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電波中的記憶--評書藝術家連麗如

熱愛評書藝術的人可不少,其中包括我。對連麗如有印象,是從她講的《三國》開始。說過三國相關故事的評書家可不少,但我小時候第一次聽的,就是連麗如講的那一版。小時候還挺稀奇,第一次聽到女評書演員說書,而且知道她屬於北京的“連派評書”。

後來,無意中看到北京電視臺一個叫《檔案》的節目,其中一期專門介紹連麗如的生平故事的。喚起小時候的記憶。從那時起,纔對這位評書大家有了真正的瞭解。今天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對評書的執着熱愛,最終說服了父親

連麗如的父親是著名的評書大家連闊如。受父親的影響,連麗如自小就決定要跟父親學評書,繼承父親的技藝。

在連麗如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她不知從哪兒找到了一個書鼓,她很是喜歡,站在凳子上梆梆梆就敲起來。連麗如的父親看見了,非常生氣,“咣”地一聲,把那個書鼓給扔了。原來,父親並不同意連麗如干評書這一行。

因爲,在當時那個年代,評書這門藝術雖然非常受百姓歡迎,但是從來沒有女人說評書的。所以,他反對自己的女兒繼承自己的事業。覺得女孩兒學評書是不符合傳統規矩的。他一直希望女兒能好好讀書,將來送她出國留學。爲了阻止女兒學習評書,連闊如甚至不允許女兒聽自己說書。

1956年,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南北曲藝匯演”中,總理周恩來接見了連闊如先生。周總理關心地問他有沒有收徒弟。當得知連闊如還沒收徒弟,而且子女中也沒有人繼承評書這門技藝,就鼓勵他培養子女繼承父業,還叮囑他:一定不能讓廣大羣衆喜愛的“連派評書”失傳,一定要將它好好的傳下去。

連闊如一直把周恩來總理的囑咐銘記在心裏。1959年,連闊如進入宣武合唱團之後,就開始要挑選繼承人。他考慮了很久,起初先想到讓自己的兒子學評書。可是教了兒子一段時間,他發現兒子沒有這一方面的天賦,也不喜歡這一行。他又想到自己的大女兒,但那時大女兒得了肺結核,並不適合說書,畢竟這是要靠不停地說話才行的技藝。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連麗如對父親連闊如說:“我想跟您學說評書。”這一次,連闊如竟然沒有反對。他想,小女兒連麗如對評書一直這麼喜愛,曾被反對過,卻仍然不改初心,看來是真的喜歡。雖然不知道將來她能不能說得好,但還是決定讓她試試。從此,他開始系統地教小女兒說評書。

二、第一次登臺亮相顯露說書天賦

1961年初,在北京門頭溝有個叫趙一軒的茶館裏,座無虛席熱鬧非凡,大家都是來這兒聽連闊如先生說書的。沒人知道,此時的連麗如正在後臺,緊張得手心全是汗。等連闊如先生說完了書,向觀衆們一拱手道:“我閨女正在跟我學說書,今天讓她出來鍛鍊鍛鍊,還請大家夥兒給捧捧場。”

連麗如上場了,四十多分鐘的《轅門射戟》,她說得一字不差,說得很好。可她自己非常緊張,書一說完,一句話不多講,拿着書包就跑回家去了。連闊如對女兒的表現非常滿意,心裏格外高興。回家對女兒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頭一回上臺張開嘴,說得一句不差,你呀,就能吃上這碗飯了。”

連闊如囑咐小女兒:“每天開始說書前的半小時,要和聽衆聊聊天,聽衆就是我們的老師,你能跟他們學到不少東西。”時至今日,連麗如每次說書,也都是按父親的要求做的。

19歲那年,連麗如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評書藝術家?”父親說:“要想成爲一個藝術家,你再聰明、再能幹、再能說,可是有一樣你要記住:說透人情方是書,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心眼兒窄的人絕對說不了肚量寬的書。你將來懂得人情世態了,必能成家。”這教誨,她銘記了一輩子。

