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淘寶和中小賣家的未來

                                                                                                                                                   轉載之某論壇,作者:nhcl2001

     解析淘寶的價值

     解析淘寶與年輕人的夢想

     解析淘寶的電子商務模式

     解析天貓商城的出現

     解析馬雲的全身而退

     解析淘寶和電子商務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曾經是對互聯網和信息比較靈通的人,淘寶剛剛出現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萌芽、發展、成長、轉變、衰落、終結的時候。任何事物都順勢而生,時代環境變化而終結。

 

  淘寶的誕生和發展,因爲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腦使用的大量普及這些基本條件的存在和完善,加上人們對於購買物美價兼產品的強烈需求,這些潛在的巨大條件成就了淘寶。成就了電子商務的這些年飛速的發展。

 

  電子商務成爲一種革命性的新經濟形態,從早期的B2B領域發展到B2C領域,以致於再大的線下渠道商家(如國外的沃爾瑪,國內的蘇寧國美)都不敢對它掉以輕心。

 

  就淘寶而言等電子商務而言,一方面它確實給人們提供了便利,讓人們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個人認爲淘寶這種商務模式也給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有人說,淘寶成就了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甚至帶動了一些產業基地的經濟發展。這從某些角度看是不可否認的。

 

  淘寶作爲電子商務的形態存在,它極大的縮短了商業的流程(甚至可以說是過度縮短了),取消或者說替代了許多的中間環節。把整個商品流通的鏈條縮短,同時也壓縮了商品的附加值。以下用一種比較理想態的分析來對比。

 

  比如:原來一件出廠價20元的電子產品,原來通過4個環節到消費者手裏是100元。四個環節每個商家賺20元,整個產品銷售完成時創造了80元的附加值。當然裏面可能包含廣告物流人工租金這些成本。

 

  而在淘寶上,個人賣家從廠家20元拿貨,25元出售,加上運費10元,一共35元。賣家自己5元的利潤,再貢獻出10元物流費用,整個經濟鏈接只有15元的附加增值。以前是4個商家瓜分80元附加值,現在是1個賣家分5元附加值,另外10元物流費用。經濟價值被大大壓縮。

 

  當然有人說,消費者佔到便宜了。但問題是以前可以給四個人提供就業提供賺錢的機會,現在只能給一個提供就業和賺錢的機會了。消費者可能自己也是商家之一。這個過程的出現就是現在大家覺得爲什麼錢難更賺了根本原因。以前四個人每個人能賺20,賺的這20可以拿去消費帶動其他的產品80元購買力,現在只有一個人能賺五塊,只能帶動5元的其他產品購買力。就這淘寶這種模式對經濟最大的傷害。

 

再說淘寶的從業者。淘寶號稱創造了數百萬年輕人創業機會,對社會就業貢獻巨大。當然大家確實有看到從事淘寶賺了大錢的,但從數據上事實並非這麼光鮮。

 

讓我們看看通過透明渠道得到,關於淘寶一些數據,

 

2012年淘寶銷售額:1萬億略多一些,沒有查具體的權威數字(姑且不論裏面的水平,個人認爲裏面水份至少高達5%~10%(想想你有沒有爲朋友的店刷過鑽),總體按1萬億計) 

 

平均利潤率: 10%算(很多產品幾乎是零利潤甚至虧本沖銷量,更別說像遊戲幣這些50元賺一毛兩毛的產品利潤率個位數以下0.2~0.5%

 

淘寶賣家總的年利潤:一千億,一千億似乎很大,

 

但別忘了淘寶有700萬賣家(淘寶店的數量號稱2200萬個)能一個人開幾個家,有的是一個店多個人。姑且按700萬人就業。平均每個人年利潤不到一萬五千塊錢。

 

看到這個殘酷的數字,很多人不敢相信,真的遠不如生產線的工人和普通的民工。如果你沒有經歷淘寶,沒有很深入的瞭解接觸過這個羣體,幾乎沒有相敢相信這個數字。這個數字可能不是很準確,但可以肯定的一點,人均的收入絕對不會超過2萬塊一年。淘寶龐大蟻兵們用犧牲青春汗水和健康造就了淘寶的一萬億,造成馬雲舉世睹目,但絕大部分人們似乎都沒有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事實。

