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大戰全面打響,西安憑什麼留住這些人?

在西安,有的不僅網紅抖音,還有這些。

策劃&撰寫:巫盼

小馬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後來去了英國讀研究生,回來工作之後一直在思考去哪座城市工作,前幾天,他終於做好決定選擇了西安,巧的是,他也是2018年落戶西安的第70萬個“新西安人”。

小馬之前,西安今年遷入了1156個博士,24423個研究生,本科219875人。

在技術時代,人才是最基礎的一環,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標。但目前大多數人才最終還是會流入北上廣,所以這種稀缺在中西部城市體現的尤爲明顯。當這些城市準備發力、打造可持續循環的科技產業時候,如何去吸引以及留住人才,便成爲一個棘手的問題。

而西安在這方面,倒是有不少值得借鑑學習的地方。

去中西部城市“挖礦”

在早期的互聯網紅利期,互聯網行業一直是招人大戶,但是隨着這波用人需求逐漸達到飽和以及新的技術轉折點的到來,互聯網時代的人口流量紅利正在衰減。

此消彼長背後,也預示着一個新的用人紅利期正在到來,被新技術浪潮裹挾的互聯網以及科技巨頭們,對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相關技術人纔可以說是相當“飢渴”。應屆生薪水的水漲船高就是最直觀的的體現。

搶人是個大事情,這幾年各大城市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中,它們陸續出臺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從降低落戶門檻,到給予人才衣食住行各種補貼,城市之間的搶人之戰一觸即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沿海地帶之外,中西部城市也在快馬加鞭地緊跟其後。百度地圖發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西安與北京、成都、鄭州一同進入全國人才吸引力排名前四強城市。其中,西安、成都、武漢三個中西部城市中,最有誠意的莫過於西安。

在人才這件事上,西安做了很多創新的改革,僅僅是戶籍改革,一年內就做了諸多嘗試。

去年,西安出臺了“史上最寬鬆戶籍政策”,隨後不斷放寬戶籍准入條件,加碼政策優惠力度。

今年3月,“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可在線落戶西安”政策一出,瞬間上了各大社交平臺熱門,引發全國範圍內的熱議討論,在宣佈的當日,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8050人。

百度搜索檢測的數據也顯示,西安是人才爭奪戰中的絕對關鍵詞。

另一方面,西安近幾年一直着力打造“硬科技”城市名片,連續舉辦兩屆全球性的硬科技大會,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共聚西安。顯而易見,能否完成這個“硬科技”的形象打造,背後的關鍵一環也在於“人”。

去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計劃五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再加上西安本身豐富的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的源源不斷的人才紅利。這場人才爭霸賽中,西安跑地很穩。

爲什麼選擇西安?

如何留住人才是個大問題,當然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基本上沒有類似的煩惱。但像其他二三線城市,以及那些沒有先天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優勢的城市,留住人就是最棘手的難題。

有業內人士評價,“如果中西部各省都出臺措施,就是零和博弈,我們拿20萬元,沿海拿20萬元,人才還會到沿海,還是競爭不過。”

在人才方面,西安有的是底氣,西安是“一帶一路”建設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去年又成爲中國第9座國家中心城市,這些都是人才競爭中的加分項。對於他們來說,引入人才並不難,關鍵也在於如何讓這些人在西安“發光發熱”?

談及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西鹹新區。作爲陝西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西鹹新區已成爲陝西融入世界、世界進入陝西的一個窗口。

也正是在這裏,有着不少西安創業者的“傳說”,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廖原做出中國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底層核心通訊協議;從西北大學出來的吳聯成從零開始做出了物電一體化智能印章;程序員王雲翔和硅谷科學家Daniel結盟,在灃西新城研究前沿的腦機接口技術……

同時,對於中西部城市來說,在既有的一些環境侷限之外,不僅僅要靠政策去留住人才,城市環境、產業佈局、就業機會、社會保障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首先是通過創業創新的優勢讓海外、外地以及本地的人才在當地形成集聚。比如和高校成立創新驅動聯盟,確保本地高校人纔不會持續性大量的外流,打通高校和產業資源。同時建立引入海外人才的機制。

近日召開的“創響中國”西鹹站活動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藉此爲“一帶一路”的創業人士,投資機構搭建對話平臺,吸引全球更多的創新創業者匯聚西鹹。

圖 | 2018“創響中國”西鹹站活動現場

其次通過一定的補貼獎勵鼓勵有傑出貢獻的人,僅2018年上半年,西鹹新區就爲“雙創”類項目兌現了政策獎勵1575萬元。

互聯網時代裏,西部城市並沒有抓住發展的良機,隨着以新技術爲代表的新興經濟的出現,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契機,通過抓住當地的特色產業去形成集聚,比如銀川有很多能源化工、生物製藥,內蒙則可以在草原產業上大做文章,這就是一個產業的機會。

在這方面,以打造硬科技爲核心的西安一直獨闢蹊徑發揮產業集羣優勢。西鹹新區把產業作爲新區的“魂”,西咸信息產業園、恆大秦漢雲小鎮、藍盾大安全產業園、360安全大數據研發基地組成大數據產業、富士康、中興等組成電子信息羣。最終利用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拉動人才的流動、留住人才。

政策的鼓勵和扶持是一方面,建設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創新環境也是重中之重。目前,聯想、中興、富士康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入駐西安,而類似京東衆創空間、騰訊衆創空間等主題豐富的創新創業載體已有43個。

當然,生態、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基礎設施也要抓,這些都是人才最基本的物質保障。最終,有創業的氛圍、有承接人才的渠道、有獨有的歷史文化和城市生態建設,人才的流動,才能完成良性的自循環。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邵建平曾經在採訪中提到,產業就像栽樹一樣,它需要土,而土就是它的氛圍,它的文化。要在一個行業或一個突破點上整羣移植,進而優化改變大環境,以此吸引整個產業鏈上的高、中、低端人才。

這也是其他中西部城市可以效仿學習西安的地方。

最後

就像在雙創領域工作十多年的老兵程方在“創響中國”西鹹站上所說,“青年人來到這裏,他們來的時候並不會帶來什麼,但正是因爲這些人的涌入,使得我們這個地方的不確定性變得更加大,我們在這裏產出創新點的概率也就更高。”

當然,西安是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的古都,臊子面、肉夾饃、羊肉泡饃……脫口而出的這些美食就足以讓人留在這座城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