,就能夠像兼容機的網卡、顯卡等板卡一樣可隨時插拔,把各個應用模塊作爲插件集成到同一平臺上,就實現了應用的集成。這樣的軟件在開放性上有了明顯的改進,企業可以用同一個平臺實現整個企業的應用集成。平臺也提供一些接口功能,以方便與那些先期的應用以及其他專業應用的對接。

可靠性也是一個隨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凸顯的問題,包括系統健壯運行的可靠和數據的可靠。用戶對系統健壯性的要求隨用戶業務的發展而越來越高,比如原來要求知道每週的庫存數據,但隨着業務的發展,可能需要隨時知道庫存數據,這一業務的要求對系統的健壯性就提出新的要求。數據的可靠性更是如此,功能再好,數據不可靠仍是致命的問題。

隨着客戶的業務發展,客戶數據的積累,效率問題日益突出。比如說,在一兩百個併發的情況下,PC服務器、SQL SERVER數據還能提供穩定的支持,但是如果客戶業務發展到上千個併發,恐怕數據庫和服務器都要升級,這時候原有的應用軟件能否支持小型機和大型數據庫就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有,在應用不復雜的時候,中間件服務器的效率問題是隱性的,一旦應用複雜,訪問量大,中間件服務器就成爲應用瓶頸。如用友的NC在3.5版本之後就宣告不再用自己研發的中間件服務器,而全面OEM更專業的IBM的WAS中間件,就是出於效率的考慮,也只有這樣纔能有效解決效率問題。

3. 顧問

選擇功能全面、性能良好的應用軟件並不是ERP項目選型的全部,因爲買ERP並不像我們買電視、沙發,拿回來就能用,倒更像買了一架鋼琴、一部汽車,只有學會彈琴、開車纔能有效使用。ERP項目的實施顧問猶如駕校的教練或教琴的老師,他的職責是幫助企業順利導入ERP。所以,第三個成熟的內涵就是供應商或實施方有成熟的顧問。我們經常會看到,同樣的軟件,類似的企業,不同顧問的實施效果會有很大差別,所以,ERP實施成功的關鍵要素很多,顧問無疑是較重要的一個因素。

成熟的顧問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客戶業務的深入理解。如果缺乏業務的理解,和客戶溝通起來會比較困難,難免拿現成的軟件對客戶的業務生搬硬套,很難靈活變通,效果自然打折。二是對產品以及產品相關技術的熟悉程度。所謂熟能生巧,只有熟悉產品才能巧妙變通,熟悉技術就敢於在現有軟件的基礎上做一些改造,以適應個性化的客戶需求。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想拿一套軟件覆蓋很多客戶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種格局就更加需要實施顧問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能夠在應用上實現變通或者適當的客戶化開發。三是在項目推進控制上的成熟,也就是項目管理能力,實施顧問要有能力指揮和指導大家工作,要能合理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協調資源,及時梳理問題,做好高層溝通,營造團隊氛圍,推進項目順利進行。

這三個方面的成熟是需要在項目實踐中不斷鍛鍊的,項目管理是實踐性最強的學科,實施顧問只有在項目中反覆摸索,才能少走彎路,越做越好。一個顧問,不經歷三五個項目,很難談得上成熟。就算產品功能成熟、性能可靠,沒有成熟的實施顧問,實施效果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4. 過程

第四個方面的成熟是指實施過程的成熟。現在每家ERP項目提供商都有自己的實施方法論,實施方法論是項目管理理論在ERP實施項目中的具體應用、擴展和豐富。好的實施方法論嚴格地定義了實施的目標、階段、組織、活動,對每個活動的輸入條件、主要工作、工作責任主體、時間、輸出成果、風險等都做了全面的定義,就像一本實施地圖冊,照着地圖冊規定的路線走,就會少走彎路。

所以過程的成熟也至關重要,科學的過程編排蘊含了運籌學、管理科學、學習方略等多方面的道理。好的過程能有效控制返工,能很好地防範工作遺漏,甚至還會考慮到節奏變化、團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書中有多篇關於過程和結果的論述,這裏便不多贅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