 

數以百萬計的年青人天天看着淘寶上各行各業每天都在上演青春勵志故事,爲了所謂的虛幻夢想還無苦苦掙扎貧因線以下無知無覺,無怨無悔,淘寶通過一種特殊的機制讓小賣家們偶爾時而看到一絲希望,以致於能長期貧因線堅守。

 

打個不恰當的比如,堅守淘寶個人小賣家,如同吸了傳銷組織的鴉片一樣,吸着馬雲的精神鴉片欲罷不能,不可自拔,因爲淘寶上面承載着自己的夢想。

 

爲了給大家比較直觀形象的對比,從公開的渠道查詢幾家代表性公司相關數據進行對比。

 

一是全球最大的線下連鎖超市沃爾瑪;

二是中國最大的電器連鎖店蘇寧;

三是國內最大的連鎖超市華潤萬家;

四是國內網上商城的老大京東。

五是把淘寶所有賣家做爲一個整體公司,忽略淘寶公司的工作人員,因爲在一個總體數量下他們佔比已經很少。

 

這五大公司(或體系)不做生產,同樣都是隻針對個人消費者做零售,具有可比性。

 

因爲不是非常嚴謹,數據都來自於網絡,個別數據可能有出入,但大體差不了多少。

 

淘寶網銷體系對比其他傳統體系:

2012    銷售額員工人均年銷售額(人民幣)

沃爾瑪   4439億(美元)2.752萬億(人民幣) 190 144萬(摺合23.3萬美元)

蘇寧     983億(其中易購152億) 15 65

華潤萬家2010 827 20 41

京東     600億  5 120

淘寶 10000 740 13

 

 

淘寶自己公佈的數據承認,94%的賣家營業額在24萬以下,從上方表格計算的數據看,結果相差應該也不大,退一步就算少5萬,人均銷售額也不過18萬元一年,這也改變不了他掂底的事實。

 

本來還是對比一下EBAY,2012750億美元的銷售額,但由於沒有賣家數量的公開數據,無法得出較準確的人平年銷售額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遠遠要超過淘寶。

 

有人說電子商務是一種先進的商務模式,革命性的商務模式,咋一聽貌似很有道理,電子商務縮短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的交易效率,確實應該是一種先進的模式。

 

然而我們淘寶統計數據得出,數據顯示淘寶恰恰相反。

 

就平均值而已,淘寶上的賣家人均產出比回報率,遠低於其它模式,甚至可能要低於很多擺地攤的投入產出比。他對年輕人時間精力健康的消耗遠大於其他的方式。 如果從這種角度講,淘寶還算得是一種先進的商務模式嗎???

 

另外值得一得的是,淘寶賣家的收益,絕大部分是在沒有納稅的提前下取得的。如果對所有商品苛上正常的稅率,淘寶對整體經濟體系產生的經濟附加值,可能要進一步打上折扣,對中小賣家的收入水平打上更大的折扣。

 

一種先進的商務模式,至少應該要保證到它的效率不能低於同時代的其他模式,它的投入產生應該要高於其他的方式,它纔有存在的意義,纔會有發展的持續動力,纔會有生命力。然後當我們剝開淘寶光鮮鉅額的數據後,看到背後的其實非常簡直的真相。我們發現淘寶不是!!

 

淘寶爲什麼淪落到這種境地??本文嘗試做一些探討。

 

個人認爲一切源於淘寶的當初的免費策略。

當年爲了打擊EBAY(中國的易趣),淘寶推出免費開店的策略(當年記得三年免費,後來基本一直延續這個策略),這個策略對打擊易趣非常湊效,淘寶對賣家免費,帶動了更多賣家對買家免費(指的超低利潤的意思),此招一出極大的激活賣家入駐和培植消費者網購的習慣的熱情,整個行業如同打了雞血一樣一路高歌猛進,並且不出幾年果然徹底打垮了EBAY中國。

 

個人一直認爲,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如今的馬雲再也不提免費了。然而當年免費的策略,已經種下了淘寶不會發展成爲先進商務模式的基因。

 

淘寶說白了,就是把城管取消,把地攤擺到網上。在線下擺地攤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白領們拉不下面子。換了個方式在網上擺地攤,只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還不要把貨物搬來搬去,多時髦的方式,接受過一定教育的學生及白領們蜂擁而至。

