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故事技巧(5):好故事三大支柱,排第一位的是……

說到底,作家的工作就是在寫一個人,講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理查德.普里斯頓

故事需要三大支柱:人物、動作和場景。排在第一位的是人物,因爲人物能夠推動動作和場景的發展。

想想小說中的那些經典人物:

魯迅先生溫筆下一直在“精神勝利”的阿Q,金庸筆下木訥忠厚終成“俠之大者”的郭靖、古靈精怪痞的韋小寶,古龍筆下風流倜儻的香帥楚留香、例無虛發的小李飛刀李尋歡,瑪格麗特.米切爾《亂世佳人》中任性的斯嘉麗……

可以不誇張的說,人物塑造的力度決定小說或故事的成敗。

那麼,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慾望

人物的關鍵是慾望,因爲慾望能夠推動故事的發展。

慾望越大,故事就越長。強烈的慾望,具有危險性,並能夠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慾望越大,阻礙就越大。只有當兩種力量勢均力敵的時候,戲劇纔會變得有趣。

2.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精心塑造的人物應是是圓形的,而不是扁平的。

扁平人物只有一個突出的特徵,而圓形人物則是多面的,能夠變化的。

一篇成熟的故事敘述需要以圓形人物爲中心,圓形人物所反應的人性缺點、矛盾變化會使讀者與主人公發生共鳴。只有當人物反映出複雜的人性,我們才能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同。

故事中的很多配角是扁平人物,但扁平不等於乏味,配角也能大放光彩。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

3.直接和間接的人物塑造

間接塑造人物就是作者對人物直接發表看法,比如對一位女士的描寫:

她有一套自己做事的方法,很少給別人留下溫柔的印象。

直接塑造人物就是選擇運用細節刻畫人物,讓人物的語言或動作、神態等自己說話。這就意味着作者必須進行詳細的報道,他們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有關人的外貌、財產、行爲、語言等方面的詳情。他們要選擇那些最能展現人物細節的內容。

4.外表

描述人物外貌,三四個細節就足夠了,太多的細節,反而會破壞這個過程。細節簡短,作者就可以立刻展開情節豐富的動作部分直奔主題。

長篇大論的人物描寫會將讀者帶出正在發展的故事。

5.動作、表達和習性

一片成功的敘事報道應該展現的是行動中的人物。

成功的作家總是能運用人物典型的言談舉止來揭示人性格隱祕的一面。《俄勒岡報》特寫記者描寫一位上了年紀的傢俱推銷員路易斯如何討好一位年輕主顧的:

“我只是隨便看看,”她告訴告訴路易斯,“我得和男朋友商量一下。”
路易斯看起來一副受委屈的樣子,這只是他的老招數,也是他的重要銷售技巧。“你有男朋友,艾米?所以你不理睬我了?”

路易斯露出受委屈的表情這個細節佔不了多少篇幅,因此此類的細節描寫,適用於短篇新聞或特寫報道。

肥胖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坦言自己在揭示使創傷,管不住自己的那張嘴,“只見他面帶微笑,並眉毛上挑”

哥倫比亞河谷前任董事會主席被罷黜到普通員工崗位,雖然人生失意,但她說話的聲音“依舊溫柔,如帆板掠過水麪那般輕柔”。

6.身份標識

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裏,我們總是通過消費品來展現自己。

偉大的小說家總是通過許多品牌方面的細節來展現書中人物。比如駕駛着豐田或者悍馬汽車,穿着牛仔褲或者阿瑪尼高檔定製制服,通過他們擁有的房子、傢俱和珠寶來揭示他們的社會地位。

7.言語

對白作爲重要的敘事手段需要一張專門進行評論。

值得注意的是,說話的語氣、方式也會揭露人物的個性,有時比說話的內容更能刻畫人物,展現人物性格。

我們說的是標準普通話還是帶走偏遠地方的口音,我們是平翹舌音不分還是“湖南”“呼蘭”分不清。言語本身就是身份的標誌,我們張開嘴就立刻被定位到某一個社會階層上,我們說話的方式可能是最能揭露其隱含的細節。

8.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會讓我們故事中的敘事弧線變得更加有趣,會更無情地牽扯着讀者的心,在表現人物方面特別具有說服力。

特別提示:

在故事寫作中,人物是爲了推動故事的發展服務的。任何一個關於外貌、動作的細節或奇聞趣事不論在本質上多麼有趣,如果不能推動故事的展開,都應該忍痛捨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