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三个月,我想和自己谈谈······(二)

向来如此

(二)这个时代正邀请着我们进行一场廉价的毁灭

当然,暑假也并非是纯虚度的。打了两个月工。

打工两个月工,我大概能够明白大多数人是如何堕落的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很正常,也很容易让人理解,甚至我觉得部分人可以说是被逼无奈。

这件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发现并提出警告。1986年,波兹曼发表《娱乐至死》。然而虽然有识之士早已发现它的雏形,但它还是以一个奇怪的趋势发展,并且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来临时开始了井喷。

井喷,无时无刻地井喷,每一秒钟都有新的电视剧,电影,小说,乃至于碎片化的小段子和短视频被创造出来供人娱乐,或者说······使人娱乐。对,用“供人娱乐”只是一种自我理想化的想法,“供人娱乐”,仿佛娱乐信息是被动让我们消费的,仿佛我们有自信能控制这些娱乐信息是否将取悦我们一般。

人类就是这点好,从来都能过分高估自己的地位和假想着自己能占据主动权来满足自己名存实亡的自尊。

然而调换一下顺序才是现实情况,我们才是被控制的那一方。

娱乐信息决定着是否取悦我们,我们是被动接受的那一方。

事实如此。

在打工的两个月内,我很快乐,快乐的初衷是不用读书了,不用做作业了的轻松,以及一种与上文相似的自我满足:“我能自己挣钱自立了”,这样的自我满足让我产生我已是进入社会状态的虚假想象。

然而两个月过后,我开始庆幸那只是想象,自己打工生活只是一场幼稚的实验,如果我进入社会的状态就是这样的话,我大概能判断我一辈子都只是那个样子了。

一个人废掉的样子。

打工以向自己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物质,然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付予娱乐。毫无意义的低级娱乐。

晚上九点下班,回到家往床上一趴,累。拿出手机,刷了一会贴吧。身上一身汗,想去洗澡等会,浏览器又推送了标题引人的新闻,点进去又是标题党,呼,好累啊不想起来,再等会吧。诶,微博热搜?看一看吧,谁又和谁开始撕x,准确的说是两方的粉丝,有过节的两个人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笑脸相迎,而两方粉丝无冤无仇甚至可以说是素昧平生,隔着一层屏幕却恨不得让对面家破人亡,想嘲笑又想感慨,突然想到自己也是这充满戾气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由又是摇摇头。转眼又是一个小时,已快到了零点,真的要去洗澡了。然而QQ上又有朋友发消息,开黑打游戏,想起来今天一局都没打过,又打开游戏,如此这般,过了零点,终于该去洗澡了,无奈地摇摇头,然后把自动关机的手机插上充电器。

两个月的生活很开心,无脑的开心,每一天都很开心,这样的生活也应该开心,在和同学的聊天中甚至会用网上的那句自嘲:“我知道自己这样虚度光阴很不对······但是真的好过瘾啊。”

你看,很容易不是吧?两个月的试验,不仅证明了一个人堕落是轻松如此,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顺其自然的感觉,最后还能找到一个理由或者说是自嘲,说不说服的了别人我不知道,但,欺骗自己够了。

这是人类的另一个优点。无论到了什么地步,人类只要愿意,就能找到无数的理由。

我甚至可以想象我可以如此心安理得地贫穷生活二十年,也许会在某个辗转的夜晚,突然想起从前的梦想和热血,心中稍稍有些愧怍,突然从床上爬起,打开笔记本,打上两行字,写上一篇文章的开头,却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年少的思想与才气,写不下去了,叹口气,又找到另一个谎言来敷衍自己:“我这辈子也就这个样子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听到过许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都说过这句话,而且通常都是谈完自己年轻时的热血与苟且的现在之后,然后灌下一杯酒,回家后对着手机电脑继续发泄现实生活中的戾气或是沉迷于各类碎片的娱乐信息中,愤怒地骂着或是痴痴地笑着。

他们的内心也许比我还要想的透彻,他们中的一部分肯定比我聪明,想得到自己走的是条什么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手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开心嘛,生活已经够不容易的了,身上那么多不开心,看两个短视频开心一下又怎么了?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罗振宇在2016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提出了一个观念:现在的手机APP的主要竞争方向已经不只是如何让更多的用户下载评价花钱了,他们抢的是时间,一个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间一天最多就那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如何分配给那么多APP呢?换而言之,他们的目的是需要留住用户,让用户在自己的APP上花更多的时间。

所以,你想到了吗。

抖音的一条短视频只有十五秒,可是呢,它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刷上一个小时以上,生活化的场景,高度重合的视频内容,洗脑的背景音乐,满足人大脑需求的瞬间快感,都是它成功因素,向下划一下很轻松,但是停下来,是需要勇气的。

