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0億”背後的祕密:互鬥與雙贏

  40億美元,這一估值使小米成爲了國內繼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網易之後的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稱,投資者此次對小米的估值依靠的不是傳統的市盈率,而是“市夢率”,賭的是小米能不能做到百億美元公司。

  創業至今僅兩年的小米,在追捧和質疑聲中被估值到了40億美元,是小米真的值這個價錢了,還是互聯網公司成長中慣用的伎倆?

  爲什麼值40億美元?

  “投資者看中小米,一是小米的商業模式,二是小米未來IPO。小米的商業模式既不同於傳統的手機廠商,也不同於其他互聯公司做手機,而是複製蘋果公司。”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6月28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小米估值達到40億美元的原因時稱。

  6月26日,雷軍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小米在端午節期間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融資數額達2.16億美元,此次融資使得小米公司整體估值達到40億美元。

  單看估值,目前小米科技已經成爲國內繼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網易之後的第五大互聯網公司。目前,前四大的估值依次約爲520億美元、388億美元、350億美元、74億美元。

  對於雷軍率領的小米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飛躍,更成爲中國互聯網公司創業的另一個神話。

  2010年4月,雷軍聯合谷歌、微軟、金山等公司高管成立小米科技,目前以米聊、MIUI、小米手機作爲該公司的三大核心產品。時下,小米手機在市場中吸引了不少眼球,雷軍公佈2.16億新的融資時稱,這筆錢將用於改善手機硬件生產的資金鍊。

  此前,小米科技進行過兩次融資。第一次是2010年底,當時融資4100萬美元,投資方爲IDG、Morningside和啓明,公司整體估值當時爲2.5億美元。第二次是2011年底,融資9000萬美元,公司整體估值升至10億美元,投資方除了首次融資的3家外,還出現了順爲基金、淡馬錫和高通。

  對於本次融資的投資方,雷軍稱不方便透露。不過市場傳稱可能是由投資Facebook的全球知名風險公司俄羅斯DST集團領投。

  不過對於小米時下40億美元的估值,有市場觀點表示疑問,因爲相比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時下在國內互聯網有影響力的巨頭,小米時下的業務顯然還距離甚遠,甚至與其他經營互聯網業務的公司相比,小米都難算巨頭,如新浪、搜狐、盛大、優酷等。

  “作價的核心,就是投資者的預期。”雷軍稱,投資者此次對小米的估值依靠的不是傳統的市盈率,而是“市夢率”,賭的是小米能不能做到百億公司。他同時稱,“小米5年內沒有上市計劃,願意賭就進來。”

  不過對於雷軍“市夢率”這一說法,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表示質疑。他稱,第一、二輪融資可以靠講故事講夢想拿到千萬美元級的融資,但第三輪(C輪)融資,如果沒有真金白銀的利潤支持,投資人決不會投資上億美元。

  小米公司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今年5月銷量突破70萬臺,自去年底放號銷售以來,小米手機總銷量已突破300萬臺。另有消息稱,小米手機計劃年內完成銷量500萬臺。

  福布斯中文網專欄作家尹生6月29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估值40億美元,這取決於投資人評估時採取何種參照,無論是用手機公司,還是用移動互聯網公司去評估。如果按手機公司和移動互聯網公司,40億美元的估值顯然是高得離譜。如果小米未來轉向電子商務,就像與雷軍有關係的凡客和原金山卓越那樣,則參照的標準就變成京東商城,預計今年小米按銷售規模接近京東的一半,按京東目前估值80億-100億美元計算,一半爲40億-50億美元,但電商與自有品牌銷售不是一回事,需要更多資源,運營更難,故再打個對摺也不爲過。不過不排除未來雷軍將小米與其旗下其他電商資源進行整合。如果這條路線安排是在預先商定中的,且投資人抱着持有3到5年的決心,賺錢還是有機會的。

