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則 | 超越分歧

出現分歧時讓雙方同等滿意的解決方式是少有的。鼓勵員工獨立思考就要允許他們爲自己所認爲的事實抗爭辯論。無法達成共識和措施時,可以進行可信度加權並按照結論行事。

相互達成協議時不能忽視原則

每個人都有義務遵守和完善原則,當原則無法解決問題和爭議時,應當努力修正原則,而不是肆意妄爲,破壞、違反原則。

a.每個人都要遵守相同的行爲原則。

一旦發生分歧,雙方都需要同等誠信、開放和果斷,並都能爲對方着想。做錯的一方需要收到更嚴厲的責備,這是因爲明確責任,不要錯誤的認爲自己不是問題的源頭。當然此類責備應當冷靜、明確地進行,而不能太情緒化地表達。

不要讓大家把發牢騷、提建議、公開辯論的權利於決策權想混淆

人們不必相互彙報,我們依照每個人的能力賦予的不同職責和權力,是爲了促其完成目標,並與其能力匹配。

同時經受兩方壓力——他們的上級和下屬。我們所鼓勵的挑戰和核查不是質疑每個決定,而是逐步改進工作質量。獨立思考和公開辯論不是將決策權轉移給質疑者,最終目標是爲決策者提供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

a.對決策本身以及決策者提不同意見時,要有大局意識。

要以儘可能更廣闊的思路評價單個決策。

不要對重大分歧不聞不問

凡是衝突都應該得到實際的解決。不是通過表面上的妥協,而是通過尋求更重要、更準確的結論。這個過程應該對相關的各方公開,目的是確保決策的質量,維護公開解決分歧的文化。

a.專心協商大事時,別被瑣事煩擾。

不要在小節上自戀,要知道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是完美的,你們之間不過是幸運地保持了良好的人際交往。

看問題要從大局出發。

b.不要被分歧束縛住,要麼反饋上級決定,要麼投票表決。

開放、果斷的辯論能夠解決大部分分歧。無法解決時,可以向上級反饋,由公認的可信度高的人來裁決。這個人應該是報告路線上的關鍵之人,比如你的上司。當一個團隊都無法解決時,那麼主持會議進行可信度加權的表決。

一旦作出決定,任何人都必須服從,即便個人可能有不同意見

一個團隊,如果內部有人因爲決策沒有達到自己的需求而產生消極、抵觸甚至鬧事,那麼肯定會遭遇失敗的業績。

爲了提高有效性,所有集體合作的團隊必須遵照規定和原則,爲分歧的解決預留時間,同時要讓持不同意見的少數派明白,一旦他們的觀點被推翻,整個團隊的一致性要優先於個人的喜好。

團隊比個人更重要,避免破壞既定路徑的行爲。

a.着眼大局。

你必須跳出思維的侷限,把自己的觀點看作衆多看法中的一個,對所有觀點都通過創意擇優的方法採用,而不是僅僅按照自己的好惡取捨。

站在更高層次看待自己和他人,從大局考慮問題,不僅是評估別人觀點,還要設身處地瞭解每個情形、你自己和別人在每個情形中的狀態。換位思考後再勾勒出如何解決問題的路線。

這個能力是需要訓練的。幾乎所有人最初都發現自己很難克服一個障礙,就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待問題。

b.不要讓創意擇優變成無法無天。

c.不要容忍暴民手段。

實行可信度加權,部分原因在於從決策中去掉感情因素的影響。

如果創意擇優與機構的利益相沖突,就難免造成危害

有這個可能性。但我始終相信,好的東西會有好的效果,讓公司、團隊好好運轉纔是最重要的。

a.只有在罕見或極端情況下才宣佈“宵禁”,此時可暫不考慮遵守原則。

宵禁在這裏指的是臨時中止完全的透明度。

所有原則的存在都是爲了團隊的整體利益,但也許有些時候,遵循原則可能威脅到團隊的利益。這時的“宵禁”,爲了把所有問題都解決,降低公司的透明度,也是爲了降低公司有形和無形的損失。

b.當心可能有人會提出爲了“機構的利益“而臨時放棄創意擇優。

如果大家都遵守、尊重創意擇優,就不會有衝突。別讓這種情況發生。

要知道一旦有權做決定的人不想依原則行事,規矩都會被破壞

維持原則的權力必須賦予那些願意依原則行事,而非按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行事的人手中,而且必須理性善待大家,讓大多數人都希望依原則行事,並捍衛這種機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