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都在用的兩種思維方式(上)

當你改變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時,世界也就隨之改變了。

                                                       ——馬克思·普朗克,德國量子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

所有極度成功的人士都在他們的人生中完成了兩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很多人做到了第一種,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做到了第二種。這兩種思維方式都要求我們從傳統和社會的思維定式中走出來。有的時候,爲了獲得新知,我們必須要忘記從小學到的,學校教育所賦予的,甚至是成年階段習得的各種父母破壞性想法。

第一個思維轉換的基礎是出衆的選擇能力和責任感。一旦你做出了這個改變,你就能夠避免時間短缺,財務困境以及情感危機。換句話說,第一種思維轉換能使你擁有快樂和富足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把時間花在哪裏。

不幸的是,第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一方面有可能讓人過於滿足;另一方面讓人麻痹自我。所以,很少人能夠做到第二種思維方式的轉換。所以,暢銷書《本質主義》的作者喬治·麥考恩說到:“成功有時候是失敗之母。”。

比如說,音樂家一開始創作的時候,會滿懷欣喜寫下很多曲子。他們的夢想很宏大。而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就會越來越少創作。這是由於以下其中之一的原因:

1、 他們的關注點從爲什麼創作轉移到他們的音樂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最終,他們既對結果不滿意,也不再創作更多的曲子。或者他們可能寫很多曲子,但是熱情已經消逝了。他們再也達不到之前作品的深度和質量了。

2、他們變成了完美主義者和懦弱的人。他們害怕最好的作品都在過去。伊麗莎白·基爾伯特在她的TED演講上說到她的恐懼。在《一輩子做女孩》取得成功之後,基爾伯特再也無法創作了。她知道她無法複製《一輩子做女孩》的成功。這種恐懼感正是很多人被卡住的原因。

然而,吉爾伯特與大多數人不一樣,因爲,她在TED演講中談到她不再揹着以往的成功繼續前進。爲了繼續前進,她強迫自己失敗幾次——走出她的舒適區。一旦她這樣做,她的情緒枷鎖消失了,也能夠繼續創作的工作了。

第二種變化的基礎是超越自我,讓自己的思路不受小我的禁錮。所以,第二種改變意味着你需要進行10倍速的思考。

本文將詳細講解如何進行這兩種思維方式的轉變。

轉變一:選擇的力量

以下是你經歷過第一種轉變之後你的核心部分:

你是有責任的

“如果非要有人去做的話,那就是我了。——威廉·H·強森,著名的非洲裔美國畫家。

爲了實現第一種轉換,你需要從內在視角轉換成外在視角。從科學的角度是這麼說的:你開始停止受害者思維,開始爲你的生活負起責任來。

你有責任對生活做出反應。你不再衝動。你不再指責別人在你生活中的缺席。

比如說你對你的婚姻負100%的責任。這不是五五分的事情。全部是你自己的責任。如果失敗了,都是你的錯。你做了選擇,需要承擔結果。也許別人曾經給了意見,但你不能指責他們。

在《無所不在的領導力》中,作者威廉克和雷夫·巴濱解釋道承擔責任是領導力的基本。所以,沒有不好的團隊,只有不好的領導。所有不好的結果均來自於領導。所有的積極結果卻要歸功於團隊。

自我領導能力也需要一定水平的責任感。如果事情沒辦成,你該怪誰呢?如果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那麼你將一直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每個選擇都有代價和結果

自由——這是不存在的。

對於你想要的東西,你是不可能自由的,除非你願意接受自己所有行爲的後果。斯蒂芬·R·卡文解釋道。

我們控制自己的行爲,而行爲產生的後果是由原則決定的。

避免壞結果的唯一方式就是理解控制自然結果的原則。所以,高度成功的認識不斷學習,努力理解他們周身的世界。

如果你不理解你的行爲會產生什麼後果,那麼你就無法自由行動。無知不是福,不知道消極結果的產生源頭和原因會束縛你的發展。這些無知會將你的生活毀的一無所有。

一旦你意識到再小的選擇都會有結果時,你就得衡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沒有選擇是免費的。每個選擇都連接着一個後果。所以,每個選擇都有意義。

每個選擇的最終結果(和代價)是時間。你無法讓時間倒轉。當然,你可能正確行事。你可以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你可以解決問題。只要你意識到這些,你會對花在非本質的事務上的時間更加敏感。

成功(和幸福)是一種選擇

成功,健康和幸福都是結果。它們是 二次產物。

它們是結果,不是原因。

你無法控制結果,原則控制着它。然而,你能控制這些事的起因,就是你的行爲。遇到負面的環境因素,改變它。

最近一個腦科學研究顯示人們錯誤理解了自信。自信是提前準備的副產品。比如說,如果你的一天有個好的開始,那麼剩下的一整天你都會充滿信心。如果開始時就很糟糕,那麼之前的行爲會下意識地吞噬你的自信心。

認識到:自信是過去的表現的直接反應。所以,昨天比今天更重要。幸運的是,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所以,即使今天你的自信心不足,但你明天的自信心是完全掌握在你手上的。

一旦你實現了第一種思維方式的轉換,你知道你的情緒狀態就會變成你自己的責任,同時也是你選擇的產物。如果你想胸有成竹,責任全在你自己。如果你想快樂,責任也全在你自己。如果你想成功,責任也全在你自己。

動力是本質

“當你經歷了積極的動力之後,你再也不會想停下來了。”——丹·蘇利文,戰略教練的創始人

最終,經歷過第一轉換的人都很關注動力。他們努力地保住動力,也知道沒有動力的情況會怎麼樣。沒有動力寸步難行。這是大部分人生活的狀態。如果沒有動力,成果極微小,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持之以恆是發展動力的關鍵。爲了一個目標或者願景,你刻意練習,最終你能見識到複利的力量。那就好像忽然有很多外部神祕力量在幫助你一般,而事實的確如此。

然後,你就要保持住這股動力,要對不斷學習和成長充滿渴望。

大部分人卡在了第一個思維轉換

大部分人卡在了第一個思維階段。如果你爲你的人生和選擇負起全部的責任,你將會發展處對學習的熱愛。你將會按照能夠推動你成功的原則去生活。

當然,還有比第一個思維轉換更遠的路要走,但大部分人卻沒辦法做到。在《部落的力量》這本書中,三位作者解釋了不同組織的文化。大部分組織的文化是出於“階段3”,每個人都脫離自我。所以,階段3的目標是競爭而不是合作。這種競爭的狀態會出現在同樣組織的其他人士中。每個人都想着往上爬。所以,總有祕密,有胡扯。在這種組織文化中的人不關心整體。他們只關心組織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他們也只對對自己有利的人際關係投入精力。他們變得自私了。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得失和目標。他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視野也變得狹隘。

完成了第一種思維轉換但又卡住的人是這樣的:

他們變得自私了。

他們只關注自己的得失和目標。

成功讓他們得意自滿,不再專注。

他們不再熱愛讓他們成功的事物。(停止學習,不再練功)。

他們忘記了爲什麼要做這些。

他們成了完美主義者,不敢失敗,不再學習。

他們過分在意已取得的成功和地位。

他們從進攻轉換成防守——相對於攻城略地,他們更喜歡偏安一隅。

他們喜歡聽別人的阿諛奉承,聽不進忠言逆耳。

他們開始無法與人合作。

他們認爲自己總是對的。

他們無法放權,因爲他們基本上不信任任何人。

如果你追求自我的幸福和生活富足,就沒有必要往下讀了。然而,如果你想得到高水平的成長,人際關係和貢獻,還有第二種思維方式的轉換。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