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编程深入认识

TCP/IP网络编程深入认识

  • TCP网络编程中connect()、listen()和accept()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于 TCP 的网络编程开发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常见的核心步骤和流程如下:

  • connect函数:对于客户端的 connect() 函数,该函数的功能为客户端主动连接服务器,建立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是由内核完成,不是这个函数完成的,这个函数的作用仅仅是通知 Linux 内核,让 Linux 内核自动完成 TCP 三次握手连接,最后把连接的结果返回给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成功连接为0, 失败为-1)。通常的情况,客户端的 connect() 函数默认会一直阻塞,直到三次握手成功或超时失败才返回(正常的情况,这个过程很快完成)。
  • listen函数:对于服务器,它是被动连接的。listen() 函数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套接字( sockfd )变成被动的连接监听套接字(被动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至于参数 backlog 的作用是设置内核中连接队列的长度(这个长度有什么用,后面做详细的解释),TCP 三次握手也不是由这个函数完成,listen()的作用仅仅告诉内核一些信息。 

#include<sys/socket.h>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isten()函数不会阻塞,它主要做的事情:将该套接字和套接字对应的连接队列长度告诉 Linux 内核,然后,listen()函数就结束。这样的话,当有一个客户端主动连接(connect()),Linux 内核就自动完成TCP 三次握手,将建立好的链接自动存储到队列中,如此重复。所以,只要 TCP 服务器调用了 listen(),客户端就可以通过 connect() 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而这个连接的过程是由内核完成。

listen函数中的backlog参数作用:告诉内核连接队列的长度(即为两个队列的长度)。

内核为任何一个给定的监听套接口维护两个队列:1. 未完成连接队列(incomplete connection queue),每个这样的 SYN 分节对应其中一项:已由某个客户发出并到达服务器,而服务器正在等待完成相应的 TCP 三次握手过程。这些套接口处于 SYN_RCVD 状态。2. 完成连接队列(completed connection queue),每个已完成 TCP 三次握手过程的客户对应其中一项。这些套接口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当来自客户的 SYN 到达时,TCP 在未完成连接队列中创建一个新项,然后响应以三次握手的第二个分节:服务器的 SYN 响应,其中稍带对客户 SYN 的 ACK(即SYN+ACK),这一项一直保留在未完成连接队列中,直到三次握手的第三个分节(客户对服务器 SYN 的 ACK )到达或者该项超时为止。如果三次握手正常完成,该项就从未完成连接队列移到已完成连接队列的队尾。

  • accpet函数:accept()函数功能是,从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的连接队列头部取出一个已经完成的连接,如果这个队列没有已经完成的连接,accept()函数就会阻塞,直到取出队列中已完成的用户连接为止。

如果,服务器不能及时调用 accept() 取走队列中已完成的连接,队列满掉后会怎样呢?,例如等所有客户端调用connect完毕后,服务器再调用accept函数——出现情况:Unix服务器的连接队列满掉后,服务器不会对再对建立新连接的syn进行应答,所以客户端的 connect 就会返回 ETIMEDOUT。但实际上Linux的并不是这样的!TCP 的连接队列满后,Linux 不会如书中所说的拒绝连接,只是有些会延时连接,有的 connect()立刻成功返回了。对于服务器 accpet() 函数也是这样的结果:有的立马成功返回,有较大延迟后成功返回。而且accept()未必能把已经建立好的连接全部取出来(如:当队列的长度指定为 0 )

故写程序时服务器的 listen() 的第二个参数最好还是根据需要填写,写太大不好(具体可以看cat /proc/sys/net/core/somaxconn,默认最大值限制是 128),浪费资源,写太小也不好,延时建立连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