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能感動中國,也務必感動自己

世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過去的一年,我們有遇見,也有錯過,而不能錯過的,是人們曾經帶給我們的感動。

今天,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他們分別是:紮根大地的人們科學家鍾楊、傷情牽動中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馬旭、英雄機長劉傳建、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衛國的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扶貧一線基層幹部張渠偉、80後教師張玉滾、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

這些感動中國人物的形象,既高大又鮮活,帶給我們的除了感動,還有心靈的震撼和觸動。他們或承載了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高尚的價值追求,或體現甘於奉獻的職業品格,或展現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或彰顯勇於犧牲的英雄情懷,理應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

要成爲感動中國這樣的人物,需要有崇高的追求、或精湛的技能、或奉獻的精神……這不是每一個人所能做到的。那麼,即便不能感動中國,也務必要感動自己。

感動自己,首先從努力到無能爲力開始。

人生極其短暫。消極懶惰、碌碌無爲是一輩子,積極奮鬥、努力拼搏也是一輩子。選擇前者,當在生命的今天回想往事,怎麼會不爲自己的這一生感到羞恥呢。而選擇後者,即便不能感動別人,至少也能夠感動自己。

我也經常自我反思,在努力二字上,只能說基本盡力,但尚未到無能爲力。剩下的後半生,我將繼續努力,儘量不爲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感動自己,其次從盡力創造生命的意義開始。

生命的意義,需要從人生價值的角度去審視。人生的價值,可以理解爲你爲自己創造了什麼、爲家人創造了什麼、爲人們創造了什麼。這三者是遞進的關係,越往後,越能體現一個人生命的意義。

給自己創造意義,主要體現在是否對自己各方面素養的提升付出過努力,是否堅持做過自己熱愛的事情,是否爲自己的發展創造過條件等。給家人創造意義,主要體現在給家人帶來愛、幸福、安全與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等。給人們創造意義,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的發展所做的貢獻,貢獻不在大小,而在是否盡力爲之

感動自己,也可以從善待身邊人開始。

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社會性需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體現。

身邊人,狹義上講指親人,廣義上講包括有可能和你發生關係的所有人。善待身邊人,首先要求善待家人,孝敬父母長輩、親兄弟姐妹、愛護晚輩。一個對自己家人都不好的人怎麼能要求他(她)對別人好呢。善待身邊其他人,底線是不做損人害己之事,儘量爲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着想,和平友善相處。

生命渺小,價值無限。道理雖大,踐行自小。願以有限去拼無限,即便不能感動中國,也要感動自己。

自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