 

淘寶發展的早期,相對來說需求很大,供給不多,競爭激烈程度不大,加上淘寶基本上不從商家身上抽取太多的利潤,所以有一定技能稍用心一點的賣家都是賺錢的(賺錢的標準是平均收入接近或高於上班收入水平)。那段時期可以說是賣家發展的黃金時期。當然那個時期對淘寶本身是非常痛苦的煎熬,淘寶爲此做了巨大的牲犧貢獻,因爲它自己不但不贏利,每年都是持續的鉅額投入和虧損。

 

當然任何事物發展都有一個臨界點。由於表面上的免費門檻沒有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鼓勵,淘寶的賣家越來越多,同行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多的是來自於價格的競爭,甲賣100,乙賣80,丙賣80,丁再殺爲衝量衝早期信用進來成本價50,希望通這一個產品不賺錢,來帶動其他產品銷售賺錢,如果都按丁來做的做,大家就都不要賺錢了。售價大幅下降直接導致利潤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由於淘寶同類的產品再多,搜索結果的第一頁也只能展示40個商品,在這個嬴者通吃的互聯網法則指揮下,所有賣家都衝着第一頁去,由於賣家爲了排到前面的關鍵詞競相提價,產品的廣告費直線上升,很多關鍵詞首頁直通廣告一次點擊5~8元,甚至高達十幾元,僅僅是一次點擊。有人說百度燒錢,其實淘寶直通車更燒錢。

 

售價由於過度競爭迅速下貼,什麼旺鋪裝修工具廣告費等經營性費用直線上升,浸蝕了賣家越來越多的利潤。因爲超低的開店門檻讓開店數量上升速度遠超過買家消費金額增長的速度,所以人均年銷售額持續下降。

 

另外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加上淘寶特定的遊戲規則,讓購買行爲集中度加大。80/20法測在這裏被顛覆,最後演澤成淘寶獨有的94/6法則,就是6%的賣家取得94%的銷售額,94%的賣家年銷售額在24萬以下,94%的賣家一個月在2400以下的收入。這其中可能更多的人在2000元以下。

 

除此之外,淘寶帶來另一個負面影響,加速了很多子行業快速興起和同時快速消亡。淘寶讓信息太過透明,行業可能還沒有興起,價格戰就開打,一個原來可能可以做五年十年的有前途的朝陽行業,在一兩年類迅速衰落成爲夕陽行業。一個行業價格下降越快,行業就會死得越快,道理很簡單,因爲產品沒有經濟增值空間,沒有附加值,就業人員獲取不到利潤。房地產爲什麼這麼火,原因是它價格在上升。如果房地產下跌的時候,這個行業就要玩玩了。

 

但凡只要淘寶上能賣的,沒有不打價格戰的。尤其做品牌廠家沒有一家不爲此頭痛的。淘寶破壞原來經濟秩序,卻無法建設新的對整個社會更有價值的新秩序。淘寶就是無窮無盡的壓縮商品價值增值空間。 

 

淘寶號稱銷售額突破萬億,給740萬年輕人創造了就業機會。但實際的情況可能是正是因爲它的存在,消滅了原本應該有兩萬億的銷售額,消滅了原本應該有二千萬個其他的收入更高,對年輕人的身心健康更有益的就業機會。

 

淘寶商城的出現,是淘寶的轉折點。

 

是淘寶深刻反思他的免費策略後一重大舉措,從這一刻開始,意味着淘寶正式宣佈要告別的免費時代。一是出於本身羸利的需要,二是淘寶也意識到網上的地攤發展模式,弊病叢生。

 

 對淘寶而來,淘寶從中小賣家身上賺不到錢,淘寶不可能一直靠外部輸血,這讓淘寶很受傷;對消費者而言,集市裏充實假貨各種各樣的欺詐行爲,讓消費者很受傷;對整個社會而言,總體來說集市正面價值和負現價值抵消之後沒有帶來多少真實的價值。  

 

