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量化(9)

第九回——誰應該有錢(下)

剛剛我們仍然還是在《國富論》的範疇內討論問題。那現在說,究竟財富放在誰手裏比較合理,放多少比較合理?要討論這個問題我並不打算單純地用“公平”的角度去討論,我想還是從“長期利益”的角度去討論。

我們不要直接把眼光矚目到以往我們看到的“怪相”上去。所謂“怪相”就是我們通常直接會在腦海中浮現出帶有“怪”“不應該”“非常態”的這類標籤的現象,因爲這些怪相可能會誤導我們不成熟的心智。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現在的演員、主播等這些藝人賺了錢,覺得不公平,覺得他們憑什麼比科學家們掙得多,憑什麼?這是個好問題。假設他們每個人都足額納稅,你還會覺得不公平嗎?氣消了一半了吧?但是還有一半沒有消。消了的這一半是因爲掙得多畢竟是合法收入,既然合法,這也沒啥好說的。錢都是消費者給的不是麼?消費者不買賬的藝人和買賬的藝人自己都不會印鈔,這個沒錯吧。沒消的一半我猜大部分覺得這些人對於國家和人民沒有啥貢獻,或者遠沒有科學家們的貢獻高,所以不應該掙這麼多錢。

一說到這裏,討論就容易亂套,因爲這又回來在說“公平不公平”的問題了。我想說的是,這些藝人手裏有財富未必一定是壞事情,未必就是不見得一定的意思。首先他們如果完全不花錢,那就跟沒錢沒區別,這個我們在上一回隨筆中說過;花錢,只要還是在國內花而不是到國外去花,那就每個人都有機會站在他們面前說“May I help you, sir.”或者間接對他們說這句話——爲對他們直接提供服務,掙到他們手裏的錢的人繼續提供服務。我這裏說的服務都是廣義的,可以是任何出賣實際物品或時間並換取他們手中鈔票的行爲。你說一個有錢的戲子,吃能吃多少,穿能穿多少,只要他是故意買來瞎霍霍是不會影響普通人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生活保障的——人畜無害。他們如果懂得真正的投資(注意這裏說的不是龐氏割韭菜),他們自然會指揮社會上的生產能力去往相關的方向運動。我倒是覺得,如果在不違反法律以及道德的前提下,長期能夠在投資中保持優勝的藝人們也沒什麼好值得人非議的。長期獲勝的情形本身就是全社會大趨勢的認可。現在我們覺得氣不忿主要還是因爲很多無良藝人各種暗箱操作,逃避法律義務。

再說科學家們吧,他們如果能夠把自己放到市場上來進行比較充分的人才與資本的博弈,同樣能夠提高待遇。也就是說,他們在充分了解市場信息的情況下,還會不會堅持拿低工資的問題。如果他們不想出來到其它高薪企業工作,那就不是單純金錢能夠解決的問題了,比如他們心中的情懷什麼的。不要覺得很不公平,如果他們仍然願意呆在某個崗位上拿着微薄的工資,那一定是有一些東西是出來之後拿着那麼多的工資仍然沒辦法獲得的東西。這個“利”的交換對於他們仍然不划算——或許是穩定性、或許是名譽、或許是權利、或許是交際圈,抑或是別的什麼東西。因爲當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通常都是最優的選擇,只不過每個人選擇的時候做的評價方法不一樣罷了。

說來說去,每個人只要沒有動機改變當前的狀態,那就自己已經處於納什均衡的狀態了,也就是當前利益最大化的狀態。那你還氣不忿個啥?

最後再來說,錢在誰手裏才比較好?比如就說天上掉下一堆錢,憑空出現一堆錢,誰拿着會更好一些?別以爲我在說瞎話,爲了應付金融危機很多國家都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簡單說就是印錢的方法來把財富集中在中央手裏,然後好去做相關產業產能轉化的鼓勵工作,我說得夠文雅吧。這種情況下,我是覺得還是應該由那些有戰略眼光、投資能力、民族擔當三者具備的人持有才好。因爲這些錢如果放在不靠譜的人手裏,那就會扭曲當前社會產能的鼓勵方向。比如持有的人喜歡蓋高樓,那就會鼓勵混凝土、鋼筋製造的企業玩命招人開足馬力唄;比如持有的人喜歡各種美食,那就會鼓勵大家變着花樣去做各種美食來滿足他,把他手裏的鈔票換出來唄。可是社會的產能配置不只是當前一時的事情,它要對未來幾十年的產業結構有深遠的影響,甚至說會影響國祚。國防科技,製造業,教育,醫療保障,文化……哪一個都與長期發展息息相關,你說沒個正經人兼明白人來做安排能行麼?是放在有戰略眼光、投資能力、民族擔當的人手裏,還是放在戲子手裏,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麼?

當然,也有人有一些觀點是說“藏富於民”。是的,這個觀點從本質來說是很美好的。但是前提仍然是民自己有沒有戰略眼光、投資能力、民族擔當這樣的意識。因爲民的成分仍然很複雜,眼光和判斷力相差懸殊,把錢全都放在“民間”不見得真的靠譜。這就有點像你小時候領了壓歲錢,是家長幫你管着壓歲錢,等你上學的時候用,還是直接給你讓你去買糖糖或者打遊戲的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