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長沙》劇評

很難以想象,一向不愛看電視劇的我,在看這部劇時竟然沒有一處快進,在完整看完第一遍後,閒時,又打開電視,點播從第一集開始看起……

《戰長沙》並不是典型的抗日劇,它更是一部歷史正劇。該劇背後的歷史令人唏噓動容,它取材於二戰中的“長沙會戰”。長沙是中國自春秋戰國時代,城址始終未變的古城之一,文化價值難以估量,但在第二次大戰中,因日寇的進犯,國民黨當局採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但在計劃正式實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卻讓這場火災變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終導致長沙幾萬人喪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燒燬,也讓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

那天,是1938年的初秋,都城南京早已淪陷,花園口決堤,開封也丟了,日軍開始圍攻武漢,無數的難民,順着長江西下來到長沙,但長沙城根本裝不下這麼多人,糧食、棉花、醫藥,樣樣吃緊。日漸短缺的物資,使生活倍加艱辛,人們不得紛紛逃去重慶或者桂林,緊張的局勢,讓長沙街頭開始了一場又一場的抗議遊行,更掀起了“戰爭婚姻的浪潮”,適齡少女們,在家人的主持下,迅速嫁給外省人,離開長沙,躲避戰爭。

片子的開頭,是黑白畫面加以上旁白,非常厚重的歷史沉澱感,讓人隨着介紹自然地走進那段時光,那段故事,以及走進長沙一戶胡姓人家的生活。

胡家本是湘潭一大戶人家,因爲奶奶和家族大爺爺不和,早年來到長沙生活。奶奶憑着自己的裁縫手藝在長沙站住腳,拉扯大自己的兒子。有了三個子孫,大姐嫁給了長沙的保安隊隊長,另外兩個是一對倍受寵溺、總是闖禍的龍鳳雙胞胎。片子記錄了胡家這一家的歡樂鬧騰、逃避戰爭、誓死抵抗,從普通人家生活的改變愈顯戰爭的殘酷,愈加揭示了當時中國人民悲慘的命運。這部劇與別的戰爭片又不同,它會讓人覺得溫情。從小人物悲歡離合說起,可以看到在戰爭年代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每一個人的成長變化,都帶給我很多的觸動與思考。

前幾集的時候,我以爲自己在看一部民國偶像劇,劇情的確精彩,但尚未感到戰爭的殘酷,有的更多的是這一大家子的鬧騰,溫馨的鬧騰。然而劇情有序的進行着,危險也在步步逼近。故事的轉折就是從“文夕大火”開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劇中的人物在迅速成長變化着,每一次的變化都伴隨着生命逝去的悲傷。平安的死去,讓大姐失去了理智,整個家陷入了悲痛;一身流氓氣的好姐夫在戰場上打盡最後一顆子彈,死在敵人的黑槍下;有些迂腐的讀書人爸爸在被誤認爲漢奸後,毅然在維和會上唱抗日戲曲被鬼子當場打死;剛正大氣的奶奶爲了不連累子孫,在屋裏上吊而死;不務正業,看似沒什麼出息的小滿在加入民兵後,垂死之際用槍打死日本一名軍官……很痛,想想看劇的整個過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心裏咒罵日本鬼子無數遍,痛恨戰爭的無情,也感慨自己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

當我回顧這部劇時,有許許多多的情節讓我動容。

愛情

劇中,最爲浪漫的一對便是顧清明與胡湘湘了。在第一集,兩人相遇的那一幕十分打動人心。“人羣中一眼看到了你,漠然止步,時空靜止,湘湘思忖無措,顧清明玉樹臨風轉身注視,一對壁人,美好的畫面。不期然的相遇,短短几秒,竟成了永恆。”看到這段對他們初遇的一段評論,也覺得美極了,讓人一見傾心,難以忘懷。

顧清明和湘湘就是一對冤家,他們註定要在一起的,都那麼優秀,又都那麼驕傲。顧清明是個一心想上前線,卻被父親用權力阻止的貴公子,湘湘是一個成績優秀,天真無邪的小家碧玉,而戰爭讓他們越走越近。有一句話,很喜歡:“他教她何爲國,她教他何爲家”。他們兩個互相理解,湘湘說,若顧清明去戰場,那麼她就當個戰地護士,若清明留在家中,她就相夫教子。我好喜歡這樣的他們,兩個人朝着同一個目標前行,像舒婷的《致橡樹》。而有了湘湘後,一心想去前線的清明也開始害怕,害怕湘湘會成爲寡婦,是的,這樣的情感纔是正確的嘛,纔會讓人覺得真實。

再說說姐夫薛君山和湘君。說實話,從一開始,我就很喜歡君山姐夫,他特別的接地氣兒。姐夫他一身流氓氣,是個孤兒,十二三歲就出來闖蕩,是長沙城的保安隊隊長。姐夫長得牛高馬大,利用自己職務方便也是幹了許多小壞事,他穿着保安制服收着保護費,有空就發戰爭財,戰爭年代其他人家都越過越艱辛,但他卻可以把胡家一大家子照顧的安安穩穩的,讓他們住好的,吃好的。但是,這個長沙城鼎鼎大名的“地頭蛇”,在關鍵時候,方顯男兒本色。小節有虧,不輸大義的姐夫在“文夕大火”時,感動了無數的觀衆。在大火中,所有人都在外逃,而薛君山說:“收了人家的保護費,這個時候就是要保護人家啊!”於是,他帶着手下衝進大火中,救出一個又一個受難的百姓,整整救了一夜,最後被埋在廢墟下三天三夜。對內,姐夫疼妻顧家,對外薛隊長潑辣狠張,只想說,任程偉真的把這個角色演活了。

