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研發團隊 (2) —— 研發流程篇 頂 原 薦

當我們的研發團隊組織架構搭建完畢後,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這個架構跑起來、跑得快、跑得穩。此時,我們需要定義出一個高效的研發流程,還要儘可能降低研發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確保在流程的每個環節中都不能出錯。

在定義具體的研發流程之前,我們需要從整體入手,先把研發流程體系架構定義清楚,便於讓團隊從全局上把控整個過程。接下來需要從局部入手,將研發流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步驟羅列出來,便於指導團隊完成具體的工作。

現在我們就從整體開始,對研發流程的體系架構進行探討。

研發流程體系架構

高效的研發過程應該具備“多線程”的特性,彷彿多條並行流淌的河流,上游是業務,中游的是產品,下游是技術,流量取決於業務,流速取決於產品和技術。

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業務”其實包括兩類人:一是公司內部使用產品的業務同事,二是公司外部使用產品的最終用戶。爲了便於描述,下文統一將他們稱爲“業務需求方”或“業務方”,簡稱“業務”。

根據我的上篇文章可知,整個研發工作流程體系架構是職能團隊與項目團隊的有機結合,團隊職責清晰且協作高效(如圖 1 所示)。

2-1

圖 1:研發流程框架圖

在職能團隊中,產品委員會的產品專家們將業務需求統一記錄到“需求池”中。需求池中的每一個需求都要描述業務的當前現狀,還要包括業務對產品的未來期望。每隔一段時間(一般是 1~2 周),產品委員會將根據需求池中所記錄的需求細節加以討論,並將優先級較高的需求進行立項和排期,項目團隊可知曉近期需要實現的業務需求是什麼,整個團隊的方向感也更加清晰了。

需求池中一個典型的需求可包括以下字段:

  • 需求名稱:用一個關鍵詞描述,最多15個字。
  • 需求來源:該需求來自於哪裏?包括:業務、運營、財務、法務、市場、其他。
  • 業務痛點:爲何要實現該需求?即業務當前的現狀。
  • 需求描述:該需求具體是什麼?即業務將來的訴求。
  • 渴望程度:期待何時可以上線?包括:本週、本月、下月、本季度、下季度、未來、或具體截止日期。
  • 需求類型:包括:新功能(從 0 到 1)、優化(從 1 到 100)。
  • 需求規模:包括:大(兩週以上)、中(一至兩週)、小(一週以內)、未知。
  • 備註:可寫下對該需求的補充或疑問,以便深入交流。
  • 附件:可通過相關文檔對需求進行補充描述。
  • 創建人:該需求被誰創建?
  • 處理狀態:包括:未處理(默認)、處理中、已處理、關閉。
  • 優先級:包括:A(重要&緊急)、B(重要&不緊急)、C(不重要&緊急)、D(不重要&不緊急)、X(待定)。
  • 負責人:該需求由誰跟進?

簡單情況下,可使用電子表格的方式來維護需求池,比如:Numbers、Excel 等,當然也可通過在線方式來管理,比如:石墨文檔、金數據等。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池對公司全員共享,由產品委員會管理並維護,其他人員只能閱讀但無法編輯。產品專家們首先需要和業務需求方進行有效溝通,深刻理解他們的業務痛點與未來期望後,才能將這些需求入池。

從需求池中挑出的高優先級需求將分別“流入”對應的項目團隊中,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技術上的遺留問題,然而團隊不希望因爲這些問題而導致項目工期受到影響。因此,這些技術遺留問題將被列爲“技術債”,技術委員會中的技術專家們將對這些技術債加以管理和跟蹤,在後期會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技術問題,償還這些技術債。

瞭解了研發流程體系架構後,下面我們進入具體的研發流程操作步驟。

研發流程操作步驟

將需求轉化爲項目,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如果只是一個體系架構,恐怕也只是空中樓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整個研發流程體系架構進行細化,爲其設計具體的操作步驟,以便讓整個流程可以順利落地。

我們可定義了以下 10 個操作步驟,將需求轉化爲產品,將產品轉換爲項目,將項目順利上線(如圖 2 所示)。

2-2

圖 2:研發流程操作圖

以上 10 個階段,涉及到不同角色的人員,每個階段需要包含當前所需完成的任務,也涉及到相關例行會議。我們可將這份操作步驟打印下來,發給每一位研發人員,並貼在會議室的牆壁上,每日站立會的時候,團隊都能看得見它。我們會慢慢發現,每個項目團隊都有相同的工作習慣,大家還可不斷優化這份操作步驟以及其中的相關細節。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經理在需求調研階段,必須瞭解業務的當前現狀,搞清楚業務痛點是什麼?我們不妨這樣做業務調研:如果沒有這項功能,業務同事需要花多長時間、多少人力來完成自己的工作?當前的獲客成本是多少?訂單轉化率是多少?產品經理需要將這些信息和數據記錄下來,並豐富到需求池中。此外,在每次啓動項目之前,需要得知該執行項目的目標是什麼?如何來驗證這個目標?

