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计算机学科十大名校

最近,总有好多人问我关于择校问题。我就下面细说一下计算机学科国内前十高校。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我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内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计算机系,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计算机系在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持的全国计算机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在国内首批获得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2002年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系在总共4个分项指标中,3项(学术队伍、人才培养、学术声誉)在全国排名第一。2006年、2012年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A+。

2018年,在 USnews 推出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Computer Science 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世界第1名。在 QS 世界大学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给出的全球计算机学科排名中为第20名。

计算机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三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属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这三个二级学科均为全国重点二级学科,是全国少数拥有全部重点二级学科单位之一。

计算机系包含了国内计算机专业最全的学科方向,设有高性能计算机与处理器、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存储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系统性能评价、理论计算机科学、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生物计算及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技术、CAD技术、计算机视觉、媒体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

计算机系现设有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4个研究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基础与实验教学部等科研教学机构。

计算机系还设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微型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此外,计算机系还与腾讯、搜狗、微软、思科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建立了面向教学或研究的联合实验室。

计算机系在学校“引进与培养并举” 的方针指引下,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形成了一支从事计算机研究与教学的高水平队伍。

全系现有在职教职工 120 人,其中教师 100 人,含正高 42 人,副高 51 人,中级 7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5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 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2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7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1 人,青年拔尖人才 2 人、青年千人 1 人、青年长江 3 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0 人。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专业。1958年12月,在物理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1978年,在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系计算机专业基础上组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985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等校内十个系(所)联合组建了信息科学中心;同年,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满足未来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3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并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干;全日制学生2667人,其中本科生1279人,研究生1388人,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学科建设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按2013年度 US News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科排名第36位,“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第35位;按ESI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科均进入全球研究机构的1%。2015年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中,北京大学名列第36位,为中国大陆高校之首。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也和众多国际著名高校和企业组建了联合研究机构。2002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3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近30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29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本。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着“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于1960年初起步,于1978年正式建系,1998年原杭州大学计算机系并入,200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学院。先后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

    计算机学院下设5个系、4个研究所、2个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学4个国家一级学科,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7年11月数据统计,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列全球第30位,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邬江兴(双聘院士)、陈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期千人3人、短期千人1人、青年千人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学院科研成果卓著,近5年科研经费总额共计8.44亿元;新增重点重大项目37项,其中千万级项目9项。近5年学院发表SCI影响因子大于2.0论文297篇,计算机学科TOP会议论文90篇,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优秀论文奖4项。近5年来学院共获得7项国家科技奖(其中排名第一的2项)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项、“第二类特色专业”4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8年北航成立了“解算装置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创建计算机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1975年建立“计算机软件”专业,1978年正式成立北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9月经学校批准成立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科院2人,工程院1人),教授52名,副教授52名,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4人,兼职博导4人。下设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信息安全系、软件工程系,并建有十家研究单位: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计算机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系统结构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网络与数字媒体研究所以及中德软件技术联合研究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水平居于全国高校前列。1998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首批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单位之一;2001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计算机系统结构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2005年获批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群;2007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获批电子与信息技术工程博士点;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工信部两化融合特色重点学科;2015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为基础,形成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可信网络计算软件与环境、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与容错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大型复杂信息系统、多媒体与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及信息安全、大数据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2007年以来,计算机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09年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以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973重大研究项目2项、863计划重点项目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1项、获批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2011年全年科研经费到款额突破2亿元。2006年以来,计算机学院科研经费累计达七亿四千余万元。一批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申请了一批专利,2009年以来,共86项成果已转化为产品。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公司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

  计算机学院注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基础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倡导认真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学院代表队在2001年获得微软公司举办的亚洲大学生软件开发.Net大赛冠军。2002年我院许可博士的论文《SAT和CSP的相变现象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4年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全球GSM和Java智能卡应用开发大赛金奖。2008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在第五届Grid Plugtests全球网格算法和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2011年在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我院两名学生分别获得JAVA软件开发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北航举办的二十二届“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学院曾十次获得团体冠军。学院毕业生以优良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5.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在1985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软件学院,后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一个国防科工委创新研究团队。其中,建于1986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建于1981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博士点,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建于1998年;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建于2003年;信息安全博士点建于2004年;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博士点建于2006年。2010年教育部批准软件工程博士点。学院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系组成。另外,与哈工大威海校区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科部。