姐夫和姐姐的愛情並沒有多浪漫,湘君是薛君山用手段搶來的,也許是因爲這樣,他總是害怕失去,所以纔對湘君如此疼愛,因爲愛她,所以對她的家人也好。在動亂的年代,胡家一大家子纔可以過得如此熱鬧。他和老丈人互相看不起,但還是爲老丈人準備了一屋的好酒;小姨子湘湘調皮搗蛋,但他還是會費心爲她找個好人家,纔可以讓她十指不沾陽春水,可以用洋貨用雪花膏;小叔子湘江可以無憂無慮長大,因爲有姐夫,不需要去想作爲一個男人,該怎樣變得成熟,該怎樣養活一大家子,姐夫已經搞定了一切……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因爲他愛湘君,才能愛屋及烏。湘君也是深愛君山的,她是一個像水一樣的女人,她的愛深沉厚重,我知道,君山一定是可以感受到的,因爲愛有了迴應,才能夠更加無怨無悔。

親情

《戰長沙》中的親情,因爲戰爭的緣故,顯得更加的溫情。

有幾處非常打動我。前期,姐夫因爲大火的緣故被抓入獄,胡家一大家子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救他出來。驕傲的湘湘去找了顧清明,自尊心那麼強的她放下尊嚴,想要用自己來換姐夫的自由;湘君帶着兒子平安每天在獄前守候,想要讓君山第一時間看到他們母子倆;奶奶帶着一家子在外施粥救助災民,想爲君山積德行善。這一家人,他們都認爲姐夫君山的錢來路不正,但到最後,姐夫不在了,他們才明白,姐夫一人養活這一大家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姐夫就像一顆大樹,守護着這個家。劇中有一個場景,姐夫在戰爭中死去時,岳父對着家中的那棵枯萎的大樹說:“好好的樹,怎麼就枯死了呢!”這象徵着家中的大樹死了,姐夫這棵大樹的離去讓家中失去了依靠。對,姐夫,這個人物,讓我流了很多的眼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想得依然是這個家。臨死前,他倒在顧清明的懷中,最先說出:“湘湘。”是的,他要替湘湘抓住顧清明這棵大樹,如此才能保住這個家。然後他最後叫了“湘君”,再見了,我的妻,今生永別了!

這讓我想起林覺民的《與妻書》: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尋我乎!一慟!

除了胡家,還有顧家。當清明在前線看多生死離別,他終於明白了父親的害怕,主動給父親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一切平安。那一刻,清明也長大了,他不再一味地想要在戰場上求犧牲,他也開始擔心家中的老父親。

還有我們的那個雙胞胎小滿,雖然他很不懂事,但他一直守護着湘湘。當家中其他親人全都死去了,他與湘湘相遇時,卻強忍中內心的悲痛,告訴湘湘家中一切都好。其實湘湘怎麼可能感受不到,只是她不敢問得太詳細,她也怕。小滿是劇中變化最大的一個,年少時那樣的無知,到後來變得勇敢,有錯不可怕,只要繼續前行能做正確的選擇。

親情,無論何時,都是生命當中的港灣。

友情

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這樣的感情濃烈深刻。

薛君山和顧清明的友情,是在戰場上纔開始慢慢發酵。也許男人的友情和女人不同,他們的友情更有一種敬重的味道,因爲敬重,所以,顧清明會不顧危險,去救薛君山,所以,也會爲了他守好這個家。

還有薛君山和小弟。小弟是一個非常衷心的下屬,他一心對大哥好,也對大哥的家人好。薛君山最後一戰時,他讓小弟帶着他的家書離開,這是對小弟的信任。他知道,小弟若平安歸去,定會照看好他的家人。

還有顧清明和小穆,總覺得小穆也算是他和湘湘的紅娘。然而,戰爭年代的友情,總是讓人感到心疼,你看着自己的好兄弟死在敵人的槍下,那是怎樣的悲痛啊!無論怎樣來講,一切都是戰爭惹得禍。

最後,八年抗戰勝利了,我沒有從劇中感受到欣喜,可能,大家都疲憊了。他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家,自己最親愛的人,沒有真正的勝利,因爲戰爭就是會帶來悲痛。

因爲這部劇,我突然間覺得很感恩,縱然我的生活也有很多很多的不如意,可是我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油然而生出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幸好我的祖國強大了。戰爭,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好了,我還在抱怨個啥,我應該感到滿足,這是一個和平的年代,我不用惶惶不可終日,有好吃的,好玩的,也接受着好的教育。我有時候也會覺得生活有些不公平,那是因爲總是看着自己並未得到的東西,但是,在看了這部劇以後,我開始在思考,也許,我能付出什麼,會比我能得到什麼更重要!

這是我第一次寫電視劇劇評,我覺得挺難的,想要表達一些自己的情感與想法,才發現,自己肚子裏的貨實在是太少。但是,我喜歡這部劇,所以我想要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