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30講》學習筆記八

09 機會判斷:怎樣找到有勢能的趨勢


女生相親的三點建議

在課程最開始,我講了一個結婚教練的故事。不少人感興趣,我就再多說一點技術性細節。結婚教練給女孩第一次相親提了三點建議:打扮要女性化。不要努力表現自己, 不要談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不要努力營造氛圍,平淡如水即可。適當的時候,主動結束約會。如果對方不再約你了,就放棄這個人。

第一點很容易理解。如果教練要求女孩打扮得漂亮一點,其實每個女孩對打扮得漂亮的理解都不一樣,要化個濃妝嗎?要穿晚禮服嗎?但如果要求是女性化,那麼至少一些非常男性化和中性化的打扮方式就可以被過濾掉。在女性化的範疇裏,你按照自己能做到的,自己舒服就行了。因爲你是去相親,就跟打開一個網頁一樣。你要在對方看到你的0.1秒內,讓對方意識到,他是在和一個女性約會,這是第一場景。

第二點的目的是什麼呢?很多女孩在希望引起一個男生注意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用力。她會努力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給對方留個好印象。比如,一個女孩是個計算機高手。她可能會在和男生第一次相親的時候,把話題引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然後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裏充分展示自己,希望給對方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這樣做對嗎?第一次見面,到底是應該照着平淡如水來,還是去玩命地表現自己?如果是追求短線關係和片面接觸,當然應該玩命閃耀。比如表演,比如做銷售。但如果是長期關係,兩個人認識相處的目的是締結婚姻,成爲長期合作、伴侶關係,那麼就應該平淡處理。爲什麼?因爲每個人現在呈現的樣子,其實都是自己過往所有經歷的累加。有句話說:“你的樣子裏,有你愛過的人,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讀過的書。”相親時,對方看你一眼,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所以有了第三條,如果對方不再聯繫你,那你就放棄吧,因爲對方沒感覺。其實做產品也是這樣的。你也許會想會不會是因爲他沒有看到你最閃耀的點,所以沒有喜歡上你,這樣是不是太虧了?如果你追求的是長期關係,就不能基於自己最閃耀的點去締結關係。因爲你所有閃耀的點,都有它沒用的時候。

做生意有虧錢的時候;你擅長計算機,但是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你是名記者,但是媒體行業也在不斷變革,也不是所有人脈永遠買你的賬。如果對方是因爲你閃耀的這些點才喜歡你,那你是不是爲了保持對方對你的興趣,要不停地閃耀呢?長期關係裏,沒有人做得到。你平平常常拿出來的樣子,就是你真實的樣子。這纔是你可以穩定提供的樣子,纔是可預期的樣子。從這個穩定的點開始,作爲一段長期關係的發端,有可能纔是靠譜的。

【當下是穩定的。我們需要發展出的是,從當下的點,能判斷長期的線和麪和體。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女生相親,自然需要有這樣一雙火眼金睛。有一句話,婚前睜大眼,婚後眯着眼,就是這樣。一旦當下錯誤的信號發出導致你發生誤判,後期你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間來彌補這一錯誤。】

從你做得到的“點”出發

做產品也是如此,世上的機會千千萬,應該從哪個“點”開始呢?和相親一樣,從你能做到的、能穩定提供的那個“點”開始。不要憋大招,自古長考出臭棋。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勁跳起來才能夠得到的一個“點”,其實很難持久。我見過無數創業者,真的非常痛苦。爲什麼?因爲當下能做得到的事,他覺得不甘心,甚至自己都無法直視自己的真實能力、真實水平。他更不願意客觀面對,這就是自己實際能夠達到的“點”,這就是自己當下配得上的人。而他自己想要的,夠起來太費勁。

這就是我要把“點線面體”再講一課的原因。因爲不論是相親還是其它的事,看得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或者我想要的離我太遠;我能做到的我看不上。這是無數人的痛苦。我認爲,這是同一個問題,就是過於關注“點”。這個人只對“點”有感覺,對“線”、“面”、“體”的力量,完全無視,甚至完全沒概念。