   学院现有教职工208人,其中专职教师1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2人(含境外),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9人,博士生导师4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教学带头人8人,教授40人,副教授61人。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岁。目前学院拥有学生1682人,其中本科生1004人,硕士生370人,博士生308人(含外国留学生16人),在站博士后26人。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金字塔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流人才。50多年来,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出博士508人),毕业生遍布国内外,桃李满天下。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承担了数百项国家及各部委的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十多项国家级成果奖,数十项省部级成果奖,上百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0余篇。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学院已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学科形成了二十多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术方向,尤其在计算机智能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与中文信息处理、海量数据计算、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内容安全、高可靠性与容错计算、企业计算与服务计算、生物计算、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移动计算机系统、感知网与移动计算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特色与标志性成果。学院的国际交流也很广泛,已与美、欧、澳、亚洲10多个国家40多个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带动整个学科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继承和发扬以陈光熙先生为代表的哈工大计算机人的“光熙精神”,即“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求实创新,探索进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坦诚待人。”正在努力实现着“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

6.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所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所属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二级学科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起步于1958年,建立了计算技术、计算数学、数理逻辑等专业开始培养计算机相关领域专门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个专业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上个世纪60年代调试成功了当时国家高等教育部所属高校第一台计算机,实现了我国第一个高级语言编译程序;70年代分别主持了国产DJS-210中型计算机和XT-1操作系统等软件系统的研制;80年代研发了国内第一个分布式系统ZCZ,培养出中国大陆第一位计算机软件博士。建系以来,南京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国内先进行列。

目前该系在职教职工111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或霍英东奖获得者3人,宝钢奖教金获得者2人,中创软件人才奖获得者5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该系建立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直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培养计算机技术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目前各类在读本系学生逾2000人,并专门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教学任务。该系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2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多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被评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在校学生中不乏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佼佼者,在国内外一些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依托该系师资,先后成立了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多媒体计算技术研究所、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中心(江苏省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主要科研方向有: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分布与并行计算及新型网络、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多媒体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系统软件及信息安全等。建系30年来,共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委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委托或国际合作的研发项目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部委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发表论文3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3项。部分成果被转化为产品,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系密切跟踪IT领域国际学术前沿,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葡萄牙等二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众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学术互访、共同研发、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成功地举办了6次较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和10余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该系建有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分布计算实验室、软件自动化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优良。实验室总面积约3100平方米,配备有IBM RS/6000 SP2并行机,HP Integrity rx5670集群,Sun HPC3000、IBM AS/400e、SGI Origin200、HP DS20E等小型机,以及140余台IBM、Sun、SGI、HP、Dell服务器和工作站,800多台PC台式机和便携机,2台Spirent网络测试仪,301台其它教学实验仪器和接入Internet的Cisco高速有线/无线局域网。还拥有200多平米的图书阅览室,室藏中文专业书籍1.1万余册,外文专业书籍1.8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专业期刊300余种。

南京大学计算机事业开创近五十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科技人才。六朝古都的丰富历史内涵与深厚文化底蕴,百年名校的“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优良学风,几代学人的扎实工作和奋力拼搏,使她在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上,在国内高校计算机学科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建系以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方向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坚持严谨、求实和创新的标准,基地建设坚持开放、流动、联合和竞争的方针,队伍建设坚持结构合理和精干高效的指导思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学科覆盖面广、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具有特色、基地建设与队伍建设互相促进、较能适应国际IT技术发展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7.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84年。近三十年来,计算机系秉承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坚持求实创新、面向需求、质量第一的宗旨,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社会满意的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不断调整学科方向,形成了高可靠软件与理论、并行与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智能人机交互、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等研究方向。遵循国际学术标准,计算机系正致力于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院系。

从2009年起计算机系已经开设本科和研究生的全英语教学课程,吸引外国留学生,同时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能在各个领域应用最新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并在将来成为各行业以及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我们也开设了一系列新的课程来应对IT知识的迅速更新以及企业的现实需求。

8.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一级学科也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该学科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单位、“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十。

学院现有教师15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5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有两个学术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学术团队被评为科技部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网络存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华中科技大学IBM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另外,本学科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中心结点单位,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主结点、中国国家网格(武汉)结点单位,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

