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丨學這幾招,輕鬆把故事寫得引人入勝

一.“講故事”的類型

“會講故事”有兩種,一種是會講,一種是會寫。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愛寫日記的人故事多,因爲多記錄自然印象深刻些,需要的時候講出來,條理清晰,細節豐富。而常講故事的人思路靈活清晰,鍛鍊記憶力。既然能講出來,再用筆或者電腦記錄下來,當然也不會很難,只需要稍作潤色(後面會教大家如何簡單潤色,文章潤色就跟P圖差不多)。

二.會講故事有什麼好處?

會講故事才能成爲一個有趣的人。一個人有趣,有兩個標準,一是別人愛講你的故事。這當然得你有一定的名氣,佔據有才有貌有錢有權中的一個,如果這些都沒有,那你就必須必須做到第二點,自己學會講故事。

故事就跟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會飛,會傳播,傳播出去了當然就是你的名聲。蒲公英不管在多遠的地方落腳生根,長出來的都是蒲公英,不會長成西瓜。生活故事的傳播一來可以提高你的人氣,二來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電視裏頭各種介紹平凡人奮鬥的記錄性節目,也都是靠自己或別人幫你推廣,才能被媒體挖掘。

所以,想要有趣,自己先把故事組織出來才行。

三.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

口頭講故事關係到一個人的口才、思維敏捷程度、條理邏輯、心理素質、場合等等各種各樣的因素,所以不好強求。

此處只講如何在書面上寫好一個故事。分入門和高階兩部分。

入門篇

1.寫故事前先列提綱

寫故事就像建造一棟樓,不管建築物高低大小,總得先有一張設計圖。長篇故事注重結構緊湊完整,短篇注重結構的靈活巧妙。列提綱就是爲了在建樓之前搭好結構,此時你心中有再噴薄欲出的文采,各種雞湯句加粗句,都把它記在另外一個本子上,然後專心幹一件事——列提綱。

2.構思好敘事線

第二點應與第一點結合着做。所謂敘事線,就是闡述——上升動作——危機——高潮——結局。

闡述部分可以理解爲背景介紹,介紹人物、場景、時間、地點等等。

上升動作是指,將故事引向高潮的部分,這一部分一般佔全文篇幅最大。例如你講是關於雨水過量,江河決堤發大洪水的故事。那麼洪水慢慢上漲,淹沒了低處的地面,繼續上漲,沖走汽車,沖垮大樹沖斷橋樑,離你越來越近。這部分就是上升動作,上升動作須有一點的動勢和壓迫感。

危機和高潮,一般來說,在達到高潮之前還有一場重要的前戲,例如洪水到了你面前,你被逼到了屋頂,這就是危機。最終你如何憑藉你的機智或者運氣解決了危機,即爲高潮部分。

結局 高潮過後,可能還有一些值得交待的事情,在結局部分寫,也可以在此處昇華主題。

3.選好觀察視角,不要亂了陣腳

觀察視角的選擇非常重要,寫作新手往往忽視這個問題。因爲它看起來比較隱性,但這部分要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暴露你的寫作水平。

鏡頭的選擇與新聞報道或者影視拍攝相同,儘量選擇最佳的觀察和描寫視角。例如還是寫發洪水,人員被圍困在屋頂,此時最佳的觀察視角當然是附近一棟更高的建築,只要你站在那裏,就可以看到洪水、被困人員、下面的屋子、開皮艇過來的營救人員、以及較遠處的其他情況。

但如果你以第一人稱視角站在屋頂上,估計你眼裏就只有洪水,還有遠處過來的營救人員(如果在你身後還不一定能看到)。

同樣的,描寫一個車禍現場,當然是不遠處的路對面看得最清楚,寫一個廣場集會,則是上方几十米處看得最清楚。

行文過程中你可以變換視角,但不要過於頻繁,不要忽遠忽近,忽左忽右,這會把讀者搞得暈頭轉向。寫作新手切記這點。

4. 給你的故事開一個好頭

一個乏味的開頭會毀了一個上好的故事。很多人只看了開頭100字就決定要不要繼續往下讀。開頭最好不要直接進入“闡述”,不要一上來就:小A是我的大學同學,她今年25歲,在一家500強公司上班…如何如何,這是舉例子,不是講故事,誰關心小A怎麼樣?你總得先給讀者一個關心小A的理由吧。

如何寫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可以嘗試以下兩點:

設置懸念這算是一個比較高級的技巧,但其實也很普遍。把情節中間抽出來先講,可以簡單的設置懸念,例如:“XXX被謀殺了”“警察闖進來,把他帶走了”“要不是因爲發生那件事,他家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這時候讀者就會想知道來龍去脈。接下來再娓娓道來即可。

