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心的心學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同學舉個手,買過《傳習錄》的朋友握個手,要是還讀過度陰山的《王陽明知行合一》,那我忍不住要說:巧了,遇到知音了。

我知道心學,知道王陽明、王守仁,是從《明朝那些事兒》開始的,因爲對心學的好奇,特意追蹤看了後面提到的兩本。

“觸之不動”正是王陽明心學的目標,它是希望我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處境時都應寵辱不驚,不因得失而動心。

怎麼算不動心?

看功名利祿來來去去,不喜不悲。看別人好了不妒,看人家倒黴了不踩。天大的好事面前不驕傲的得意忘形,在逆境來臨的時候不埋怨喪氣。

用同一種心情去對待寵和辱,事到臨頭在心上磨,真做到了就是知行合一、寵辱不驚。

庸人一挫就餒,才勝便驕

王陽明在贛州剿匪的時候哭笑不得。

幾天前,他們在長富村打了次勝仗,戰後歡呼聲蓋過天雷,而昨天的一場敗仗馬上就讓他們變得像遭了殃似的。

果然如民諺所說,庸人一挫就餒,才勝便驕。


王陽明這樣的心學大師,被土匪打的狼狽而逃,面對失敗之辱,他是怎麼在事上磨心的?

1、深刻反省優勢戰場。

我不應該在不擅長的戰場上和敵人較量,我的特長在戰場之外。

王陽明說他的特長不在戰場上而在戰場外,說的其實是帷幄裏的運籌,他把軍事打擊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攻心”。

2、不要迷信自己的經驗。

世間一切瞬息萬變,拿從前的經驗對待新出現的事物是膠柱鼓瑟。尤其是當你面對新對手時,經驗就是道教的丹藥,會神不知鬼不覺地置你於死地。

別人是靠不住的,人生在世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靠山山倒,靠河河枯。你越倚仗什麼,那個“什麼”就會越讓你失望。

3、將軍奪心、三軍奪氣。

一個沒有信仰支撐,純靠利益(打家劫舍獲得錢糧)結成的團隊,一旦靈魂人物消失,它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勢必倒塌。

高快馬的事蹟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尤其是做賊,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是絕對不成的。

一旦心動了、慌了,心不在焉了,那就離失敗不遠了。

心外無事、只有良知

按王陽明的心學,一個人如果用心誠意,天下就沒有難事。因爲心外無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交朋友也是如此,善於交際的人能和各色人等在最短的時間裏結交下深厚的友誼。

他們盡最大能力仗義疏財,並且非常開心地爲人解救危難。時光流逝,漸漸地在廣大平民中獲得信賴和威望。人人有困難時都會去找他,人人都相信他能解決一切難題。這就形成了人望。

任何一件事靠你一個獨坐想象,無論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於事無補。必須要到事上去磨鍊。

做事時無愧於人、無愧於心,這纔是王陽明心學所說的真正的“存天理去人慾”,真正的“煉心”。

心被慾望所驅使、被私利所矇蔽、利害產生了衝突、憤怒溢於言表時,他就會損物害人、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自己的親人也會殘害。在這種時候,他那內心本具的萬物一體仁德就徹底被遮蔽了。

還記得《恩寵和勇氣》裏,也以不同的角度說過人慾的話題。

伊斯蘭教重視神祕體驗者魯米的名言:“如果你從未見過魔鬼,那麼看看你的自我,你就明白了。”

蘇菲聖者阿比哈耶耳(Abi l Khayr)也說過:“沒有地獄而只有自我,沒有天堂而只有無我。”

我的理解就是不昧良知、明明德的時候,身心都在天堂,那時就是天使、聖人。昧着良心只看利害只求私慾的時候,身心就在地獄,那時就是魔鬼。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說的就是本心。

結語

天理,是自然之理不是人造之理,存天理就是保持內心天然的那部分,去掉社會暈染的人造部分,去掉私慾私利矇蔽的部分。

這麼看來,小孩子的天理要比大人多很多,他們的眼睛最清亮。

良知不在嘴上,嘴上的良知叫口號也叫面子,王陽明說必須在事上磨。

遇到的每個小事都問:有沒有欺心,有沒有昧着良知?在做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按良知去做、去堅持。這樣才叫知行合一。

知道不難,做到才難,一直堅持奉行更難,所以好人少、聖賢更少。

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我是愛學習的瓶子姐,賣想法、寫原創,教你少走彎路。原創公號:瓶子學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