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說過:人類是社會性動物。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個節點,與他人之間走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夫妻、父子、母女、師生、同事、同學、對手,甚至偶遇的陌生人……

每個人都有愛與歸屬感的需要,我們渴望彼此之間建立聯繫,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

所以,我們都有必要學一學社會心理學。

1.社會心理學已經對我們自身和周圍世界的很多問題給出了答案

周圍的人會對我們的行爲產生怎樣的影響?

爲什麼總有人明明相愛卻又彼此傷害?

巴以衝突頻發、戰火不斷的導火線是什麼?

我們怎樣把緊握的拳頭變成擁抱的雙臂?

2.人們如何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你不能把家裏收拾一下嗎?

婚姻幸福的人會把對方這種刻薄的話語歸結於某些外部因素:他今天一定過的不怎麼樣?

而婚姻不幸的夫妻則會把同樣的言辭歸咎於對方的品行問題:他總是那麼惡狠狠的。如此一一來的結果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更糟糕的是,一出現類似情況,自動化思維立馬就能想象出對方的敵對反應,爲防止對方很可能表現出的敵意,他們自己也變得惡狠狠的。就這樣,一場場家庭戰爭不可避免地重複上演。

結論:

1.我們所做出的種種社會行爲不僅取決於所處的客觀環境,還取決於我們對情景的態度。

2.客觀現實的確存在,但我們觀察時總是帶着信念與價值觀的有色眼鏡。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如何與這個世界相連?翻開的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去尋找答案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