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平凡的人不會發光?

諮詢室來了一個大四的菇涼,想要做簡歷診斷。

她的簡歷用了一款深綠色的模板,看起來簡潔大方,內容中規中矩,整體結構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儘管如此,菇涼的神情仍然顯得緊張,諮詢師的直覺告訴我,她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簡歷。

果然,在對簡歷內容逐條分析的過程中,菇涼流露了她的不安:我並不優秀,我很平凡,我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

“爲什麼會這麼認爲?”

“我沒做過學生幹部,唯一的經歷是大一的時候在院學生會做過幹事,也不是部長主席,沒組織過什麼大型活動;也沒有工作經歷,我覺得像我這樣的大四學生一抓一大把,比我優秀的多的是,我怎麼能比得過人家呢?”

作爲facilitater ,最難的其實不是諮詢技術,不是工具方法,不是理論的學習沉澱,甚至不是來詢者的所呈現的問題,比這些更難的,是盤踞在來詢者腦中根深蒂固的認知偏差,也就是“不合理信念”。

比如“女生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學生幹部經歷找不到好工作”,“沒有獎學金證書找不到好工作”,“六級沒過找不到好工作”等系列。

如何破解來詢者的“不合理信念”,靠講?舉例子?洗腦?提建議?

既然是“信念”,自然沒有那麼容易改變,而且更不會輕易被“言語”所改變。實踐證明,改變來詢者“不合理信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來詢者身上找到閃光點,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在菇涼的“工作經歷”中,我找到描述簡單的兩條:一是作爲幹事參與了學院的“外語文化節”活動,在其中負責聯繫選手、計時、獎品發放等工作;二是參加了學校的頂崗實習,並且獲得了學校的獎項。

於是,我讓菇涼爲我詳細地講述了一下這兩段經歷,但是我有意識地引導她用“STAR”的方法來講。


STAR法則,即爲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縮寫,具體含義是:

Situation:   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

Task:   你是如何明確你的任務的

Action:     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採用了什麼行動方式

Result: 結果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什麼

STAR就是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或者說,是一個清晰、條理的作文模板。不管是什麼,合理熟練運用此法則,既可以幫助梳理自己的能力優勢,也可以在面試中輕鬆的對HR描述事物的邏輯方式,表現出自己分析問題的清晰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在用STAR法幫助菇涼梳理完後,我們有共同的驚喜:儘管是很簡單的工作,也沒有部長主席的身份,但是仍然可以從行動與效果的總結中提煉出她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細心、耐心、認真負責的品質;頂崗實習的經歷不僅僅是教學經歷,更能從班級英語成績從年級倒數第二到正數第二的飛躍中,彰顯出她的教學能力以及踏實刻苦的品質,而這些,恰恰是作爲一名英語老師所必備的能力和品質。

進行到這一步,菇涼倒有點不好意思了:“老師,我有這麼好嗎?”

我說:“你一直都很好,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身上獨特的閃光點,不論是作爲諮詢師、教師還是輔導員,都要有意識地去留心這一點。教育不是同化,而是引燃;不是標準化流水線的生產車間,而是把每一個人雕琢成他最好樣子的藝術場。菇涼在離開諮詢室的時候帶着笑容,我想這個時候她應該不會再糾結自己是不是部長,有沒有拿過什麼榮譽,用學生身上自己的閃光去引燃學生的行動,比講什麼大道理都管用。

誰說平凡的人不會發光,只要用對方法,誰都可以熠熠生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