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起點

      有個春秋時期的故事,說齊桓公在堂上讀書,工匠輪扁在堂下幹活。輪扁問桓公說,敢問公讀的什麼書?桓公答,聖人之言。輪扁問,聖人還在嗎?桓公答,已經死了。輪扁於是說,那麼您讀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大怒,說,寡人讀書,輪得到你個車輪匠議論嗎!說得出道理則罷,說不出就去死!輪扁答,用臣砍造車輪來說,慢了會甘滑而不牢固,快了會苦澀而難以敲入。唯有不快不慢,得於手而應於心。其中門道我也表達不出來,也無法傳授給我兒子,所以如今七十歲了還在造輪子。聖人和他不可傳的東西都已經消失了,那麼您所讀的,不就是剩下來的糟粕了嗎?


     技術何嘗不是如此,雖有Knuth的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Russell & Norvig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Brooks的The Mythical Man-Month,GoF的Design Patterns……牛人數不勝數,鉅著數不勝數。但他們落筆時的心情,未嘗不和輪扁有那麼一絲的心有靈犀。他們,未嘗沒有不可傳的東西在心中翻滾。當然,沒有冒犯牛人表達能力的意思,那些經典無一不讓後來的我們醍醐灌頂、擊節叫好。但想要達到得於手而應於心的境界,則需要我們自己的實踐和探索,從而獲得自己不可傳的經驗。


     自知技術粗陋,自知言語遲訥。但,願將自己所知一二,所得一二,在學習與實踐中反覆錘鍊,並在一塊自己的天地記錄與反思,知行合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