它只是一个代表,一个成功的代表,一个月四千万新用户的恐怖战绩让它成为了业界标杆,各大公司争相模仿,同行业的有快手西瓜火山各种短视频,而各大视频网站也都在首页出现了推荐短视频,甚至各种浏览器甚至于通讯工具也都出现短视频这个版块以插上一脚。不在乎谁抄袭谁原创谁高级谁low的区别,都是一样的嘛,都只是为了娱乐用户嘛。

娱乐至死啊。

我突然想起一个偏近阴谋论的东西,至少两个月之前我认为他是阴谋论。因为没有阴谋是会公开的。

那是一场会议,一场全世界的五百名精英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化,准确地说,是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

大部分的财富将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精英的手中,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八十呢?他们将被边缘化,这就是所谓“二八定律”,他们甘心吗?当然不甘心,中国历史已经证明,如果被统治欺压的是大多数,那么自下而上地推翻便是可能出现,甚至可以说是很容易达到的。

然而那场会议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名为“奶头乐战略”(中文有点三俗的奇葩翻译)

这已经不能算是阴谋了,这是干干净净的阳谋。

“奶头乐战略”是由美国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二八现象”,解除“边缘人”可能给精英阶级带来麻烦的精力和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是所谓的给他们塞上一个“奶嘴”。

图片发自知乎

这个奶嘴是什么呢,就是娱乐。

过分的发泄性的娱乐,甚至于开放色情与赌博,毒品行业,在网络游戏与电影里加入大量血腥暴力的因素,鼓动网络上的骂战也是其中一环:其次是满足性的娱乐,拍摄大量的肥皂剧与偶像剧,播放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制造大量的娱乐明星并报道他们的绯闻——满足人们心中的另一阴暗本性,如此这般将人们的时间挤满,使得不知不觉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已乐不思蜀,甚至于丧失思考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两个月前我真的不相信它是真实并且有效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高估了或是过于期盼“人”的品质,嗯,一个看起来冷酷如此的计划,如此贴近我们的现实,并且竟然是公开的,怎么可能实现?

可是呢,这两个月。

就是如此的简单,给予一份工作,让人有一口饭吃,然后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制作的娱乐信息中。

一个人,一个无声的堕落过程,一场廉价的自我毁灭。

所以。

所以,短视频做的最大的恶并不是让某个用户模仿视频动作摔伤了自己的女儿,不是那么多因为模仿视频中的搭讪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也不是带起了许多青少年觉得读书无用而去当网红的潮流,这类应用最大的弊端是,长期地接受短时间高强度的刺激与快感会使你的愉悦点提高,你很难再因为同样可笑的事笑出来,接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将会提不起兴趣来,生活中本应让你开心或者有成就感的事让你觉得无感,慢慢的,你开始丧失生活的兴趣,生活中大部分的快乐都会让你觉得“大惊小怪”,对任何有趣的新事物觉得还不如看会短视频来的开心,接着,堕落的循环。

所以,当你在浏览器的首页看到所有文章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事情时候,不要觉得浏览器贴心,这并不是所谓的私人订制,而是通过窥探你的搜索记录与浏览历史,再进行大数据分析而直接筛选出所谓的“你想看到的”东西,看到的都是你喜欢的东西,你很满意,可是呢,你长时间看的都是那几类的东西,本来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却开始一步步桎梏你的眼界,大量重复的信息慢慢堵塞住你的接收渠道。

所以,碎片化的阅读并不能帮你节省出多长时间,它只会消耗你的精力和耐心,以我举例,长时间高质量的阅读只可能在纸质书上实现,手机与电脑上只适合于粗浅的网文或者新闻阅读,更严重的后果是,碎片化的信息会让你一直处于一个被接受的状态,太容易理解以至于几乎不用大脑思考,你会逐渐依赖媒体的看法,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越来越不喜欢那些没有刺激感的电影,长此以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概一个人就是这么废掉的吧。

生处于一个这样前所未有的娱乐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快乐,有人痛苦,而大多数人是痛苦而又不免沉溺其中,也许娱乐至死是大部分人的宿命,互联网的流行使得大部分的知识免费流通,然而读那些经典的人却比纸质时代更少。这个时代未免太过迷茫。

但如果你说,你就是甘于平庸,你就是不想挤进所谓精英阶级,你就是想无脑快乐地过一辈子呢?这当然也很好。不过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你注意的。

你知道豆瓣新浪知乎盆友圈上最热门的话题,你晓得今年最被看好的电影和美英日韩剧,你追踪一切热门的东西。

却无暇回头看一眼你那已经糟透了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