任何一個點都有它的來路,都有使它成爲“今天”這個點的線、面、體。如果你對線、面、體完全無感,只想擁有一個點的當下,那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毛主席有句詩叫“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所要做的,是瞄準終極目標,然後不惜一切向前。如果困於當下的煩惱憂愁,最終將是作繭自縛,拖累了你前進的腳步,縮窄了你的視野。】

比如說你想嫁一個有房有車的人,看上去好像很難。但如果你找一個在BAT工作的碼農,或者某個新興獨角獸公司的早期員工,穩定了幾年之後,就會有房有車。你要看到這條“線”,而不要糾結於當下的“點”。在一個“點”上反覆糾結,其實得不出本質的結論。不如花時間,從這個“點”上跳出來,研究一下這個“點”下面的大框——“線”、“面”、“體”。

易到的選擇

比如,易到用車是2011年開始的,算得上是全球第一家互聯網約車公司,比Uber都早。用創始人周航自己的話說:“幹了一年,完全沒有對手,心裏都發毛了。”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一個新經濟體誕生了,並且快速膨脹。一瞬間,基於這個新經濟體的各種應用全都涌出來了。這一年,Uber、滴滴、快的及100多家各種各樣的網約車公司同時出現。風口周邊,必然VC成羣,這是個鐵律。所以,當時江湖上所有的投資公司,以及有投資業務的大佬,全都找過周航,包括騰訊、阿里等等。

最後,周航選擇了攜程。爲什麼呢?周航覺得業務相關。接着,就是2014年著名的打車補貼大戰。爲什麼會補貼打車應用?其實不是滴滴和快的要打,而是騰訊和阿里在打。這兩個“面”爲了爭奪移動支付市場,需要爭奪打車軟件這個移動支付場景。所以滴滴和快的的大戰,背後是騰訊與阿里這兩個“面”對它們的賦能。這和上節課我講360和百度打仗時,幾個“點”上的員工漲了工資一樣。當“面”打仗的時候,“面”上的“點”是有紅利的。2016年,易到賣給了樂視。但實際上,它的敗局在2014年拿攜程投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這個例子很經典,羊毛可能出在豬身上,殺死你的可能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隊友。選擇錯誤,最終難以回頭。錯誤的原因,受限於思維的限制,想象力的缺乏。】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我讀《孫子兵法》,最大的收穫是兩句話,一句是“勝與不勝在於彼,敗與不敗在於己”。這句不是《孫子兵法》的原話,是我自己總結的。《孫子兵法》的全篇核心就是這個概念,意思就是說:我能不能贏了你,其實我做不了主,這是你的問題;但是我會不會輸,會不會打光所有的牌,會不會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問題。

【堅持就是勝利。人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到底何時該堅持,何時該放棄,是一個比較難以抉擇的問題。】

另外一句是《孫子兵法》的原話:“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勢篇》,相關原文如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雷軍曾經告訴傅盛:“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是在於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爲,於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基於“點”的評估,其實每塊石頭都是一樣的。但是位置不同,勢能不同。所以,當你觀察一個人或產品機會時,就像你手裏拿着一塊石頭。你是要拿着這塊石頭站在原地,還是爬上山頂把它推下山去成爲千鈞之勢?

我們再來說一下後半句,“不責於人”。剛纔我們說了石頭都一樣,人都一樣。它們之間的區別取決於它們搭載在哪個“面”上,“面”在哪個“體”上。如果你和敵人,在平原地帶拼刺刀,確實只能依賴一個又一個士兵的單兵戰鬥力。

第一模塊我們談了生物性情緒,面對危險和壓力,恐懼與焦慮是人類的正常反應。有經驗的將軍其實能夠通過訓練與管理,讓一個集體的集體人格短時間壓倒個體的脆弱。老大一聲喊,大家就衝上去了,但是這是不得已纔會發生的情況。“制高點”這個詞,就是從戰爭中來的。一個將軍,不能擔心自己的士兵怕死。爲什麼?人怕死、人不夠勇敢,這是人的常態,這是人性。士兵怕死和銷售怕產品難賣一樣,是必然的。對於必然的事情,你有什麼可擔心、可抱怨的呢?

