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請你當我是個異類

原創

“你覺得她這個朋友圈是不是表明她沒有男朋友?”

“我不知道啊”

“那你覺得這個呢?”

“爲什麼你這麼關注你同事有沒有男朋友……你是不是想脫單?”

“不是想,是該脫單了,每次說起,他們都說我單身狗怎麼怎麼……”

脫單,沒有該不該,只有想不想

經常在微博看到一些單身狗們自嘲,我都覺得很好玩,因爲我覺得單身沒什麼不好,多自由。但有些朋友會因爲害怕孤獨、不想一個人、想戀愛等等緣由,想脫掉單身身份,這很正常。

不過,也有的朋友會是因爲不想外界“嘲笑”,承擔不住外人施加的或大或小或真或假的壓力,去努力脫單,原因就如上面那位朋友一樣,不是想不想,他覺得是該不該。

可是,開始一段感情,哪裏有什麼該不該呢?

本篇不想說什麼愛情,也不說什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雞湯道理。就想來說一下,爲什麼我們總會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因爲不想/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所以覺得周圍的人都有對象自己單身就是loser;覺得朋友都結婚了自己沒有就是被剩下的人;覺得大家都玩這個遊戲自己不玩就是OUT;覺得同事都去滿世界到處遊自己沒去就是poor&low……

害怕與別人不同,究其原因,是害怕被孤立被異化,害怕作爲少數人被多數人犧牲,害怕自己的不一樣引來災禍,所以,我們模糊自己的個性,隱藏真正的想法,去尋找人羣中的存在感,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去獲取那些讓我們心安的支持。

但,我們,總會不一樣啊

就如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朋友圈事件,多數人都玩得興起的朋友圈,總有一些不一樣的人。而這些不一樣的人似乎都會被問爲什麼,甚至被懷疑是不是有什麼陰暗面,被貼上奇葩的標籤。

不一樣,是罪嗎?大家都如此,就對嗎?

這樣問,多數人會回答不是,但放在生活中,回答不是的人中,又有多少能做到對身邊的不一樣,非主流報以尊重及寬容的態度?

你是不是有過,或者加入過這樣的想法:

這個人這麼大的還沒結婚生子,是不是哪裏有問題啊?

她從來不發朋友圈,應該人緣很差吧。

他幾乎都不參加我們私下的同事活動,可能比較孤僻或社交有障礙吧。

工作這麼久連個女朋友都找不到,不行啊。

女人就是嫁個好老公就好了,出去外面拼那不是傻就是沒人要。

一男的居然喜歡塗指甲油,洋娃娃,真是變態。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某些場景裏的大多數,又是某些範疇裏的少數(如果一個人都屬於前者,那隻能說明TA太平庸了)。也許你工作不錯,人緣好,社交也強,但你就不想結婚生子,一生崇尚自由;也許你愛好旅遊走遍山川海洋卻不拍照不曬圈只想靜享其中……

我們既有着作爲多數人的安全感,也有過身爲少數人的孤獨感。

我們也都會/有遇到外界的疑問,咦,爲什麼你不XXX,爲什麼你是XXX,爲什麼你跟我們不一樣?

這些聲音漸漸匯聚,形成一股一股壓力,最後甚至變成四面楚歌,讓你身在其中,難以承受。

泰國有個廣告,因爲從小崇拜路邊一拉小提琴的大叔,雖是聽力障礙者,女主依然努力學習拉琴,但她老是出錯,於是被同學各種羞辱甚至推搡。再次看大叔拉琴時,人羣散後,大叔用手勢比劃問她是否還在拉琴,女主瞬間淚奔,問大叔“爲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大叔回答,“爲什麼你要和別人一樣?”故事的最後,你也可以預見,女主終於放開心結,坦然面對,綻放了自己的光芒。

劇情雖然常見,但依然讓觀者觸心動情。我們因爲與別人不同而糾結的煩惱,努力刻意去迎合融入與自己不一樣的圈子時的痛苦,深夜裏對爲什麼就自己不同的吶喊,其實,答案就在大叔的回答裏:

爲什麼你必須要和別人一樣呢?


爲什麼非要別人跟你一樣呢?

當面對着那些多數人對我們的質疑,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在意,反而多一點堅持,當面對着站在我們對面的少數人,是不是可以少一點的鄙夷和干涉,多一點的寬容和理解?

其實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會完全一樣,也沒有人會總是一樣。你過好你的,我堅持我的,他走他的,大家彼此和諧安好,便是人間晴天。

上篇#結婚七年,他沒有見過我素顏#說的是希望我們都能忠於自己而不要去刻意迎合別人。這篇也是。

就算被這個世界冷眼被人們敵對,也無所謂,那就請你當我是個異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