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别老报班和囤书,那是小孩才干的事儿,成年人应该这样学习。

一年前我刚刚接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诚惶诚恐,完全不知道平时的工作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每日的问题排山倒海而来,一不小心就会埋下隐患,搞得我疲于扑火。其实工作本身并不难,难在毫无头绪,整理不出思路。很多职场人多少都会遇上被分配新的内容,自己没经验,又不知道如何快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赶快报个在线课程解燃眉之急,我之前也是这样的,曾经还沾沾自喜上进好员工,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浪费了大部分时间仅仅获得了一小部分的知识,学过的人力资源知识在工作中大多用不到,却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和记忆,结果分分钟忘干净,非常低效!

很忙,但是成长的并不快!

我上面所的学习方法不是不好,起码已经是在学了,总比什么都不学要上进多了。但我们的时间有限,如果能找到更高效的方式学习,那么成长会更快,解决问题更加顺利。有一种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为了考取证书,这就是成人式的学习方法。

我们应该先认清,大体上有两类学习方式: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或者叫学院式学习方式)和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或者叫成人式的学习方式)。很明显,遇到困难就囤课囤书,是典型的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浪费相当多的时间在自己暂时不需要的领域上。我自己的例子,成为HR后,遇到具体的问题可以请教前辈或者其他的HR,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学习的话可以让业内人士推荐一两本书读读。而我选择了最累的方式,直接报名了HR一级考试,抱着好几本大部头,看课件,整理笔记,后来发现工作中用到的并不多,或者并不是拿来就用,依然要花时间在内部请教。知识型学习方法适用的领域在备考和科研方面比较多,以掌握知识为前提。

但是成年人的学习和成长,比如做PPT、演讲和写作,都是自我为中心型的学习,不是为了得到证书,而是为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在70年代,北卡教授马尔科姆·诺尔斯针对于我们现在在职场学习遇到的几大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比如典型的四种伪学习:1. 热衷囤积干活(PPT、思维导图)2. 热捧各类大V,不懂辨别优劣 3. 追求新的概念,仅仅停留在知道名词而已。4. 热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今天学个手账明天学个唱歌。马尔科姆·诺尔斯所讲的成人学习五大公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S.Knowles,1913—1997)是美国成人教育界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其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中的成就在西方成人教育界中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进步主义成人教育派的代表。

一、 自我导向:自己主导和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不以老师和知识为向导。

二、关联学习者经验:说白了,这事儿要“和我有关”,我在咨询公司的时候,有位优秀员工分享自己总是保持“空杯心态”,还有一些管理学大师也说过空杯心态。但对于成人学习来说,所学习的内容要和自身经验发生碰撞和启发才是最好的学习之道,而不是倒光自己的经验,那样很可能会发现道理很对,但是在我身上不适用的问题。

三、强调实践:并非我们认为的学以致用,而是在用中去实践,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不是背最厚的字典,而是到国外去生活。我一同学准备去法国留学,在国内准备了一年的法语,说到了法国三个月顶上一年在国内学习的内容了,吃饭、购物、交友、求学上升了很多个台阶。所以把不熟的技能在生活或工作场景中不停的操练才会更快进步。

四、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要凭空想象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学习HR知识的时候,担心领导让我做绩效该怎么办?于是连股权激励都给学完了,其实远到不了那个份儿上,我应该先把每天都到用到的招聘技巧,撰写招聘报告练习写好。

五、驱动力:成人学习要比学院式学习功利一些,就是我遇到哪些实际问题要尽快解决就先学哪部分内容,这个学并不仅仅是买课和买书,而是最省事儿的直接带着具体问题去咨询前辈或专家,或者是跳着学课程和跳着看书,直奔主题,先把问题先给处理好。

从乱麻中拯救自己。

很多人发现囤了课和书也是看完就忘,知识没有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从课程和书本中寻求答案,也不仅仅是一节课一节课的学过去,一页一页的看书,统揽和自己有关的内容,停下自我询问:我是否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我是否有相关经验?我有类似能力应用的规划么?这样问自己,相信掌握的知识就会非常牢固,实践出真知,用有限的时间解决更多的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