如果你選擇做一個將軍,那你就要找到戰略制高點,帶大家爬上一座山,從山上推石頭下來砸敵人。這時你會發現,每個士兵的勇氣與戰鬥力都提升了3倍,因爲地理優勢爲團隊的每個人都賦了能。但是作爲將軍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員工不夠勇敢,這叫“責於人”。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勢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於員工的“點”。如果想一切靠員工的“點”的努力來得到,所有的士兵其實都貪生怕死,所有的員工都害怕努力而沒有收穫。“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纔是CEO該乾的事。找到外部勢能,爲你的整個組織賦能。

【如何戰略制高點?需要足夠的智慧和膽識。順風順水是最好,逆水行舟則不進則退。這個風和水就是勢能,個人的力量始終擋不住這個外部風和水的力量。古人還有一句講: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就是大勢,而最終人和也是要順應了這個大勢,才能成功。】

比如,優酷被愛奇藝超過。優酷的對外解釋是,上市到了一個週期需要給投資人回報,所以減少了版權購買的支出。結果,愛奇藝抓住機會加大版權購買,只用了一年時間就超過了優酷。其實背後還有一個邏輯是,百度對愛奇藝的賦能。因爲版權購買就是花錢,誰都能做。而百度用高效流量的和機房IDC(數據託管服務)能力,極大地爲愛奇藝賦能了。所以,後來優酷也抱了大腿,加入了阿里巴巴。但對於視頻網站來說,阿里巴巴所擅長的能力不如百度的能力有效。縱使阿里今天的市值是百度的很多倍,就這一“點”的賦能能力,還是百度強。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纔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作爲一個CEO,你不應該天天對自己的團隊和員工不滿意。你應該去找外部勢能,爲你的組織賦能。今天能跟着你幹活的,都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員工。每一個人,就只是一個當下的“點”,資源都很有限。一個“點”,你再抱怨,再壓榨,也就只是一個“點”的資源而已。反過來你要想,大家把自己最好的“點”都給了你。在一個時間週期之後,你會回報給大傢什麼樣的線性收益呢?

【創業維艱。無論是對於創業者還是對於老闆,都是一條不歸路。在一條擁有勢能無限擴張的道路上,點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是當點不斷積累後,終將順者勢能,自身的力量得以不斷壯大。】

本講小結

女孩判斷伴侶,產品經理判斷產品機會,創業者判斷創業方向,這三者的痛苦其實是一樣的。我看得上的看不上我,我能做到的又覺得不夠。所以,我們爲什麼第一模塊要花整整五講來說構成了你心智的情緒、潛意識和集體人格。因爲你需要知道,這些東西其實只是情緒而已。你在做關鍵決策的時候,不要被這些小情緒干擾。

你要強迫自己,離開牽動你情緒的“點”,去看到“線”的方向,去預測這條“線”的週期,並且明確你自己在週期的哪個位置,是哪個“面”在給你賦能。你要明白外部的勢能纔是重要的,不要過於苛求那個跟隨你的“點”,這纔是決策的關鍵。但這確實很難。比如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爲了把自己訓練得客觀,用了一生的時間。

【在這裏,產品經理似乎又要從原本具備感性人的一面,向理性人轉變,大家可能覺得和前面講的有所衝突。個人人爲,人人皆凡人,感性與理性都是並存的,產品經理在作產品的不同階段,其所需要偏向的技能——調用的智慧是不一樣的。這裏樑老師進一步講到點線面體的認知,是針對產品經理判斷產品方向的時候,也就是處於產品最最早期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是比較關鍵的。所謂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當初可能走錯的一小步,可能是十年後的天壤之別。決策是一個綜合考慮的結果,產品經理需要建立起從基本的點到立體的思維,也就是需要有大局觀,把握大勢的概念。在佛家裏有大勢至菩薩,講的就是利用勢能成佛的例子。選擇勢能大的,你將從勢能中獲益百倍、千倍;如果沒有勢,一切無從談起。】

人生的選擇遠比努力更重要。你的選擇應該是一條“線”、一個“面”,甚至是一個“體”的收益。你個人的努力,只是在“點”、“線”、“面”、“體”的既定框架內,作爲一個“點”的掙扎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