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記:無論如何,自己的心靈都無法矇混過關

就我而言,2018年的這個夏天真的特別難熬。

40歲當口對餘生的困惑、身體漸漸出現倦怠的勢頭、彷彿摸清楚人性的根底、越來越多的事的雜務……目光所至,心底抵達處,都是一團遭。

這個夏日,2018年過去四分之三的日子,因爲追尋,更加混沌。

我一直在想,這或是黎明前的一段暗黑吧,正是這頓暗黑的包裹,讓生命顯得特別的倦怠無比。

隨手一拍

01

鐵會生鏽,心也會生鏽的,我最近就是心生鏽意了。這一份鏽意就是所謂煙花空散歲月空流的人生想法。

如果你體會到了,大抵會真要思考很多,而我每每與二十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年輕人在一起共事、討論問題,真是無比的羨慕和不甘心,但是身體過了臨界值了,就不由得自己去準備餘生的一些想法。

這些準備過程中,不由得會有“自暴自棄”想法,人生再如何也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抱負實現也好,平淡一生也罷。

這人生的路上,我們都有過種種理想,只是這些理想大多飛揚,飛揚到無法堅持抵達的那一刻;在人生的路上,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過失意,正是這些失意不斷侵蝕原可純淨的心緒,讓經歷世事過程中或有悲喜;還是在這人生路上,我們不斷經歷親人去世帶來的恐懼和孤獨、不斷經歷各式疾病的侵擾。

於是,開始思考做點事,一邊行走一邊想盡辦法破除餘生的恐懼。

於是,這段時間開始忙碌起來,比如報考了心理諮詢師,因爲我發現講課較好的人,一般對心理學都比較熟悉,而這需要認真的學習,至於考證與否,其實應是副產品而已。比如報了中級職稱(嗤之以鼻數十年的證書),用這樣的形式把時間填滿。

因爲我意識到了,空想無益,做點事比較實在。

對別人都可以言語掩飾或者糊弄,對自己的內心,每當夜深之際,捫心自問,總是無法矇混過關的。

那就是真的需要什麼?

02

今年7月在西藏呆了前後9天,我一直在想,自己真的需要什麼?

西藏對於很多人,是一個缺氧的不可及的地方,是一個夢幻神祕的地方,是讓心生畏懼的地方,是一個有信仰的地方。

在大昭寺,在虔誠的寺廟氣氛中,我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實啊,沒有什麼不同,我去西藏,除了旅遊、講課、就是與徒弟一起在聊,一起說下過往,在同一個月亮下,我們真的沒有什麼不同。

徒弟們也有大大小小的煩惱,也有崗位停滯不前的煩擾,也有人際關係的勾心鬥角。

如果說要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是那一片土地上,心有慼慼的善念。

我以爲這善念就是一種信仰,這是環境導致的,絕不是先天就有的。

自己想要什麼?就是缺的什麼?

或許就是信仰。


03

我知道,很多人提到信仰,都是一臉的鄙視。

因爲,這個世界,還有多少人有信仰呢?沉醉與爾虞我詐,化身一個一個的鬥士,在利益前變成一個充滿血的獅子,或許,這纔是世間的真相。

利益是所有人、所有團隊存在的一個軸,也是讓人變得畜生、讓人反目的惡魔和天使,因爲利益很多人走到一起,因爲利益本來走到一起的人變成了仇人,相互懟。

因爲利益,可以踩着你前行,在這世界上,以暴制暴其實才是最關鍵的方式,反而真是這樣的方式,讓很多和平主義反對的,但是,這纔是世界的根本。

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懼。這個強大,包括心靈的強大,更可能是權勢、經濟、甚至是人脈。

當你不足利用之時,你就是被世界拋棄的時候。

當你身體頹廢、瀕臨離去,更多的人考慮的是分割你的財產、如何照顧自己的面子、如何找到一個替代的人。

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你的強大保護了你活在當下,收拾起頹廢,我們一起行走吧,面對這個世界的無情,用信仰這顆安眠藥逼得自己走下去。


04

今年走了一些地方,在行走中思考。

去了天津,我與小夥伴們說,6年了,每年一年,或是緣分,或是最後一次的見面,我很珍惜。

去了廊坊,講課之餘,見到了老朋友,見到認識了4年的妹妹,見到時,已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挺着大肚子張羅見面,這一份沒有任何利益往來的想念,樸實無比卻恆久,不久後,第二個娃來到這個世界,讓人羨慕無比。

去了西藏,感受路程中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我挑戰了自己的極限,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無它足矣。

去了石家莊,第一次分享大數據,教也是學的過程。

去了唐山,第一次踏上那個充滿災難再建的城市,看不出災難的影子,大致就是這樣,困難會過去的,新的一天就是對過去的謀殺和掩蓋,即便在很多人的心裏這是無法掩蓋的。

去了上海,給全國的生態圈的精英們分享大數據的想法,碰撞想法,培訓後有人希望繼續交流,那時更明白,知識是可以分享,甚至幫助到更多的人。

去了海南,這是第三次了,喜歡那舒服的空氣。

去了長沙,在書香氣的城市中,與老朋友面對面聊點過往,看時光的流失,駕車兩個小時去了曾國藩的故居,想着他們曾經在這個世界叱吒現成爲別人追想揣度的景象,感恩相遇。

去了廣東,去了西安、去了重慶、去了浙江、去了北京……

去了江蘇省內的各個城市,見了各式人,隨心相約。

一切不經意的承受、不經意的行走,填補混沌的空間,希望得到一矢光明。


05

村上春樹說,“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爲評論成功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的問題,寫出來的文字是達到自己設定的基準,這纔是至爲重要的,這才容不得狡辯。被人大概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

上週,遠在北京的同學來寧,我們約幾同學一起聚聚,來了一個新朋友,一直追問我們這些同學中誰最成功的。

我笑問,什麼纔是最成功的?

他說,崗位啊。

然後大家一起拔拉一些同學,哪些纔是最成功的。

只是,那時,我更加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越走越遠,時間改變了很多,更覺得可悲,此刻仍是這個標準評價成功,非我心。


如果說到什麼纔是心,無外乎,大自在、真從容。

這樣的心靈纔不容矇混。


2018年9月16日

藍胖祝大家晚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