我們需定期對已上線項目進行復盤,可通過“覆盤四步法”來完成:

  • 審視目標:當初設定的目標是什麼?目前達成的現狀是什麼?差異是什麼?
  • 回顧過程:回顧整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大致分爲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發生了什麼?
  • 分析得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爲什麼?
  • 總結規律:再次做同類事情應該怎麼做?對未來工作有何指導?有何規律、原則、方法論?

使用以上項目流程與覆盤方法,可確保以正確的方法將事情做正確。但是,只能解決研發內部的閉環問題,似乎無法解決研發和業務之間的外部閉環問題,也就是說,研發和業務之間的高效協作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

研發與業務如何協作?

這個問題也許在許多企業中會存在,畢竟業務和研發的工作性質不同,關注點也不同,因此考慮問題的方式也會不同。

業務心中可能會這樣認爲:爲何我們提出的需求,研發總是遲遲不解決?

研發心中可能會這樣認爲:爲何我們上線的功能,業務總是遲遲不反饋?

我們似乎遇到了一個“死鎖”問題,彼此都在等待對方。業務提出需求,得不到及時響應;當研發響應後,卻得不到反饋。久而久之,業務和研發之間會失去信任,從而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一種新玩法,它能讓業務和研發得到更好的閉環,而且讓雙方的協作過程變得更加順暢。我們稱這個方案爲“特贊之聲”(如圖 3 所示)。

2-3

圖 3:特贊之聲

在公司內部,我們製作了一種叫做“特贊幣”的虛擬貨幣,其實它只是普通的磁鐵,幣上貼了一個自制的圖案而已。我們給業務部門發放固定數量的特贊幣,爲了避免“通貨膨脹”現象,我們一次性不會發太多幣,後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發。

當業務部門遇到痛點時,可在痛點卡片上手動填寫具體痛點,並用特贊幣將卡片固定在白板上。此時需要消耗一個或多個特贊幣,如果一次性使用多個幣,表示優先級更高。項目上線後,當業務部門提供使用反饋後,將得到一個特贊幣,提出的反饋包括對已有功能的稱讚或吐槽。

也就是說,提需求要“花錢”,提反饋可“賺錢”,這樣可確保業務所提需求都是最大痛點,由於幣數是固定的,因此需要通過提反饋來獲取新幣,這樣研發和業務自然就建立了有效循環。

除了痛點和反饋以外,公司全員也可以提出腦洞,也就是對產品的奇思妙想,腦洞被產品委員會採納後,可贈送一定數量的特贊幣。痛點會使用特贊幣將其吸附在白板上,反饋和腦洞可使用普通磁鐵來固定。

使用特贊之聲,我們得到了以下收益:

  • 業務人員:業務痛點得到更好的重視,得以更快速地解決。
  • 研發人員:產品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產生更高的成就感。
  • 彼此雙方:業務與研發不再孤立,從而形成了完美的閉環。

寫在最後

沒有人願意在一個複雜的流程上投入自己更多的時間,流程是幫助我們更規範地做事情,目的是避免犯錯誤。因此,在流程的定義上,我們可以先簡單後精細,簡單才便於操作,精細才易於管理。

以上我們提到的研發流程十步驟,對於大家而言只是一個參考模型,大家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作出合理調整,流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否則,它可能會變成一種負擔,反而約束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研發流程是團隊的行動規範,是大家共同智慧的沉澱,流程高效,產出才能高效。

作者簡介

黃勇,現任特贊科技 CTO,圖書《架構探險》作者,開源項目作者,技術大會講師,企業培訓師。十年以上互聯網軟件架構與技術管理經驗,擅長敏捷開發,推崇“輕量級”架構思想。喜歡閱讀,熱愛交流,樂於分享。

系列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