  互聯網知名觀察人士程天宇6月29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有投資者投,說明投資者認可40億美元的估值。我個人認爲不值,不過我不是投資者。原因有二:一是所謂的小米操作系統,只不過是改皮膚,確實走不了太遠,完全取決於原生系統的改進速度。二是中國是手機代工的大本營,基本沒什麼創新。並且更新換代非常快。因此中國的大多數用戶對手機品牌沒有什麼忠誠度。所謂佔領移動互聯網入口,只不過是一種設想,或者夢想,難以實現。

  吵架中的“成長”

  “雷總的雜糧最近融資,本來是好事,雷總一方面很興奮、很高調,另一方面卻遮遮掩掩。都第三輪融資了,還說投資人是按照‘市夢率’投資的。”周鴻禕在其微博中稱,“說白了,還是怕被揭出小米手機暴利的事實。”

  周鴻禕認爲,投資方此次投資小米依據的是小米手機高毛利率進行的估值。而在6月10日,他就曾在其微博中透露小米融資成功的消息,“小米確實作價40億美元融資成功,不管你信不信。其融資文件透露今年賣300萬到500萬部手機,每部利潤七八百元,總利潤在25億人民幣,按互聯網公司就按硬件公司十倍PE算公司價值250億人民幣合40億美元。唯一的挑戰就是如何保持每臺手機的豐厚利潤以及銷量。其模式值得每個手機企業認真思考。”

  周鴻禕的這條微博引發了各方對小米手機暴利的關注。

  不過雷軍次日在微博中反擊稱,“再給某人科普一下: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和三星賺了手機行業利潤的99%, 其他所有公司,包含HTC、NOKIA、MOTO等高富帥也只有1%。手機行業競爭激烈,想賺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無恥編造‘融資文件’或融資內幕來詆譭抹黑小米。”

  對於“小米手機暴利”一說,雷軍6月26日對本報記者在內的多家媒體列出小米手機的成本清單並表示,周鴻禕將“零部件購買成本”與“整機成本”混爲一談,偷換了概念,零部件購買成本只佔總成本的一部分。

  他同時稱,30萬臺只是小米手機的一個轉折點,是因爲小米手機在定價時,就是按照30萬臺的最高銷售量來計算的成本。不過小米手機首次接受預訂就已經達到30萬臺。“小米公司去年實際上還虧損不少,今年四五月纔開始盈利平衡。30萬臺之後,小米手機纔開始實現10%左右的‘微利’。”

  據悉,依據小米手機標準版售價1999元計算,每部小米手機目前的利潤是200元左右。

  雷軍同時反擊周鴻禕,在價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採用高通8260雙核芯片的手機至今都無低於2000元的,這從反面證明“小米暴利”不成立。

  對於周鴻禕近1個月來緊盯小米手機的原因,雷軍對《華夏時報》記者稱,他也搞不清楚。不過他在6月27日的微博中稱,“周老闆,我知道你爲什麼一直罵我罵小米,不就是眼紅嗎?其實這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6月26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可能是因爲金山網絡推出獵豹瀏覽器的緣故。

  對於這一說法,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認爲,不無可能。不過她更認爲,目前360與小米科技在手機領域也是競爭對手。

  最新消息顯示,6月28日360特供機AK47開始以1699元在網上發售。

  對於時下週鴻禕與雷軍的鬥法,極易聯想到2010年的3Q大戰。有市場觀點認爲,這可能又是市場的營銷炒作。回想當年3Q大戰,360公司在4個月後即2011年3月30日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實現IPO(NYSE:QIHU),而騰訊(HK:00700)的股價也在3Q大戰後得到提升,並於大戰後的次年即2011年4月27日創出當年的新高230.8港元。

  顯然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如今周鴻禕與雷軍鬥法,雙方的手機終端以及公司品牌更受各方關注,因此有意無意間,又將成爲一場新的“共歡盛宴”。

  (本報記者 羅小衛 北京報道)

網站推薦:

雪狐博客: http://www.xuehuwang.com

青島佛教網: http://www.zangbala.cn

千折百扣網: http://www.qianzhebaikou.net

雅枝一品網: http://www.yazhiyipin.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