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熒屏記憶--主持人鞠萍姐姐

寫完了董浩叔叔,自然要寫鞠萍姐姐,這兩位可謂當年央視少兒節目的當家主持,也是陪伴從七十後到九十後幾代孩子成長的主持人。

一、全國兒童無人不知的《七巧板》

問問身邊的朋友,幾乎沒人不知道《七巧板》,小時候大家都看過。有位朋友說她小時候還給鞠萍姐姐主持的一個什麼少兒節目打過電話呢。具體的欄目記不清了,只知道那個節目要和全國的小朋友電話連線。當時並不是家家都有電話,所以能把電話打進去也不是特別難。當然,再不難,也是排了好長時間的隊。能在電視上聽到自己的聲音,別提有多神氣了,親戚朋友同學都知道了,在當時也算是個新鮮事兒。

《七巧板》是鞠萍大學畢業後在中央電視臺青少部主持的第一個節目,從從1985年六一兒童節起,到1995年,整整十年。見證了她作爲中國第一位專職青少年節目主持人的成功。

小時候,我每天都要守在電視機前看《七巧板》。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寫“你最喜歡的一個名人”。我太小,也不知道什麼名人,突然想起鞠萍姐姐,心想她總算是個名人吧,誰不知道她啊。而且也是真心喜歡這位笑容甜美、聲音親切的姐姐。作文寫得一氣呵成,通篇都是真情實感,還得到老師的表揚,當成範文在班裏朗讀了。

後來長大一些了,知道她還主持了《大風車》、《成長在線》、《動漫世界》等等,獲得了更多年輕一代的喜愛。

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我家有一盤磁帶,叫《鞠萍姐姐講的故事》,外甥女小時候很喜歡聽,反覆地聽個不夠,許多故事都能背下來了。

後來我在樑左的文章中看到他講起鞠萍姐姐錄製這盒磁帶時的故事,深爲感動。

當時,錄製方考慮到鞠萍姐姐工作太忙,怕她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就提議只讓她錄兩個故事就行,他們會把這兩個故事分別放在A面和B面的開頭,後面的故事就請別人錄。

鞠萍當場否定了這個主意,而且相當生氣。磁帶封面明明寫着是鞠萍姐姐講的故事,孩子們買來就以爲是鞠萍姐姐講的,怎麼能騙人家呢?而且騙的是純真的孩子!

正是這樣有良心、有堅守、出了名也能保持敬業本色的優秀文藝工作者,才能贏得幾代人的欣賞和喜愛。

試想,如果連和青少年打交道的名人們都失去了做人做事的底線,那對未成年的孩子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三、認真對待每一封讀者來信

樑左在他寫的文章《我所認識的鞠萍》中曾經提到鞠萍給讀者回信的故事。

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網絡,連手機都很少。通信還是非常普遍的聯絡方式。和其他名人一樣,鞠萍姐姐每天都會收到許多孩子的來信,全國各地什麼地方的都有,有的是孩子自己寫的,也有由家長代筆的。

鞠萍總是每封都認真地親自回覆。樑左到鞠萍家常常看到她利用休息時間寫回信。樑左曾勸她沒必要每封都回,選擇性的回覆幾封就可以了。但鞠萍說:來信的都是才幾歲的小孩子,個個都盼着回信呢,給這個回了不給那個回,怎麼選擇給誰不給誰呢?沒收到回信的該多失望啊。

後來樑左換了個角度勸她,說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如果在回信上分散的精力太多,必然要耽誤在業務上的鑽研提高啊。你就這麼驕傲自滿,覺得業務不用再提高了?不怕辜負小觀衆們的期望嗎?

這個理由倒是說服了鞠萍。後來,她便讓她的父親幫她答覆孩子們的來信。鞠萍的父親當時年過六旬,從解放軍師級幹部離休後本來應該享享清福。結果搞得比上班的人還忙。老人家做事一向嚴謹,來信裏那些請求幫忙的,只要能做到的,他都會一一落實,盡力幫忙,遇到實在幫不了的,也會回信交代得清清楚楚。就這麼着,鞠萍還是會有一空就挑一些來信親自回覆。

四、人物簡歷

鞠萍1966年1月25日出生在北京,中國第一位專職青少年節目主持人 。畢業於北京幼兒師範學校。1984年進入中央電視臺青少部擔任主持人。多次獲得金話筒獎項。1991年《鞠萍姐姐講故事》獲全國第二屆國產音像製品“雙向獎”。2008年入選“央視十佳主持人” 。2015年被特聘爲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鞠萍姐姐用幾十年的青春陪伴了無數小朋友度過快樂的童年,祝福她永遠年輕、幸福快樂!

(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