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系列】英文杂志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家好,我是小安。最近冥思苦想可以更新什么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杂志。自从来到蒙村以后,一个好处就是有了更多杂志可以看,而且还可以借出来带回家看!而且小安租的房子有很多学姐留下来的杂志,所以真的是大丰收!这边主要是想写一个各大杂志比较的文章,但是这篇想先分享一下自己对于看杂志的一些体会。以下正文:

为什么要看杂志呢?

其实英文杂志作为英文读物的一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它们跟英语世界中的报纸、博客、网上的新闻一样,都属于英语母语者的作品。非母语使用者阅读这些wirting的时候,能够扩大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培养英语语感,为自己写作做积累。

那么为什么杂志会在阅读材料中脱颖而出呢?首先杂志有一个主题,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订阅,不像报纸一样一般都是当日新闻,话题五花八门,而且报道也一般浅尝辄止。其次杂志一般是精挑细选,选入的是内容较重要、写作水平较高的文章。杂志的写作风格也各有千秋,尤其是对提升写作技能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多读杂志就很有用了。还有就是有些杂志带有学术性质,可能介于journal和娱乐杂志之间,对读者的专业知识也有帮助。最后,杂志图文并茂,在设计上更加赏心悦目,也有利于我们了解风土人情、异国风光等等。从实际角度来讲,订外国的报纸的话首先不一定当天送到,而且那么大的信息量,往往读者也没有办法有效利用的,所以杂志会更加划算,而且国际订阅的系统也很成熟。

非母语使用者如何有效阅读杂志?

小安其实高中就有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半年,很贵)和读者文摘,虽然有订,但是完全看不懂,只是在看图(感觉好对不起爸妈的钱),偶尔有零星几个词认识。然后大一在学校订了时代周刊(一年)和经济学人(三年),这样便宜。大一开始看的时候也非常艰难,虽然不至于如读天书,但是确实很容易读完一段/篇文章不知道它讲什么。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周一没课,于是看一天经济学人,往往从早到晚,也就啃了几篇文章(瀑布汗)········

还有试过翻译,当然惨败收场。

大二大三很忙,看杂志时间不多,但是我还是习惯拿起一本从头看到尾,所以看一本要五六个小时,一般只有假期有时间看,平日送来也都放一边了。研究生以后都是借学校的,杂志种类增加,阅读量飞涨。

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训!阅读材料最好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这是关键!虽然很重要但我就不说三遍了。好像我高中和大一那样的水平去读国家地理,真的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就算当时死记了几个单词之后也忘了)!而且因为明明读不懂还在读,也十分痛苦,一点也没有阅读的乐趣。

其实之所以大二大三之后能读懂很多,我觉得一个原因是当时为了考GRE狂背单词。经济学人好多词汇都是GRE级别的。词汇量上去了,就不太容易被卡住了。但是就算现在我读经济学人也是每一两段就有不认识的词~或者就是没看懂那种用法~

所以大家至少可以参照一下!或者上网搜一些过往文章,看看自己的水平能不能读懂。不要觉得杂志要全部读懂才能读,当然也不要读自己完全不懂的,只要一本杂志你读的时候能跟上文章,能感受到趣味,有点读一篇中文文章的味道,你就可以读了! 其实小安是个很懒的人所以从来不会把文章当成课文那样去查词,甚至去背那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阅读中得到乐趣(或者至少懂得文章在说什么(make sense to you)),因为这样才会一直读下去嘛!而且,当你能从一本英文杂志中得到乐趣,你在理解英美文化上也就进了一步了。所以不要跟风读经济学人(或者其他杂志),其实就算是Cosmo这种女生杂志(字少不说,语言很简单,大概也就博客水平),也可以从中学到地道英文表达的。

如果有同学觉得读杂志比较困难的话,世界的大门向你敞开着呢——你可以去一些英文网站(新闻或博客)上看一些相关的内容,也是母语使用者写的,只是这些人没到写专栏的水平,文章也没那么长,正好也就不会那么难。而且还免费。

然而我不知道要不要翻墙(对不起!)

