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市專題】赴美上市,還是赴美上庭

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五月,無疑是中國互聯網的春天。

在過去的這個“紅5月”,人人網,網秦,鳳凰新媒體,世紀佳緣先後上市,據傳淘米網、迅雷、土豆等也將在近期完成赴美上市。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爲止,有13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總計籌資18.7億美元;而去年有42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籌資41億美元。
這些公司匆匆忙忙扎堆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此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後的驚人漲幅。據納斯達克交易市場公佈的數據,在近一年內美國三大交易市場上市的所有公司中,中國公司上市首日漲幅最爲驚人,佔據了前五名中的三席,分別是:排名第一,首日股價上漲161.25%的優酷網;排名第二,首日股價飆升134.48%的奇虎360;以及第四位,首日股價接近翻番的藍汛通信。
當然,在國內市場上市門檻太高,也是不少還沒有盈利的互聯網公司選擇渡過太平洋去上市的重要原因。按照國內創業版苛刻的硬指標,還在虧損的優酷根本無法上市。
一切,看上去很美。
但中國概念股扎堆上市的同時,泡沫論的呼聲也甚囂塵上。專業人士稱,許多美國投資者只是衝着中國的經濟增長,根本不瞭解公司基本面,其追捧中有明顯的投機成分。
同時,各種中國企業所謂的業績造假、違規操作消息不絕於耳,這導致中國概念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今年4月以來,數家美國做空機構接連發布報告,質疑中國公司東南融通財務造假,過去兩個月中,至少24家中國公司因各種原因被摘牌或停牌。
看上去很美的赴美上市,頓時變成了赴美“上庭”。
然而,爲何這些爛公司也能在美國上市?這其中,扎堆上市對於一個企業的風險有哪些,中國概念股誠信的缺失將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怎樣的災難?而這一切,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國互聯網的“第二輪泡沫”正在來臨? 針對這些問題,天涯IT將爲您一一解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