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点击路径少,用户体验好呀"

“同一任务,用户花2个步骤完成当然比花5个步骤完成更省力了呀,体验也更好”。未多加思考者听之即为真理。记得刚入门,习惯数一个流程需要几步完成,也在意要几步才能到达某个功能入口;然而基本忽略该功能的重要程度以及用户省力了,是否也省心了;

举个最近在跟的项目,简单的概括下需求:订购不同的会员卡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书库中任选几本图书免费送货到家(指定地址),一个用户可以订购多个会员卡;当时产品经理希望共用一个选书页面,在选书页面可以将会员卡1,会员卡2的图书都选好,这样用户一次就能完成本月的选书操作;

而这个过程需要用户思考的点有:

1、用户完成任务A的同时将任务B也完成,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用户分清楚任务A与任务B的区别点在哪:一个用户如果订购两个多个包月的场景多数是一个包给自己定,一个包给领导或者其他朋友定,甚至两个包都不是给自己的,那这里收货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用户需要根据收货信息来选书;那么在选书页面用户需要思考并时刻记住当前收货信息,然后做出图书选择;

2、任务A与任务B的起点不在一个地方;当用户通过完成任务A的同时顺便完成B,或者完成B的同时顺便完成A,也即在完成任务a的同时出现B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内容,干扰我的判断:我在选书页面会发现有会员卡1的图书,也会有会员卡2的图书,在选的过程中要进行切换tab,确认刚刚是从哪里进来,在做哪一件事情;

简单画了两种方式:

明显方式1,完成两件任务时,需要的步骤少,但是方式1需要用户记住更多的内容,理解当前状态的信息;而方式2,路径单一,可以不加思考流畅的完成任务,虽然多花了时间,但是大脑处于悠闲状态,倍感轻松;

在人机工程学中,人类在使用产品时通常会产生认知负荷、视觉负荷、动作负荷三类负荷。认知负荷是指需要人的大脑产生记忆、思考和计算时所产生的负荷。视觉负荷是指需要人在屏幕上寻找某物时所产生的负荷。动作负荷就是人去执行点击和移动鼠标等操作时所产生的负荷。从消耗的脑力资源来看,认知负荷大于视觉负荷,而视觉负荷又大于动作负荷。因而,在设计中要尽量注意避免让用户产生认知负荷,否则用户就会觉得这个产品不好用或用的过程很费劲。如果能给用户打造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完成任务的产品交互流程,那么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就会变得很流畅。

有些人会说《简约至上》一书中提出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达成简约至上的终极策略,可以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分层组织,然移动端毕竟屏幕空间有限,过多的信息通过隐藏,通过分层,或者转移的方式解决了视觉符合,但会增加用户的思考负荷,而这些方式对于网页当然没问题,毕竟PC端有足够的空间去对这些视觉信息做以上处理,也有足够的空间去承载宽而浅的扁平化的设计,所以移动端的设计思路则必须有所转变,一味的依靠四大终极策略还不够,还需要渐进呈现,它能减轻任务给大脑带来的负荷。

所以在与产品经理的沟通过程中,再次听到要求将更多的信息放在同一页面,要求用户一次性完成,步骤少了,动作负荷少了,还要考虑认知负荷是否增加了?

又或者运营的同事也会提出类似的要求,希望将很多信息整合在一个页面,因为多跳页面一次,流失就会更多一点;这个也需要设计师做好平衡,认知符合的增加是否也会造成用户流失?

总之不能一概而论,点击路劲少,增加了用户认知负荷,那么体验一样不好;

除了认知负荷一个方面,用户的控制感,安全感也同样需要设计师优先考虑;哈佛心理学家Ellen J. Langer表示:“控制感非常重要,它能够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因为我们想要控制感,所以电梯上永远都有一个没有用的关门按钮;在app中也有类似的场景,比如开机页上的跳过按钮,其实很多时候你点不点它都按照自己的规律显示与消失,提供这个按钮,只是给用户的急切心理一点点安慰一点点缓和;再比如,输入密码,每一次的支付,系统完全可以记住你的密码,但我们没有这样做,一次一次的让你输入密码,输入验证码,给你足够的安全感控制感;

很多时候根据我们的经验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说服其他人不仅需要有理有据的理论依据以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对之前既定的理论再思考,分析,从而获得更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