除了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杂志之外,选择杂志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很重要的。有些理工科的同学可能会想选择《科学美国人》之类的看看一些最新发现。

第二个重点:不要从头看到尾!!!

可能很多同学跟我当年的想法一样,觉得杂志很贵的,花钱买的当然要都看完啦!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阅读的时间太长,以至于都对杂志内容失去兴趣了,阅读变成了痛苦的修行。而且这也违背正常人读杂志的习惯(一般人都不会从头读到尾吧!)就拿经济学人为例,母语者全部读完大概需要6-8小时,这就差不多整整一天,而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更长。而经济学人又是周刊,除非每周周末贡献一整天,以惊人的毅力读完,否则长期以来很可能会造成新来的杂志堆成山,而我还在读好几个月前的一本这种情况(真的有过)。这也很打击人。而且从头读到尾有种课本的感觉,而小安觉得读杂志最好重点放在杂志上,而不是学英语上,因为能读杂志的同学一般都算是中高级学习者了,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文化和英文心态,学几个单词和词组倒是次要的。但是如果有同学养成了积累、查词的习惯,也可以照做无妨。而且其实如果真的很想充分利用杂志,也可以第一次读的时候把读过的文章标出,之后有时间再读其他的。阅读总量才是关键嘛!

第三个重点:杂志一定要选!

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像我当年一样),反正读杂志是为了学英语,读什么都行!于是选最便宜的或者知名度最高的,或者随意选一种。

但是就如之前所说,中高级学习者除了语言,还要学习外国人的心态和文化,培养语感。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英式/美式/澳式等英语有偏好(比如会去留学或工作)还是看当地的杂志比较好,这样更容易了解当地的文化。比如《纽约客》上就有很多带有浓重美国文化色彩,乃至东岸/纽约色彩的文章。

还有一个小问题:很多政治评论类的杂志,其实是有自己的政治观点的,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新闻。比如经济学人的维基百科这样说:

虽然刊名为「经济学人」(英文名The Economist为「经济学家」之义),但《经济学人》并非专门研究经济学,也不是学术期刊,而是一本涉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事务的综合性新闻评论刊物,着重于对这些议题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它的社论持有古典自由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立场,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全球化、人口自由流动和社会自由主义(例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它曾将自己形容为「亚当·斯密与大卫·休谟的苏格兰式自由主义的产物」。它面向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读者中包括诸多具有影响力的高管和决策者。21世纪以来,尽管《时代》、《福布斯》、《新闻周刊》等诸多同类英文新闻杂志的发行量均陷入停滞或出现下滑,但《经济学人》的发行量和广告业绩却有显着增加。这一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被经济学人集团的前行政总裁安德鲁·拉什巴斯(Andrew Rashbass)形容为「大众智慧」(Mass Intelligence)时代的来临。

首先《经济学人》不是讲经济的!我认为主要是政论,而且文风比较辛辣,很多文章都是在讽刺各国政府,宣扬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比如自由市场之类)。所以,比如在经济学人上看到一篇对美国政府大加批判的文章,也不意味着整个西方世界,甚至整个英国都是这种观点哦!但是经济学人的数据分析还是不错的。如果喜欢经济学的话,我作为前经济系学生(什么鬼!)觉得bloomberg weekly更加专业,同时也能够把经济问题讲得更透彻,不像经济学人有很多文学修辞,会让人有点云里雾里。

所以说,选择杂志的时候,要注意杂志的立场、观点,我们要牢记这只是某个理论下/党派/国家的观点,而不是所有“说英语的人”的观点。我曾经就见过因为这方面的误会在外国朋友面前很尴尬的情况!

最后就是种类啦!前面也说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可以。这个时候,杂志是不是英文的,好像就更不是唯一重要的问题了。有的杂志文笔好,有的杂志内容新颖、有趣,有的杂志能请到很多专家执笔,本本都不一样的。专业性啦,趣味性啦,乃至配图够不够漂亮(《科学美国人》的很多生物的图很棒),都可以是考虑的范围!毕竟订杂志一般至少半年,国外的杂志又贵,大家当然要三思而后订啦!而且既然会花很多时间阅读,那么我们当然值得最适合自己的!希望大家都能订到自己爱不释手的杂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