淘寶集市最大的貢獻在於,以淘寶和數百萬計墊底的小賣家的付出爲代價, 爲整個社會培養了一批具有網購習慣的消費人羣。淘寶要的就是這個人羣,這就是淘寶付出數年,淘主自己身付出數十上百億計資金的投入後(中小賣家付出數億計的代價包括年輕人數年的青春汗水),圈下的地。

 

商城的出現,就註定了小賣家已經成爲淘寶要拋棄的對象。小賣家們對於淘寶發展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淘寶拋棄集市的小賣家,可能也並非馬雲當初開創淘寶集市的本意,當初提出免費的時候,其實根本也沒有想好以後通過什麼模式來賺錢,當初發展集市也沒有想到在中國會出那麼多問題,每次一提要收費中小賣家集體一致投反對票。

 

他要賺錢,要對投資人交待,他開個淘寶自己看守金山,不給自己和投資人賺錢,只給賣家賺錢讓他做慈善家?怎麼可能?他能做一天,一個月,一年,三年,難道讓做八年十年一輩子,這是不 現實的事。逼得他也沒有辦法,所以只有地攤旁邊,再畫一塊地,再修一棟豪華的寫字樓商廈。對於以前的中小賣家說,現在招商,你們想進來就進來,不進來我也不勉強。不過我將來設立重重關卡,通過各種隱蔽的技術手段把買家的流量百分八十以上導到商場裏面。你們進來也好,不進來也好,自己看着辦!!

 

對於馬雲的釜底抽薪底另起爐竈,中小賣家除了一陣抗議之外,再也是豪無辦法,抗議嚴重的骨幹,淘寶各個擊破。中小賣家本來就是最徹底的弱勢羣體,又能怎麼樣,難道還能革命不成?

 

任何一個產品類目裏,越是大價值量的東西,越高的比例流量會被導入到商場去購買。

 

絕大部分產品都有近半比例的流量被導入到商城,個別類別達到80%,導入到商場流量比例只會隨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提高而不可能再降低。

 

就這一點而言,當每個行業產品領域80%的流量被幾個到幾十個天貓商場反分之後,剩下20%的流量,你們幾千幾萬個賣家來瓜分。想一下,做爲一個小賣家你能反分到多少?????

 

當然,聰明的馬雲不會一棍子把你打死,時不時會給你一點甜頭,小賣家們輪着來,很長時間沒有生意,當然要失望的時候,突然幾天生意又特好,又讓產生幻覺,又讓你看到希望。要知道,外婆生日不是天天有??這只不過淘寶要留着你的手段之後。

 

淘寶需要足夠多的新鮮血液,他永遠不會嫌多,越多好,越多的賣家提供越多越便宜的產品,就越能吸引消費者。如果再沒有新鮮血液,整個淘寶肌體的腐蝕就不遠了,淘寶走的下坡路的時間就不遠。

 

 淘寶極力的拉長這個時間,因爲他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培植天貓商場的實力,來對抗京東,對抗蘇寧易購,對抗易迅噹噹亞馬遜。小賣家還沒有徹底的幫淘寶完成發展的歷史使命,還有利用價值。但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天貓發展兩年時間,到2012年交易額2000億,佔淘寶到20%,從2013年看,天貓交易額佔淘寶總交易額的比例有可能會達到40%左右,遲早有一天,天貓的交易比例會佔到淘寶總交易額的80%以上,有可能在2015年可能2017年就會實現。

 

 親愛的小賣家們,你們的未來在哪裏??

 

 雖然現在淘寶交易額還在增加,但淘寶集市的衰落,將是不可避免的來臨。遲早大批的中小賣家會覺醒,以經歷試錯之後以付出慘痛代價,發現真相,忍痛止損,不陪你玩了。從2013年起,淘寶總賣家數量將會急劇的下降,越來越多的賣家會選擇撤離淘寶,另謀他路。有的消息甚至每天有近萬家淘寶店賣家關閉,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準確,如果這樣的話,2013年底可能只會剩下500萬家左右的賣家。

 

說說天貓商城:

 

