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該不該辦一張大王卡?挺急的!

我這幾天在和朋友辦一個公衆號,具體內容就不說了,主要是有些付費的項目。

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單個商品價格低一點,然後有一個會員,開通了會員的人,可以全年免費使用這些所有東西,我覺得這樣很公平,你如果不想開會員,就可以按個買,按需求去取。

後來我的合夥人跟我說,不行,你一定要把單個商品的價格賣的高一點,這樣大家就會覺得會員並不貴,大家就根本不會去買單個商品,所以就會有很多人去開通會員了。

一開始我覺得自己想的很對,但是聽完了朋友的這一番話,突然發現自己錯了,我們的目的是賣貨呀,我爲什麼要去追求公平呢?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價格錨點嗎?

就說消費者並不是爲商品的成本付費,而是爲價值感付費,價錨點的邏輯就是讓消費者有一個可對比的價值感知。

說到這個,讓我不得不想起了現在滿世界都在推銷的騰訊大王卡,很多人都說大王卡簡直是太合算了,騰訊應用免流量,每月只要19塊,19塊你買不到吃虧,19塊你買不到上當。

但是實際上的,實際上好像每個月固定必須要花的錢,好像是49吧?因爲你在用非騰訊應用就會計費,超出之後500兆以內每500兆算一塊錢,所以說你每天只要打開手機,他難免會超出多餘流量,那麼這就是一塊錢,所以日積月累下來,哪怕以最少的計算,每月都要30+19等於49元。

但是如果他和你說,每月最低49元,然後騰訊應用免流量,那你肯定是不會用的,因爲這樣的套餐基本上和市面上很多的無限流量套餐價格差不多了,那你對比之下就沒有什麼可用的地方。

但是騰訊說的是,我們是每月19元這樣的價格,那麼他其實就把其他運營商的各種卡的價格作爲了他的錨點。

價格錨點,是在1992年有一個叫托爾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認爲,當消費者對商品價格不確定的時候,會用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來判斷這個商品價格是否合適。

第一個原則叫做避免極端,就是說,如果有三個商品,它的價格是從低到高的,那麼消費者絕對不會買最低和最高的,當然了,這裏不要去考慮上一篇文章收到的那個凡勃倫效應,那個比較特殊。

第二個原則叫做權衡對比,當消費者無法判斷一個商品是貴還是便宜時,他就會找一些自認爲同類或者差不多的商品來做對比,讓自己有一個衡量的標準。

所以如果你是個賣電器的,你特別想賣一款2399的熱水器。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避免極端,那你就要設定另外兩款熱水器,一款價格低,一款價格更高,這樣這款你想的熱水器的價格就中間水平,然後根據第二個原理,就是同類比較,那麼這兩個熱水器就給了消費者一個比較,那麼中間這款2399的就會賣得最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