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现的必需品

双十一要来了,是不是突然发现自己有好多东西要买,而且看起来都是必需品?


最近发现两件有趣的事,都是关于购物的。在双十一即将来临的时候,似乎这个话题也颇为应景。

第一件事。前些天,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把我拉进了小区团购群,开启了跟着邻居们买买买的愉快旅程,有一天,一位邻居说,“看到群里的团购活动,才想起来要买这些东西,看不见还真想不起来要买。”

第二件事。最近看公号文章,发现一些大号都开始做起了微商,公号的二条三条以至于五条六条全是商品的销售文案,文章中嵌满了小程序的链接,隔几段文字就出现一次,而并非仅仅出现在文章的最后。

想想也蛮有意思的,想不起来买的东西肯定是不着急用的,本来是买不买都行的,就因为这些商品的链接被自己注意到,就买了,但即使买了,我猜这些商品的结局很有可能是束之高阁。

还有,按常理来说,销售文案中应该在文章结束放一个购买链接,放在中间还是蛮妨碍阅读的,但商家似乎特别害怕消费者因为懒没有去找,所以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购买链接。

所以,人们为什么会因为看到商品而“回忆”起自己的消费需求,销售文案中又为什么反复出现购买链接呢?


《稀缺》这本书给我们解答了这些疑问。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莎菲尔在《稀缺》这本书中提到:

冲动,很容易将人带入“管子”视野当中。

所谓“管子”视野,也就是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作者举了超市售卖巧克力的例子。超市会将巧克力摆放在收银台边上。当人们排队结账时,巧克力会立即勾起人们的“馋虫”,闯进人们的“管子”视野当中。它们会令人突然想到:我想吃巧克力。许多冲动都是这样,看不见就想不到,因为它们并不迫切,但这些东西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时,人们会对这一念头自我强化,并将其他冲动推出“管子”视野之外。

这不正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看见才想起来购买的例子的另一个版本吗?

巧克力或者商品购买链接的出现制造出了一种购买冲动,抢夺了人们的注意力,并经过大脑对这些念头的强化,让人们以为自己是真的需要购买,进而导致购买行动。商品购买的链接的反复出现更是会一次次击垮人的意志力,刚刚和自己斗争了半天,决定不买,结果没过多久,它又出现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作为一个时时吃土的工薪阶层,没有退休大妈们的购买力,我只能默默退出了不断闪烁的小区团购群。

从十月中下旬,电脑的弹窗广告、商场的巨幅海报、APP首页闪烁的红包标志,无一不在提醒我双十一要来了。周围人的话题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谈到双十一,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大脑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购物清单:

1.天气慢慢变冷了,需要一个电暖来熬过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
2.单位要举办一个大型活动,之前的西装穿得没型了,我得买一套新西装;
3.化妆品在做活动,这么便宜的价格不买等恢复原价再买不是傻子吗;
4.那几样东西躺在我的购物车里半年了,不就是等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购买时机吗;
……

和购买清单一起旺盛生长的是购买理由,每一件想买的东西后面都有若干条不得不买的理由,每一件东西都成了必需品。所以即使知道购物冲动会抢夺我的注意力,我仍然没有逃脱被套路的命运,但总算书看了没有完全白看,唯一的好处是我还能反思,跟自己反复确认这真的是必需品吗。也许有时候说服不了自己的大脑,但好在我已经有了反思的意识了,姑且这么安慰自己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