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義務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不知道爲什麼,“我爲什麼這樣做?這不是我的義務。”變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實際就這句話意思來說,並沒有什麼問題,這件事兒也確實不是你的義務,可是我總是覺得這句話缺了一些東西,我一直不明白。

就在前幾天,做完實驗要下樓的時候,因爲着急找老師,撇了一眼電梯門開着,就一邊瀏覽書一邊往電梯裏跑。

可就在這幾秒我跑的時間裏,我沒有注意到電梯門就要關了,而學校電梯長年失修,電梯的感應系統早已經壞了。

我就這樣生生的被電梯門夾住了胳膊,身子還在外面,電梯門才又重新打開,就這三秒鐘的時間,我下意識的看向電梯的按鈕,一個女生的手離電梯按鈕不到十公分,只是她就這樣看着我。

用她的眼神告訴我“按按鈕可不是我的義務。”

不要問我怎麼讀出來的,因爲很多人用這樣的眼神看過我。

我當時感覺到的不是憤怒,而是從內心涌起來的一股寒意,一個人就可以這樣看着另一個人陷入危險中而無動於衷。

這大概不是義務不義務的問題了吧,這是有沒有人性的問題。遇到別人有難,百八十萬的錢我可以不借,可是舉手之勞你都無動於衷,這是怎樣的一個人阿,很害怕啊。

我害怕的不僅僅是這樣的行爲動作,而是那種把義務當做冷漠的保護傘的樣子,似乎這樣我們的冷漠就會變的理所當然,殊不知我們已經喪失了人最起碼得本性。


如果問說一種我不喜歡的人的話,大概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理直氣壯的人。

小時候一直認爲理直氣壯是一個好詞兒,它代表了你有理,你是對的,可長大了我才發現,似乎一切都不是這樣子,你的理直氣壯在別人的眼裏就是咄咄逼人,即使你是對的。

閨蜜阿染是一個懵妹子,總會從奇怪的地方買各種各樣的糖果,國內的,國外的她都吃了個遍。

所以她每次來看我的時候就會買好多糖,有時候她還熱情的把糖分給了我旁邊坐着的同學,即使她們素未蒙面。

可這天我前面的女生看到遞到眼前的糖果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這糖好吃嗎?”

或許這就是她當時真實的內心世界,很正常,可當時是我和阿染都愣住了,我們不知道回答什麼。

我尬尬的縮回了手,默默說了一句“不好吃哦。”她還是將糖一把抓走,嘟囔道“我嚐嚐。”

她似乎把這所有的善意當做了我們的義務,n把這所有的一切都理直氣壯的接受了,沒有回以一絲微笑,甚至換來的是質疑。

感謝我們真的就不是她的義務,我這是自取其辱嗎?好像也是不對的。

到底怎麼了?義務不是一個好詞兒嗎?爲什麼變成了一個貶義詞一樣?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不是義務的錯,就是人太冷漠了,也太不懂感恩了。

對於別人的危險你的舉手之勞不是義務,是人的本能反應,就像人的條件反射一般,你可以不幫別人,這真的不是你的義務,可你也就是真的冷漠;對於別人給你的小糖果你可以質疑,對別人友善也不是你的義務,可你就是不懂感恩,不是要你做什麼回報,只一個微笑便足矣。

你的義務或許很少,可你的內心的善良要很多很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