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一群老爷们尽情“鸡贼”的,也就足球了

荣耀!英雄!团队!这些伟大、光明、正能量的词一直伴随着足球这个运动。但其实稍微看过几场完整的足球比赛的人都不难发现,足球场上的勾心斗角,鸡贼小动作多得很。

往近了说,这届世界杯,日本队小组赛最后十几分钟的后场倒脚;内球王一波引起全网恶搞的“高水平”跳水;半决赛浓眉大眼的姆巴佩也学坏了。往远了说,联手送走同组对手的默契球在现代足球史上也不是一场两场了。

细看现代足球的“技术动作”,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踩单车、牛尾巴、传球给2秒后的自己,但是每位运动员肯定都会在被侵犯(无论是真的被扫到腿了,还是被蹭到额前的刘海儿)的情况下,双脚腾空,往地上一个扑倒,双手捂脸,顺便打几个滚,做痛苦状。

当电视慢动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些毫不精湛的表演的时候,总让观众,特别是我们这些没有主队的观众,看着心里有些膈应。

稍微有些运动经历的人都知道,倒地真不是那么倒的。法国对克罗地亚的决赛中,莫德里奇在右路的一次带球前进被对方伸脚绊到左脚,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下意识的动作是向前伸出右脚踏地试图找回平衡,但是由于冲劲太大还是扑倒在地。这才是正常的被侵犯后的本能反映,而不是双脚腾空,跳水之。

作为一个被撞过膝盖,空中失去平衡后腰着地,外加崴脚数十次的篮球爱好者,我所亲身感受的受伤瞬间是根本没有力气去翻滚和捂脸的,只能绝望地抱着伤处,静静躺在地上,流汗。

怎么可能前一秒还在“痛苦”地翻滚,后一秒已经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奔跑了。

当然,一些技术上的跳水确实有自我保护的功效;但是很多时候,抱腿翻滚,就是纯为了得到球权甚至位置不错的低温求的鸡贼行为了。

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男人自己,总是以坚强、隐忍、大度为高尚的行为准则。但是在足球场上,这些玩意儿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胜利结果。

竞技运动的规则和风格是越来越向着越来越“软”发展了。怀念NBA90年代tough篮球的人不要太多,慈世平说:““NBA已经不再是男人的游戏了,而是小孩玩的游戏。软蛋到处都是,人人都很软,谁都不强硬的。”我看英超多点也是因为,英超的球员跳水就比较少。他们知道跳了裁判也不给哨,不如好好拼一脚五五开的球权。

归根结底,“跳水”出现的原因是足球规则中为了保护运动员,对侵犯动作的严惩。控制“黑脚”和“跳水”之间的平衡很难,但是考量到一个危险动作可能就毁了一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甚至下半生;在球场上跳个水,获得一波球权,危害算是小得多了。于是规则肯定是倾向于对“下脚”严厉,对“跳水”相对宽容了。

这些事情也没要往所谓“道德”的层面升华。球场上不是22个男人,就是一群追着个皮球跑的小孩儿,使用点小心机,小动作,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团队取得利益,有什么罪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