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交付設備國產化?

應用交付設備是負載均衡設備的進化,早期的負載均衡性質上更多的是交換機,現在的應用交付設備更像是主機+網絡交換的混合體。這個領域在2008年之前一直是國外廠商的專屬領地,F5、Radware、Foundry等在國內叱吒風雲,購買這類設備最多的運營商,在產品選型時只有這幾種可選,當然,如果更早些,還有Alteon,只是Alteon現在是Radware的一條產品線了。

在網絡設備紛紛國產化,H3C及華爲中興在數據通訊領域大顯身手的時候,應用交付這塊市場始終爲進口設備所佔據,原因是應用交付設備與客戶應用緊密相關,除涉及NAT後的數據包轉發外,還涉及設備健康性檢查、會話保持、流量分發及緩存、流量壓縮優化、SSL加解密、安全性檢測等衆多問題,更不要說如果涉及全局及鏈路負載均衡,還得有IP地址庫的積累,而其中每一點都與應用緊密相關,確實是需要相應的技術積累才能做得出相應的設備。這也就是爲什麼到今天爲止,國產大品牌都沒有自己的應用交付技術,要麼是買國際大廠的,要麼是OEM日韓小廠的。

由於應用交付設備涉及到應用層的包處理,理論上應用交付設備就不僅是負載均衡的問題了,延伸擴展,可以成爲防火牆、IPS等安全設備,事實上幾年前Nortel及Nokia曾經有所謂硬件加速防火牆,賣的很貴,性能很好,就是一臺PC server做策略控制,一臺Alteon做包策略執行,這樣的防火牆在那個時候,性能最高。這類設備的技術複雜性及要求,可見一斑。

另一個角度,其實我們細數幾個應用交付幾個大品牌的來源,就知道這個技術不是短期內靠自己研發能夠做好的:

Cisco:買的arrowpoint的技術,到現在還是content switch的概念,在此領域無法與F5等競爭。

F5:業界大佬,做這個好多年,一直想在負載均衡外,多做些東西,產品線多了不少,賣的最多的還是負載均衡。

Radware:也做這個多年,特別是在Nortel垮臺時,趁火打劫收了Alteon的技術,想當年,Alteon是何等風光,絕對的市場第一位,Nortel花二十多億美金買回來的,結果5000萬美金賣給radware。Radware在收了Alteon之後,用了Alteon的硬件技術,設備性能大幅提高,具備了跟F5抗衡的本錢。

A10:也是挺牛氣的技術型公司,創始人來自Foundry,因爲Foundry嫌內容交換這個池子太小,想擴張,原來做這塊的人就出來弄了A10這個公司,秉承Foundry高性能的傳統,性能指標上把F5等打的滿地找牙,只是在中國市場投入太小,服務跟不上。

這些大佬們的設備,最低檔次的動輒十幾萬,高的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一臺,誰都清楚其中的利潤不低,於是國內衆多廠商開始進入這一領域,特別是“雲”來了之後,這類設備成爲基礎設施,前景看好。

但是在這一領域誰是未來的華三呢?

細數一下國內的品牌,還是有很多,比如Array networks、Banggoo、華夏創新、深信服等:

Array:亞信前老闆開的公司,註冊在美國,在中國活動,有關係及資源,東西自然賣的還行,他們最好的技術是在SSL方面,而不是應用交付,現在有些走F5的大而全的路子的表現。

Banggoo:中文名“般固”,這是一家2008年左右在國內出現的公司,較爲神祕,公司網站也很簡單,但是他們聲稱自己的產品不比F5差,其銷售還喊出專打F5的口號,從Datasheet上看,他們的TCS智能流量控制語言,與F5及A10的技術是同一個檔次,而這點意味着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特定需求任意定製數據包的轉發方式,包括抗網絡病毒在內。仔細看看他們的網站,才發現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由海外歸國精英”創建,聯想到硅谷衆多的華人在做研發,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技術來自海外,其經驗很可能建立在以上某些大廠的基礎上。

深信服:國內***設備專業戶,打開設備蓋子就發現:原來是工控機,深信服秉承華爲的傳統,用戶關係做的很好,在***及廣域網流量優化上也確實有把刷子,去年也開始進入應用交付這個領域,不過有一點耐人尋味的是:公司網站上不公佈設備的技術參數,唯一一篇可以查到的公開的測試報告中提到的其最高端的6000型,其主要參數只達到F5的中檔設備水平,技術水平看,不如Banggoo;至於智能流量控制語言,就更沒有了。

華夏創新:做流量壓縮出身,轉行做負載均衡,但是包檢測只能到4層,到不了7層,不是真正的應用交付設備。

其它還有很多新出的品牌,什麼上海雲端之類的,但是在中央政府採購網裏查一下,真正在賣的就是上面幾個。

突然想起很有意思的事,當年Cisco跟華爲打官司,說華爲的路由器侵權,纔有了後面的合資公司華爲-3com,最後演變爲H3C。而實際上,華爲的路由器正是來自於IOS,當然,現在無論是H3C還是華爲都不用再去模仿或是反彙編IOS了。

在應用交付設備這塊高端領域,國內品牌是否也會走類似的路子呢?

其實,無論走哪條路,只要東西好用,在我來說,同等價格寧願買國內的設備,我就一直沒有鬧明白,如果同樣地質量,爲什麼國產的就一定要比國外的便宜,並且便宜很多呢?中國人就比老外賤?

看着大街上跑的衆多國產車,我想一定也有會一天,IT領域裏高端技術會有國產的一席之地,不就是積累嗎,我們也發展了幾十年了,並且還有衆多海外華人可以交流、學習,我們一定會領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