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坟贴2010-09-12的一则自食其果

以前虽然不怎么好读书,但还乐忠于不求甚解的。现在书没读得狠了,却凡事都想求求甚解。比如在公交车上听到让坐宣传:遵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就开始琢磨:会有那个民族不是吗?­

最近,除了例行的严正声明、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不满和严重抗议外,“自食其果”成为外交部口头上的重要武器,不失为我国近年外交史上的一个进步。它形像生动地描述出后果,意欲让对方­打个冷颤。可惜,这么重大的措辞改变小日本竟然懵懂不觉!依然我行我素。让人想起周星驰得意的奸样:“你吹BB咩!”

网友的评论是现今社会最精彩最亮丽。新闻可以不看,评论不能不读。我开始形成看个新闻题目,直接跳过正文奔评论去的习惯了。外交部“自食其果”一出,网友就笑了:人家吃的可是色香味美的红富士苹果啊。

网友从来没让人失望过!笑罢乐罢。我想到一个问题:“自食其果”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威胁语?毕竟从字面上看还真的有那么点“自食其力”的幸福和坚强。于是我想到也许很久很久以前,有这样的典故:

中原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A国)里盛产甜美多汁的水果,另一个国家(B国)没有水果。一年冬天,这两个国家的国君一起玩斗蜗牛壳。就是把两个蜗牛尖端对顶,看谁的蜗牛壳坚硬的游戏。结果B国国君的一颗体型粗大、色泽黝黑的蜗牛连续战胜A国国君数十颗蜗牛。A国国君看着手中所剩的蜗牛都小而色嫩,气急败坏地要抢B国国君的这颗钙亢蜗牛。B国国君当然力护不予。A国国君抢而不得,愤愤地说:“你不给我,以后我就不出口水果给你了。哼!你去自食其果吧!”B国国君激灵一个冷颤,含着不舍的热泪,双手奉上那颗在寒风中,在猪棚后墙上,搜寻多时发掘出的蜗牛...

考虑到“自食其果”中的“其”还是有个“果”的。所以B国没有水果好像不太合理。所以我又重新构思,也许典故是这样的: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淮河的南北两岸各有一个国家,A国在淮南,B国在淮北。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早上,两国国家相约去放风筝。正当两国国君放在兴头上,他们的风筝缠绕到一起去了。A国国君忙说:“B君,我这是外公帮我扎的唯一一个龙头风筝。你快把你那风筝的线剪了放我的出来。”B国国君眉头一横:“嘿,哪儿话,我这风筝可是带荧光灯的,还是剪你的吧!”两国国君争执不下赌气蛮拉,结果A国国君所用的线比较细,被搅断了。A国国君愤愤而去,一宿未眠。第二天起来召集群臣商议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让B国国君知错而又不至于太损双方友谊。众臣商议不已,只见群臣中走出一人高声说好办。A国国君定眼看去是燕子,便喜道:“素闻燕子足智多谋,这回就看你的了。”燕子说到:“我们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因为水土不同,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所以我们只要停止出口柑橘给B国,然后国君还经常在面向北岸的城墙上举办柑橘大宴,这岂不是给B国国君一个非常恰当的教训啦?” 从此,B国国君每每看到端上来的枳,都后悔不已,感慨道:“唉,悔当日不该错惜那只风筝,如今只能自食其果了。”

所以,这次外交部所用的“自食其果”是第一个典故中的那种决断呢?还是第二个典故中的那种意思到了的恶作剧式小玩笑?

网友又说:快了,交涉多8天就放人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会想到教育部开始删除鲁迅文章的新闻。有学者说鲁迅有的文章太深了。是吗?都说现在的小孩比我们以前聪明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