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死,要麼騙,移動互聯網無機會

 

要麼死,要麼騙,移動互聯網無機會
 
這幾天因爲3.15的曝光,網秦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基本上所有的都把眼光集中在道德層面進行道德譴責,作爲一個行業中人,我相信手機的某些軟件,具有吸費能力,甚至一些正規的企業也參與其中,我相信是有的,而且這種現象還是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它會成爲這個行業發展的一個毒瘤,而且我相信商業模式不變,這個產業永無寧日,會不斷出現問題,所謂的道德和管理都解決不了問題。
一個行業的發展,商業模式是其發展的基礎,也是形成機制的一個基礎。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根本。
移動互聯網這個東西,搬的商業模式就是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商業模式最本質的那個,是免費的模式,所以做移動互聯網也免費,聚人氣,聚了人氣幹什麼?現在還不知道,是很多移動互聯網公司開始干時最基本的感覺。
其實美國開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時,一個看清了3G產業與商業模式的蘋果,它不僅生產出了iphone這樣經典的手機,更重要它創造了一套新的模式,app store不僅是一個應用銷售平臺,同時它還是一個產業鏈,是一個業務開發商新的發展機會。美國人也比較容易接受這種付費購買應用的商業模式,所以在app store這個體系裏,大家都有所得,蘋果平臺賺了錢,還給手機提供了更多應用,開發商開發的業務得到了收入,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得到更多應用,雖然花了點錢,也能接受。
但是這個情況到了中國,基本都被破壞了。
首先,中國行業的從業者面對一個新產業興起,思考的少,眼光短,只知道照搬。對於商業模式基本沒有思考者,想的就是照搬互聯網。對於收費模式最強烈競爭是這羣人,四年前,當我撰文認爲不能給免費以出路時,那些最憤怒者都是所謂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幾年過去了,現在這些人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自己公司倒閉了或是轉行了,另一種情況是他們在吸費。
其次,在這些從業者的推動下,中國消費者把免費看得比天還大。用iphone首先就是要越獄,錢再少也不願意出。
這樣的一個市場格局就是從業者根本找不到出路,要麼就是死,不想死,只好騙。互聯網上廣告之類的業務很難搬到手機上,手機小屏幕,強制性註定了用戶對於廣告的抵觸和廣告效果不太好。
今天不少移動互聯網公司做了5年以上,投資已經不少了,賺錢的公司有幾個,即使號稱數千萬、上億用戶有多少收入?就象微博這樣火熱的業務,能賺錢嗎?廣告收入能持平嗎?我想幾家做微博的基本的想法還是,得先把人圈住,至於賺錢,慢慢來。這種情況下,有些公司要用小手段就很正常了。
商業模式不變化,移動互聯網不承擔重建商業模式,教育用戶的作用,以爲免費的模式能構成基本的商業模式,我想那是飲鴆止渴。移動互聯網產業要發展,必須要重構新的商業模式,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