三、遇到人生中除父親以外最重要的男人

雖然有父親的親自教授,但想要將“連派評書”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1960年3月,連麗如跟隨父親進了北京市宣武說唱團當了學員,在這裏,她結實了對她的說書事業有極大幫助的一個男人,叫賈建國。連麗如曾如此評價賈建國對她的幫助:“沒有他就沒有我。”

賈建國也出生於曲藝世家,當時是宣武說唱團裏的三絃演員,去過很多地方表演。連麗如覺得他見多識廣,和他特別聊得來。她從賈建國那裏學到了許多行業裏的知識。兩人自然而然的陷入愛情,感情越來越好。

1961年,賈建國應徵入伍,當時的連麗如已經小有名氣。大家以爲賈建國這一走,連麗如肯定要變心了。可是連麗如竟然直接跑到連長辦公室,要開結婚證明。可是團書記說當兵不能結婚。可是連麗如一再堅持,最終證明還是開出來了。連麗如拿着這份寶貴的證明,誰也沒告訴,隻身一人,坐火車跑去了賈建國的連隊,他們終於終成眷屬。

賈建國不僅是連麗如的丈夫,更是她的老師。那時候,連麗如上臺表演的評書,許多都是丈夫教給她的。兩人的女兒剛出生不久,他們白天忙碌,晚上研究評書。

四、變故中的低谷

1967年,區屬劇團開始解散,人員全都要轉業,連麗如所在的宣武說唱團也解散了。她和丈夫成了食品廠的工人,沒辦法繼續說書了。連麗如遇到人生中第一個低落,不能像以前那樣暢快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業,連麗如內心充滿了巨大的失落。

1971年,父親連闊如逝世。給連麗如帶來了更大的打擊。父親逝世前最後一句話是:“誰知道,你們還能不能說書。”連麗如也陷入了迷茫。

1979年,宣武說唱團重新恢復。連麗如重新燃起了希望。她和丈夫再次回到說唱團。此時,她已經有十二年沒有登臺了,雖然她在平時也從沒懈怠過評書的研究,但還是要好好準備一番。

五、重出江湖,聲名鵲起

這次,她決定不說自己最擅長的《三國》,而改說《東漢》,表達對父親的緬懷,因爲那是父親曾經說過的書。

因爲連麗如自己並沒完整的聽過父親講的《東漢》,而丈夫賈建國以前聽過。所以,賈建國一點點把記憶中的內容講給她聽。每晚都幫她練習。兩人整整準備了一個月。表演獲得了成功。

爲了在衆多興起的文藝形式中讓評書繼續發揚光大,連麗如準備到東北去。1981年,她到了哈爾濱,錄製《東漢》。

到1982年,她在哈爾濱差點喪命。因爲鼻子經常出血,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撿了條命,出血的位置如果再往上一點兒,就是腦出血,人就沒命了。那時,她還有膽結石,因爲對止疼藥過敏,每天只能忍着疼痛,還是堅持錄書。直到錄完整個《東漢》。

連麗如在哈爾濱廣播電臺錄製的《東漢》在全國五十六家廣播電臺中播放了。從此,連麗如和“連派評書”被全國的聽衆所認識和喜愛。

1985年,連麗如又接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邀請,請她去千山書薈,這是戲曲曲藝界的一次盛會,全國許多評書名家都來聚會。書薈於1986年在鞍山首次召開。會上,連麗如表演了一段《智激周瑜》,在場的人們都被她的表演所折服。之後,《北京廣播電視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盛讚了連麗如的評書。

六、弘揚宣南文化

連派評書最早的起源就在北京的南城,連麗如正是在宣南文化的氛圍中長大的,因爲宣南文化對連麗如非常重要。她做了一個決定,要讓評書回到書館當中去。

2007年,連麗如在宣武文化館成立了宣南書館。北京評書重回故里。如今,宣南書館已經遷到了北京天橋南大街旁的天橋藝術大廈。如今,她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培養學生的工作上。

連麗如女士將畢生心血奉獻給了評書事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