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之二》

《溝通的藝術》
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 P114-115
R:閱讀原文片段
知覺檢核
如果我們一廂情願地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恐怕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人際困境。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們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行爲的原因草草下結論,想象一下別人對你這樣說
“你爲什麼對我生氣?”(誰說我生你的氣了?)
你出了什麼問題?”(誰說我有問題?)
“快點!告訴我實話!”(誰說我在說謊?)
即便你的詮釋是正確的,然而義正詞嚴、一針見血的評論很可能讓對方產生防衛。知覺檢核()的技巧爲你提供了處理這些詮釋的更好方法。
知覺檢核的要素
知覺檢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個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爲。
2.列出關於此行爲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爲詮釋作澄清
對於先前的三個例子,知覺檢核可能會像這樣:

“當你大聲踱步走出房間,並大力地關上房門時,”(行爲)
“我不確定你是否對我生氣,”(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只是比較匆忙。”(第二種詮釋)
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請求澄清)

“你這幾天都沒有笑容,”(行爲)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讓你心煩,”(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只是覺得比較平靜。”(第二種詮釋)
“到底是因爲什麼?”(請求澄清)

“你說你喜歡我所從事的工作,”(行爲)
“但是你說這句話的語調,讓我覺得你可能並不是真的喜歡,”(第一種詮釋)
“雖然這可能只是我的猜測,”(第二種詮釋)
“你可以告訴我你真正的想法嗎?”(請求澄清)

知覺檢核是幫助你正確瞭解別人的一項工具,它並不假設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確的。因爲它的目的是相互瞭解,所以這個邁向溝通的檢核需要彼此協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確的知覺外,這個檢核藉着維護對方的面子來減少對方的防衛。知覺檢核採用更謙恭的途徑表達或暗示:“我知道沒有其他線索的幫助,我不夠格對你下判斷。”而非直接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I用自己的話闡述原文
What:在我們人際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不是說出客觀的現實,這個時候,我們和別人溝通過程中,就會一定程度上,引起對方的反駁,或者牴觸。那麼我們怎麼進行表述才能緩解對方的防備。
How:化解這個情況可以分爲三步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爲。
2.列出關於此行爲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爲詮釋作澄清
Why:我們看到在我們的人際關係當中,很容易因爲溝通的不暢,導致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導致人際關係微妙的變化 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原文中的這種方法,很容易能夠去實施和運用。
A1激活經驗
上週五,我和朋友一起討論週末去哪裏玩的時候,我準備去西湖玩,她準備去爬山,這個時候,我們兩的意見,發生了偏移。這個時候,後來我退讓了一步,說聽你的咯,去哪裏都可以,你開心就好。這個時候她就有點不太樂意,直接出門了,搞得門聲音比較大,我當時火氣就上來了,我想至於嗎?我都讓步了,你還想怎麼樣。
學習了今天的片段之後,我進行了一個反思。如果乘坐哆啦A夢的時光穿梭機回到那個時候我會說:你剛剛把門關的聲音比較大,可能是用力過大了,也可能是對我的舉動不太滿意,雖然這是我的猜測,你能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嗎?
這樣的話,我就可以知道對方是不是生氣了,還是我誤解了她的意思,這樣的話,就可以比較好的避免因爲彼此自己的溝通不暢,造成一些問題,你以爲的並不是你以爲的這樣子。
A2規劃應用
目標:一個月之內,養成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
實施:一個月之內,和朋友溝通的時候,面對意見的分歧的時候,兩個人商量的時候,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如果雙方沒有協調的愉快,如果對方外在的舉動出現了異常,要及時的詢問,情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