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架構 ]MIKE2.0方法 : 一種信息開發的開源方法

MIKE2.0方法 : 一種信息開發的開源方法

MIKE2.0是什麼?

  • MIKE代表集成知識環境的方法
  • MIKE2 0是我們的綜合方法MIKE2.0是我們企業信息管理的綜合方法
  • MIKE2.0集合了圍繞開源和Web 2.0的重要概念
  • MIKE2.0的開源版本可以在http://www.openmethodologology.org找到

MIKE2.0中的關鍵結構

  • SAFE(聯邦企業的戰略架構)是MIKE2.0方法的未來框架的架構框架
  • 信息開發是MIKE2.0的關鍵概念結構——像開發應用程序一樣開發信息

MIKE2.0提供全面的現代方法

  • 範圍涵蓋企業信息管理,但詳細介紹了用於更多戰術項目的領域
  • 從戰略概念層面開始的架構驅動方法開始, 進一步到解決方案架構
  • 覆蓋數據治理,架構和戰略信息管理的全面的方法

MIKE2.0提供了一種用於信息開發的協作開源方法

  • 通過易於瀏覽和理解的方法平衡添加新內容和穩定發佈
  • 允許非其他用戶貢獻
  • 獨特的方法,我們希望在信息開發的新領域成爲這個“標準”

MIKE2.0方法:階段概述,MIKE2.0的5個階段

  • 第一階段: 業務評估
  • 第二階段:技術評估
  • 第三階段:第一個迭代 :

路線圖和基礎活動->設計->開發->部署->運營

  • 第四階段:第一個迭代 :

路線圖和基礎活動->設計->開發->部署->運營

  • 第五階段:第一個迭代 :

路線圖和基礎活動->設計->開發->部署->運營

MIKE2.0方法:EDM策略的活動和典型時間框架

MIKE2.0方法論:任務概述,任務1.4.3評估信息成熟度

MIKE2.0方法論:任務概述,任務1.4.3評估信息成熟度

以下顯示的是信息成熟度(IM)QuickScan的示例輸出。 IM QuickScan用作評估企業級組織中數據治理級別的第一步。

MIKE2.0方法論:任務概述,任務1.5.10高級解決方案體系結構選項

MIKE2.0方法論:任務概述,任務1.5.10高級解決方案體系架構選項

下面顯示的是高級解決方案體系結構選項的示例輸出,這些選項將用於此任務。通常,會有一些帶有支持文本的體系結構模型。

這個提議的解決方案包括三個可行的選擇:

使用供應商模型作爲集成操作數據存儲的基本邏輯數據模型,通過map- gap練習來完成模型。這個模型與已經在組織範圍內採用的現有數據分類/分類模型緊密一致.

開發和構建混合數據模型,該模型由組織內部現有系統中使用的現有數據模型組成。這些基本模型需要與企業應用程序中當前使用的其他模型進行補充和集成.

基於現有的 已經在組織範圍內被採用,並且有一套明確的用戶需求的數據分類/分類模型,爲其內部開發和構建邏輯的、規範化的數據模型.

定義高級解決方案體系結構只是整個體系結構方法的一部分

  1. 如果需要對當前狀態和遠景進行初步評估,則修改總體體系結構模型
  2. 指導原則的定義
  3. 創建戰略概念體系結構
  4. 定義高級解決方案體系結構選項
  5. 收集集成和信息的戰略需求
  6. 邏輯體系結構的定義,以理解產品需要什麼功能
  7. 將邏輯架構映射到物理架構以選擇供應商
  8. 收集詳細的業務需求
  9. 解決方案體系結構定義/修訂
  10. 技術和實現體系結構

戰略性業務和技術體系結構活動只執行一次,對於每個交付增量都執行更詳細的活動.

任務概述:任務概述,任務2.2.2定義基礎設施的基礎功能

下面是來自QuickScan技術的示例輸出。技術快速掃描是一個簡單的模型,可以作爲定義跨技術背板的戰略能力的起點。然後,可以將這些戰略能力用於活動2.6中的供應商選擇過程.

任務概述:任務概述,任務2.11.3定義能力部署時間表

定義EDM策略,經驗教訓

定義一個可以執行的策略

  • 如果需要,推出一個大規模的自頂向下與自底向上策略(狹窄和詳細)
  • 使自下而上活動快速贏得和快速ROI:數據質量和元數據管理通常是最好的機會
  • 在整個項目計劃中總是定義戰術戰略與重構和持續改進的計劃

設計一個對企業來說既靈活又有意義的策略

  • 期望業務需求變化——提供一個基礎設施來處理動態業務
  • 知道你在每個實現的增量風險區域——專注於基礎活動
  • 注意技術鎖定和知道成本並知道出去“退出”的成本——使用一個開放的方法
  • 突破遺留技術的限制因素——這是殺雞儆猴的機會

讓業務參與

  • 將技術背板功能“放在首位”,同時設計戰略,從一開始就提供有意義的商業價值,否則您將在幾個月內失去興趣和關鍵員工
  • 持續溝通戰略中定義的計劃方法 - 整體藍圖是計劃生命週期的溝通文件
  • 與用戶密切合作,瞭解他們的數據價值,而不僅僅是系統功能 - 設計一種真正以應有的關注處理數據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