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2011中国互联网总结之十:期待着2012

2011已经过去了,好也罢,坏也罢,开心也罢,纠结也罢,总之是过去了。就像电影的台词,2012,它终于来了。

2012年貌似不是一个好的年景。如果说好莱坞电影《2012》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2011年底到2012年初发生在全世界的事情,已经让我们相信,也许那只是我们的理想的情况,也许,更坏的情形我们还没考虑的?

天灾的威力在2011年甚至过去的3年已经能够让中国人记忆足够深刻了。不管是动车事件,还是地震、海啸事件,没有一件事情让我们相信接下来的2012年会是一个足够平静的一年。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和平发展,中国互联网在经历了15年的高速发展,在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GDP产值的国家,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成为全球前五的互联网公司的时候,再说中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再说我们是一个拥有者无限还未开采的人口资源的国家,可能已经不太合适了。

打开一些国内专业的互联网创业网站,扑面而来的是和国外网站同步的创业信息。国人的眼界虽然还没有超越美国,但是模仿和微创新的能力已经足以让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同步甚至还有所超越了。至少在本地化方面,中国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在美国人之下。

在腾讯的用户已经超过了十亿,百度的用户也超过了四五亿的情况下,中国现有5亿互联网用户已经不可能还能向过去那样每年增长100%了。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我们知道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几乎永远不会上网的,因为中国还有那么多村镇没有通电,所以不要相信中国还有多少处女地可以发掘,就像不要相信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一样。

在这样一个用户已经几乎全部被某些互联网公司覆盖的情况下,要想再立山头已经越来越困难了。所以作为创业者来说,也许最好的时间已经过去,山寨能够做大,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机遇。而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创新中心,凭借的正是创新,在原有的业务线里面纠缠,只能作茧自缚,而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而要真正创新,可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准备好。天才,不只是因为机遇,还得有成为成才的土壤,这样的土壤在中国还需要一个时间来培养吧。

随着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市场的寒冬的来临,互联网行业的资本环境已经不容乐观。而由资本市场的寒冬引发的实体市场寒冬,相信也会很快来临。

回顾过去的十几年时间,每一代伫立潮头的优秀互联网公司都是在狂热中成立,然后经过了寒冬的洗礼,才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GOOGLE成立于1998年,在经过了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以后,不但没有倒下,还成功的开创了一个时代,从而超越了上一代互联网霸主雅虎。而中国的三座大山,几乎也都成立于2000年前,同样经过了2000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寒冬,才最终成长起来。

所以,既然寒冬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勇于面对;也许在寒冬中成长起来不容易,但是一旦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反倒更容易成为下一代改变世界的人。

谨以此纪念2011年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损失乔布斯的逝世!

 

大苹果2012.1.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