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屏幕是否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最近被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的一篇《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刷屏了,很多人都被這篇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所打動,貧困地區的學生,和重點中學成都七中的同學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一起學習,最後取得了好成績。
由於我的第一次創業也是做網絡教育的,因此對此並不陌生。說起採用高科技手段的遠程教學,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經鄧小平同志倡導和批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各地廣播電視大學相繼成立,揭開了我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序幕。中國教育電視臺也於1986年10月1日正式播出,多個頻道全天滾動播放各種視頻教學節目。我在當年學電腦編程的時候,不要說上網了,連電腦都沒有,就是跟着電視裏的老師學習,將代碼寫在紙上,然後再去學校機房上機調試。
進入新世紀,隨着電腦,手機和寬帶的普及,現在的網上的教育資源已經極大的豐富,爲何這樣的文章還能引起大衆熱議呢?我想這並不是因爲採用什麼高級的技術,而是因爲目前中國對人才的判斷,還是停留在幾十年前一個簡單的標準上,那就是唯學歷。貧困地區,北大清華這兩個詞只要組合在一起,就能吸引到眼球。只要考上了大學,尤其是上了好大學,人生的命運就會從此改變。在十幾年前或許是這樣,但是現在還這樣想就有點不切實際。且不說現在大學生已經從天之驕子,到滿大街都是,大學生的就業率也是逐年下降,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學生,所得到的收益其實是很有限的。而這樣的輿論導向,導致了原本人力資源稀少的貧困地區的青壯年學生的流失,只會令那些地區更加貧困。
既然現在網絡那麼發達,網上學習資源那麼豐富,何必還要去外地上大學,然後成爲北漂或者蝸居一族呢?倒不如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發展鄉村經濟,利用網絡技術,把當地的農產品銷往各地,那纔是真正的精準扶貧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