天貓這兩年發展的風生水起,2012年銷售額2000億,同比 增長150%,網上查到的天貓數量約6萬家,按6萬家計,去年平均年銷售額330萬,假如平均每家商城人數按10人估算(可能會有點出入),人均年銷售額33萬,,假如是8個人的話,人年均銷售額41萬,雖然也還是掂底,但接近於華潤萬家人均年銷售額。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時天貓商家加的數量增加,同行之間的價格戰會依舊,淘寶推廣費和服務仍然會水漲船高,天貓成本遠高於集市,從目前平均水平看,目前天貓商場總體還是贏利的。從個別上看,其實虧損的也不少,細心的隨便瀏覽一個行業,一類產品,都能發現不少正在虧損的天貓商家。虧損天貓商家第二年肯定要麼更換團隊,要麼很快就會撤退。不會像C店小賣家一年兩年三年的守着。

 

天貓總體上,本質上仍是個收費版的集市。商家之間你死我活價格戰是不會停止的,廣告費只會越來越高,這樣惡性基因沒有更改,發展下去趨勢會和集市一樣。平均收益必定會下降。但是天貓好的地方,好在進來玩的都是一些更理性的人羣。代價大,玩不下去撤得也堅決。所以到最後,會達到某一種平衡,經濟幾年之後,幾乎的所有行業,很快會達到固定數量的商家,不會大的增加,也不會大的減少。但總體效率,可能某一個數值徘徊,可能人均在30~40萬銷售額左右,以現在物價水平計(假如大的通脹來了,可能這個數據幾年下來會有大的變化,或天貓採取了什麼革命性的舉措,提高了效率,否則,這個模式註定不同商家互相的競爭下,達到某種相對平衡狀態)。

 

從目前的人均效率來講,京東商場遙遙領先淘寶和天貓。京東雖然現在不賺錢,但明顯已經是一種優於淘寶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淘寶的惡性內耗(內部價格競爭和廣告等費用的上升)他的發展更穩定,從長遠看,只要劉強東不犯致命的錯誤,京東銷售額上全面超越淘寶系是遲早的事情,因爲他的效率高。商業的本質就是效率的比拚,尤其在這樣高度類似的領域,最後比拚的就是效率。

另外,對於未來的發展而言,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考量,就是政府政策。如果出臺政策不利於淘寶,淘寶將更快的被超越。

 

數年之後,最後形成的格局是,京東蘇寧爲首成爲第一集團,主要經營標準化產品和大件產品,天貓做爲第二梯隊,經營中小類別有些個性化的產品。集市保留極少數的賣家經營那樣京東和天貓不能不方便或者沒有效率經營的極個性化非標準化的產品,比如農家蜂密什麼之類的。

 

電子商務會不會吞噬一切零售渠道?

 

個人的看法是不會,電子商務再發達也不會完全取代傳統渠道?原因是什麼?

 

原因在於政策會動態變化?

 

就像當年沃爾瑪,家樂福進來進來時,超市模式興起,大家都害怕讓國內的零售連鎖企業和中小零售商沒有生意了,結果事實證明,國內零售連鎖的發展也沒有完全沒讓沃爾瑪家樂福給消滅,反而變成強大,家樂福在中國市場已經過了發展的頂峯。並沒有對中國零售構成實際性的致命威脅。

 

電子商務的發展,會衝擊線下的銷售渠道,但從全世界的範圍看沒有哪個國家,沒有哪個國家的電子商務已經消滅了或者在看得到的消滅要即將消滅線下零售。

 

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個頂峯之後,線上的成本也會有所上升,隨着政策的到位,政策也不會允許電子商的發展到發展到最後對線下實體零售渠道造成大面積的傷害,政策由人制定,它有這樣內生的調節動力和功能機制,今年兩年有代表提出對淘寶徵稅就是是其中的一個表象,如果淘寶或者電子商務模式很嚴重傷害線下經濟,相關的政策一定會出臺。

 

介時線上和線下交易達到某一種平衡。電子商務在高歌猛進N年後進入到平穩發展狀態。今年聽說在一年會上線下零售企業代表王健林和馬去打賭,賭注爲1個億。2022年,如果電商市場份額佔到50%,王健林給馬雲1個億。佔不到馬雲給王健林1個億。不過對這個一個億的對賭,馬雲未置可否。

 

從馬雲的信心也可以電商無論如何發展,只是一個零售的方式之一。個人認爲電子商務再怎麼發展,不會超過零售總比例30%

 

最後大體總結一下我個人觀點:

 

