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記丨在阿布扎比機場的72個小時

拍攝器材:小黑(索尼黑卡)

拍攝時間:2016年2月

2016年從非洲回國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轉機,因爲時差問題沒趕上航班以及一些其他並不算好運的原因,在阿布扎比差不多呆了三天,接近72小時。

從最開始沒趕上航班的抱怨和煩躁,到之後欣然接受這樣“意外的安排”,其中很大原因是因爲帶着相機可以四處拍照。

我本是個好奇心重的人,在這樣一個陌生又新奇的環境裏自然想透過鏡頭看到更多我想看到的東西,同時也是一種想盡力留住這一段經歷的驅動,使得在機場那兩天不停的拍了好多照片。

奔跑的人

回國後的一年多因爲工作和精力等原因,也沒去整理這些照片。那段時間在非洲的照片實在太多了,多到讓人看到會有一種恐慌。

可能當時覺得,以後估計再也不會來這個地方了吧,所以在非洲那段時間,除了工作,最多的時間就是拍照和記錄是記錄。當然,最後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依舊寥寥無幾。

想想畢業這兩年,放在攝影上的時間真的很少,拍照包括後期技術確實沒什麼長進,甚至還在後退。所以往往看到以往的照片,有種不忍心也沒有信心去處理的感覺,一是覺得處理不好對不起這些照片;二是因爲知道不管自己怎樣處理,都無法還原那段經歷的真實性。

去年冬季,因爲陪李大俠考研泡圖書館的原因,幾個月的時間,倒是在圖書館倒騰了不少關於攝影理論和紀實作品的書籍。

時至今日,依舊不敢說對拍照這件事入了門,以及對其有什麼深的理解,但也正是這樣的一些經歷,讓我更有信心去把拍照這件事看作會陪伴終身的事。

就像在文末的攝影主頁寫的“做自己和時代變遷的記錄者”,就是現在我對拍照這件事情的一個初衷和長期的目標,也許現在還達不到,但我相信會有那一天。

一家人

《阿布扎比72小時》是在拍的時候就在腦海中構思的一個主題。沒有常見阿聯酋國家的奢華與夢幻,內容主要由簡單的行色匆匆的路人構成。因爲拍攝時就是採用的黑白模式,所以後期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裁剪。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些什麼,只是儘可能的去記錄一些讓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畫面。

直到現在回過頭來看,似乎更加明白“你拍攝的所有對象,本質上都是你自己”這句話的含義。

這一組黑白、構圖緊促、還帶有衝擊性的照片,正好反映了自己當時的心境:對非洲這片土地的懷戀、身處陌生環境的無助、該不該回國的矛盾,對大千世界的好奇,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細細想來,依然真實可見。

當然,最後能挑的出手的依舊沒幾張,權當對這樣一份特別經歷的保留和回顧,以及對自己走過的路的反思吧。

乘務人員


路人


路人


一瞥


回眸


機場工作人員

可能真的的富裕國家的原因,加上多數人本身就高達威猛,在不多的交往中,阿聯酋人給我的印象有一種骨子裏與生俱來的自豪感。

夫婦


父與子


穆斯林

因爲以前住所外就是一個清真寺,每天都要接受5遍禱告洗禮的原因(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一天要去清真寺作五次祈禱),印象中大白長袍的穆斯林並不會讓我感到恐懼。


匆匆旅人


匆匆旅人


廣告牌前的行人

除此之外,對於阿布扎布,我並不瞭解它。

因爲也只是匆匆路過。



做自己和時代變遷的記錄者。

你好,我是鄭小賤

微信號:xiaozphoto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