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斯蒂芬.金《寫作這回事》(4):打開你的第三隻眼

“天哪,簡直太厲害啦/可怕了/奇怪了/滑稽了……”
“簡直無法言喻!”
“那種高興無以言表!”

如果你想成爲一個成功的作家,作品中總是這種句子可不行。

你得想法設法把它用言語描繪出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才行。

好描寫的關鍵始於所見清晰,終於落筆明晰,意象清新,詞彙簡單。在這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武俠小說宗師古龍的兩則片段來感受一下:

九月九日。
洛陽。黃昏。
司空羣揚鞭策馬疾馳。
——《邊城浪子》
這人全身都是黑的。
黑衣,黑褲,黑靴子。
手上帶着黑手套。
頭上也帶着黑色的氈笠,緊緊壓在額上。
其實他就算不帶這頂氈笠也沒有人能看到他的臉,他連頭帶臉都用一個黑布的套子套了起來,只露出一雙刀一般的眼睛。
——《歡樂英雄》

描述可以使者親身參與到故事中來。好的描述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技巧,這也是我們反覆強調寫作者一定要多讀多寫得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描述多少才合適這些問題,閱讀會幫我們找到答案;而如何描繪場景,則只有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才能學會。

開始描述之前,你首先需要想象出你希望讀者感受的場景。

描述的目的就是要將你腦海中呈現出來的場景寫成文字,躍然紙上。

描寫不夠和過分描寫同樣是很容易犯的錯誤。也許過分描寫還更常見。描繪不足會讓讀者感到迷惑,彷彿近視眼看不清事物。而過度描述則會將讀者淹沒在細節和意象中。竅門就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度。

描寫要分淸主次,哪些值得多費筆墨,哪些不必。大多數讀者並不喜歡那種事無鉅細地描述人物外形特徵及穿着打扮的寫作風格。

描述始於作家的想象,但最終卻要落腳於讀者的想象中。人物的長相、身形及衣着完全可以讓讀者來想象。比如,描寫女主人公是個備受冷落的高中生,皮膚不好,穿衣打扮整一個時尚犧牲品。剩餘的細節可以由讀者自己的想象去補充。

我們不需要一個個痘痘、一條條裙子都詳細寫到。畢竟我們都記得一兩個中學時代的大輸家;如果我們把記憶中那個寫出來,讀者腦海裏的形象反而會會被凍結。

好的描寫通常由少數幾個精心選擇的細節構成,這就足以代表其他一切。

【金牌範例】(斯蒂芬.金)

下面的一段描述,是一個人物在“又見棕櫚“出 場的情境。

在一個明亮的夏日午後差一刻鐘四點的時候,出租車停在了 "又見棕櫚”的門前。比利付了車費,下車邁到人行道上,然後迅速掃視 周圍,尋找馬丁的蹤影,但沒找到。比利滿意地走進門。
跟第二大道的炎熱和明亮一比,‘‘又見棕櫚“黑得好似洞穴。吧檯後面的鏡子捕捉到一些大街上的光亮,在黑暗處猶如幻景一般閃 着光。有那麼一會兒,比利所能看到的就只有這些,隨後他的眼晴開 始適應環境。酒吧區坐着幾個孤獨的酒客。再往遠就是餐廳的領 班,領帶解開,袖口挽起,露出多毛的手腕,他正在跟酒保講話。比利注意到地板上仍舊擻滿了鋸末,彷彿這是一家1920年代販私酒的地 下酒吧,而不是21世紀的現代餐廳,裏面吸菸尚且不許,更不可能隨 口將煙萆啐在雙腳間。還有牆上那些跳舞的漫畫人物——都是八卦專 欄上的漫畫形象,畫的是城裏著名的政客騙子以及新聞人物,那些人早 已退休或是醉死,總之都是些不大認得的名人——仍舊歡呼雀躍直上重 霄。室內瀰漫着煎牛排和洋蔥的香氣。一切照舊,從未改變。
領班走上前來。“您要點什麼,先生?我們六點鐘纔開始供應晚餐,不過酒吧——”
“我要找裏奇.馬丁,”比利說。

【解析】

在紐約,第二大道上一家名叫“又見棕 櫚”的牛排館是斯蒂芬.金最喜歡的餐館之一。他決定要把小說中的一幕場景放在這裏。

在動筆寫之前,作者花一點時間,從頭腦裏調出那家飯店的形象,根據記憶勾勒出畫面,呈現在腦中的視線裏。

作者要做的就是動用所有的感官。在想到“又見棕櫚”的時候,首先浮上腦海的四點是:

(1)酒吧區很暗,吧檯後的鏡子捕捉並且反射到大街上的光,非常明亮,形成 鮮明對比;

(2)地板上的鋸木屑;

(3)牆上那些別緻的漫畫人像;

(4)煎牛排和魚的味道。

作者本可以想得出更多內容(記不起來的可以虛構——在腦海中呈現畫面的過程中,事實和虛構是融合在一起 的),但這裏作者並不需要更多內容。

我們時刻要牢記的是記住:

場景不是最重要的—— 故事纔是,故事永遠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一直在細節的枝杈間徘徊徜徉,煎完牛排還有魚,我們都有別的事要忙。

比利乘坐出租車到場這屬於陳述,他踏進餐館大門之後的內容基本上都屬於描述件文字。

作者翻檢對於真實“又見棕櫚”餐館的記憶,將其中一下子浮上心頭的幾乎所有細節都放在了裏面。

作者還加了幾樣——那個工間休息的領班很不錯,他領帶解開、袖口翻上去露出毛髮旺 盛的手腕的細節,就像照片似的。

片段的末尾作者用簡單陳述(領班向前一步來到舞臺中央)和對話將故事帶回主線。

場景佈置和各種細節描述,一蔬一飯足矣。關於餐館的過多描述會拖慢故事的步伐,甚至可能會令讀者生厭。

很多時候,讀者因爲一本書“太悶”而將它放到一邊,這種“悶” 的產生是因爲作者爲自己描述的力量着了迷,卻看不到自己的第一要務,即推動故事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