利用暗示和預示暗示讀者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是一種吸引讀者看下去的辦法。例如:“主人公看着低處的洪水,心裏想着,只要今晚雨勢不加大,應該就不會決堤。”一般這麼一說,接下來都會有出奇糟糕的事情要發生。

5. 如何推進故事

一個帶有懸念或預示的開頭幫你吸引了一部分的讀者,接下來如果講得不好,還是會有觀衆要離場的,情節完整緊湊,環環相扣可以避免這種尷尬。

如何做到情節緊湊,環環相扣呢?首先,你不能在一個地方原地踏步,自我陶醉,需要把故事不斷地往前推進。有三個要素可以幫到你:一系列的動作,場景的轉換,人物的內心變化。

這三點本質上就是:連續性的肢體動作、場景動作、心理動作。也就是,必須動起來,才能吸引讀者,讀者就好像大型狩獵者一樣,例如獅子老虎,他們的眼睛對於靜止不動的獵物是不敏感的。你的故事必須是一塊會動的肉,否則再香再嫩也無濟於事。

高階篇

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故事寫到這裏基本就差不多了。最後纔是給文章潤色。現在你可以把你剛纔記在另一個本子上的各種華麗的句子加進來了。但是一篇好文章不僅僅是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上面隨便地添油加醋,添加也要添得有美感才行。

1. 修辭的運用

使用修辭可以增加畫面感和代入感。常見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擬人、通感等等。我比較推崇使用“寬喻”和通感。因爲更加形象且容易產生共鳴。使用比喻的要旨在於,本體和喻體差別越大越好,兩者離得越遠越能給人出其不意的效果。

舉個例子:“傍晚下班的路上堵車嚴重,一大片汽車停在路口等紅燈,看起來好像一灘沉積多年的污水。”此處,車和污水,本體喻體在屬類上相差極大,但是卻被偶然間湊在了一起,既有一定的形象性,也表達了一種厭惡感。而且還從側面暗示了堵車會持續很長時間(“沉積多年的”)。

使用修辭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用別人用濫的喻句。例如把姑娘比作花,把時間比作長河之類的。第二,一篇文章中喻句不要過多。一般每兩三段有一個就行,每五六百字有一個就行。修辭屬於闡述性內容,太多會打斷故事進展。

2. 景物描寫要見好就收

寫景對於很多寫手來說是相當簡單容易的事情,被當作一個用來“湊字數”的捷徑。但是寫景一定要有意義,不能瞎寫。

舉個例子:某位作者寫一起兇殺案,他是這樣開頭的,“那天深夜,一輪明月掛在天空中,四周暖風習習,只見一個黑影閃入那棟房子,手中白光閃閃。。。”顯然,這個場景遵循了“月黑必然風高”的傳統邏輯,然而“一輪明月”的確對兇手作案有一定的影響,比方說藉着月光昏暗殺人越貨之類。但是“暖風習習”就非常多餘了,“他”是去殺人,不是去放風箏,要風乾嘛?

景物往往有很強的暗示性,千萬不要花大篇幅去描寫那些與情節毫不相干的東西。

3. 注重心理描寫

歷史記錄人類的行爲,文學記錄人類的心理。文學創作原本就是爲了探討人類的精神境界。心理描寫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血有肉,更使人親近,更能引起共鳴。因爲人類的心理總體上講是相似的。

心理描寫還可以推動故事的發展。許多偉大的作品,故事的轉折主要就在於主人公經歷一些事情之後,精神境界和意識層面發生轉變,纔有最後的昇華。

4. 精巧的結構安排

許多外國的推理小說和輕小說都很講究結構新穎和精巧,想要做到這一點的確不容易,需要有很廣泛地閱讀面和縝密的思維,腦回路要清奇。

最近印象最深的是《萌芽》公衆號推的,美女作家陳虹羽寫的短篇《左輪槍》。她的故事大體就是講幾個小流氓在樹林裏研究一把槍是不是真槍。兩派人各出一個代表,拿着槍對着自己開。因爲是左輪手槍,一共六個彈槽,只有一個彈槽裝有子彈。一人開一槍,看誰“運氣”比較好。隨着前面打出的幾發“空彈”,後面“中彩”的機率當然越來越高。所以每一次舉起槍,持槍者都要思考一下人生,聯繫一下過去的生活。

這是一個機智而且完整的,有很強說服力的故事推進系統。只要構思出這樣一個系統,作者就可以很輕鬆地將故事往前推,而且越來越牽動你的心,場面越來越緊張。還可以不斷地插入其它描述。有條件的話,推薦大家多蒐集類似的文章進行學習模仿。

上述內容不單可以用來自己學寫故事,還能夠幫助你從技巧的角度評判文章好壞。大家可以活學活用,重要的是掌握概念和思路之後,多多實操練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