第一、淘寶其實是一種傷人傷已的電子商務模式,單獨就淘寶而言,它的正面價值加上負面價值抵消之後幾乎沒有價值,(當然它創立了支付寶,培養用戶網購習慣,這些還是有着巨大的正面價值,它客觀上也在幫京東蘇寧等商場培養用戶網購習慣)。它所開創的一種商務模式是以犧牲體系內多數人的利潤成就少數人利益的商務模式。總體創造的經濟附加值爲幾乎爲0。

 

第二,淘寶的快速成長,因爲處在中國在一個發展成M型社會的特珠時期(中端消費受到緊壓),產生巨大的對低端產品的購買需求。它在中國特定環境(線下經營成本和稅務超高,線上稅負成本幾乎爲零),特定的時期內(電腦和互聯網普及到位),成就的一道奇葩。

 

它所設計惡性商務基因的模式,並在一位忽悠奇才的帶領下,利用了中國人性的弱點(尤其是年輕容易被忽悠)和瘋狂(中國人最喜歡一窩蜂而上),上演了一場舉世睹目商業大劇。

 

第三,無論淘寶集市還是天貓商場,它的人均投入產出比商業效率,作爲零售渠道和傳導傳統渠道比不如線下大型連鎖超市,和網絡渠道比不如京東蘇寧,其低下的效率註定它不是一種先進高效的商務方式。優秀商務模式本質是一是否創造額外價值,二效率是否比其它的方式更高。淘寶效率不如京東,完全是依靠體系內的消耗本質是讓多數人補貼少數的發展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動力,從長遠看,將來的發展動力不足。

 

第四,隨時淘寶對中小賣家的持續打壓,更多中小賣家認識到淘寶的本質之後,在未來的幾年加速脫離淘寶體系。衆人拾柴火焰高,失衆多賣家支持的淘寶集市將會逐漸瓦解,在天貓和其他商城的競爭下走向衰落。尤其是被年輕人們視爲年青偶像和精神導師的馬雲卸任後,這個過程將會加速。部分人可能會認爲馬雲離去了,所以淘寶衰落了。其實本質馬雲自己已經看到了淘寶集市的未來,所以適逢其時明智的全身而退,不想在任時留下罵名。

 

第五,電子商務在中國經歷多年高速發展後,可能在2015年左右逐漸進入相對穩態的發展,合縱連橫之後剩下爲不多的幾家,效率不高的電商將會要麼退出要麼被兼併,然後天下格局初定,進入一個比較良性的發展階段。

 

這也正是電子商務和前幾次工業革命差別所在。

 

蒸汽機的發明,爲工業提供了能源,直接推動紡織業,採礦業的發展,進而帶動其他交機械製造行業。

 

電力革命的到來,發明電燈,電機,電話,一系列的電器產品,

 

本世紀的核能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材料等領域的發展,無不是極大的爲人類拓展了更多的產品,產業。它們取代一些職位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滿足人們更多的需求。

 

電子商務有嗎?尤其是淘寶有嗎?所以說它和工業革命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把淘寶和電子商務視第四次工業革命,電子商務只不過信息技術發展一個非常小的領域帶有破壞性的應用而已,哪裏能堪以第四次工業革命之稱號。

 

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可以說基本上人云亦云的膚淺之人。絲毫沒有加入自己任何的思考和判斷!

 

當然產業的困境和就業困境個人認爲,

 

其實一方面是爲全球經濟不景氣,需求不振;

 

其實二源於國內大部分領域產能過剩;

 

其實三,現在還缺乏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缺乏真正有價值能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領域。

 

像國家這些年要提振比如LED,光伏這些行業其實在目前爲止都還不算是真正能爲可爲的領域,因爲這些行業產生的價值爲負。光伏發出來的電比煤電水電都要貴,要不政府補貼,完全沒有任何經濟價值。

 

 

真正的工業革命,所創造的產品和行業一定是具有相當大的正價值,即拓展總體產業領域,滿足人類正面的需求,增加總體就業(就是被它創造的就業機會一定要大於它所替代的就業機會),增加社會的總財富。

 

而不能是僞正價值,或者負價值。淘寶就是典型的僞價值,光伏可以說還是負價值,這種行業怎麼可能堪當提興經濟,提升產業的重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