近3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国防预先重点技术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是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授权专利125项,发表学术论文683篇,其中6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学院现在校博士生259名、硕士生633名。毕业博士研究生769名,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中国计算机协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中国计算机协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9篇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硕士研究生4450名,获得27篇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学院在信息存储技术与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数字媒体、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和NP难度问题求解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突出的综合实力。

信息存储技术与系统方向近年来在超大规模存储系统、新型存储器件与系统、存储服务与安全、网络存储系统、云存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其研究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方向主要研究云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多核体系结构与系统虚拟化、集群计算与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与流媒体服务等。其研究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和教育部211工程重大专项的牵头单位,其研究整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嵌入与普适计算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泛在网,普适和移动计算与网络,并行分布式计算,人机交互原理、智能空间、情境感知计算以及普适计算系统软件等。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方向,在国内最早推出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在实时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移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时空数据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致力于在智能多结构数据管理及大数据处理展开深入研究;数据挖掘方向近年来在数据流处理、基于传感网格和网格的数据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有些研究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软件理论方向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问题—NP难度问题的现实求解算法研究,在智能计算与应用研究领域将重点研究资源受限条件下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求解的理论、核心技术和工程应用。

数字媒体研究方向,在基于视频的内容检索、情感分析、图像测量、人机交互、数字水印等方面,以及在自然图像解析、医学图像特征提取、医学成像设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

网络方向主要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大规模复杂网络和P2P网络的管理模型及相关理论与技术,互联网流量分析及控制,新一代互连网安全脆弱性评估和安全监测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信息安全方向主要研究密码理论与技术,访问控制,软件漏洞测试、控制与利用,虚拟化安全和云安全,网络安全,媒体安全及可信计算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批理论与实际成果。

软件工程领域主要研究软件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面向服务的计算以及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应用系统。

此外,在嵌入式系统与信息安全、手机支撑软件研发、云计算平台及支撑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高科技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大型应用软件开发、片载操作系统、智能卡应用、信息安全软件等方面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能够跟踪智能卡应用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鼓励博士生在国际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资助博士生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

学院为录取的研究生提供各种奖学金、良好的硬件研究条件和宽松的学术环境,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并做出一流研究成果的博士生和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某一领域具有较深入研究,初步具有从事研究工作能力的硕士生。

近年来,计算机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质量高,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平均薪酬在10万以上。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主要行业包括IT、互联网、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部分研究生还进入了微软、IBM等世界顶尖企业。

9.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源于1985年9月成立的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后经多次机构调整和更名,2008年9月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合并形成了现在的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是全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科学与网络工程系、信息安全系等三个系。拥有优秀的生源、出色的师资、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使我院毕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本科生近年来就业率达99%以上,2014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100%,读研、出国深造率5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拥有方滨兴、李德毅、胡正名、钟义信、宋俊德、杨义先、白中英、马华东等一批计算机学科领域知名学者。师资队伍中包括院士2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7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29人,教授29人,副教授53人。另有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客座教授20余人。

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教学和科研并重。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原邮电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还建立了十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学院教师承担一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承担了一批教育部、北京市、工信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还承接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合作项目,近三年科研经费1.8亿元,获得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成果和产生显著效益的应用成果。

学院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得 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篇。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2014年,我院学生在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共获国际级奖励58项,国家级奖励98项,市级奖励39项,校级奖励37项。其中,在第3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的六个赛区的竞赛中,我院共获得三金、一银、八铜的优异成绩。

学院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阿尔托大学(原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长期开展科研教学合作,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拉芙堡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于1958年建校时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执教,创办之初,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并于1960年安装于中国科大、1975年研制成功小型机KD-3,1983年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制成功了功能分布式阵列处理机系统GF10系列,1983年研制成功了微型机KD-4和KD-5并于次年转让给湖北无线电二厂投入生产。1982年成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了国内首批博士。199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点;1995年成立了我国的第1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2007年我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经教育部评审为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3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本着"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我院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软件所、沈阳自动化所对口结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具有增设二级学科的自主权。目前本学科所辖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为省重点学科。本学科还具有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我校成为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建立国家示范软件学院的单位之一。本学科点的支撑实验室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教职工90多人,已形成了以陈国良院士为核心、由65人组成的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学术梯队,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43人,拥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杰出人才、新世纪人才等学术骨干,其中高性能计算的研究队伍入选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近400人,博士生 150余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